专栏 > 影音情怀

音乐传记电影知多少?

知名人物的传记电影能够层出不穷,是美国电影人有还原历史的使命感的情怀,这类电影虽比一般商业片冷门,但还是不乏对历史有兴趣的观众。

然而有关音乐传记的电影,其实观众层面更加狭窄,主要靠乐迷的支持,故此被视为小众之作,所以2018年那部有关上世纪70年代传奇乐团“王后 Queen”(其实焦点是放在主唱者Freddie Mercury身上)的《波希米亚狂想曲:摇滚传奇》 (Bohemian Rhapsody)在全球各地上映叫好叫座,而且全球票房收据数目与被欢迎的商业片不遑多让,才会令媒体感到惊奇,而大力报导。

不过美国籍的埃及演员主角Rami Malek得到美国演艺学会诸公垂青,而在奥斯卡中黄袍加身被封为影帝,其实非为首趟,过去黑人演员Jamie Foxx在2004年前就曾在失明的爵士歌手Ray Charles传记片《Ray》中饰演这位一代已故红星而得此殊荣。

而在女演员方面,早在1980年就有Sissy Spacek 在《矿工女儿》一片中饰演乡村歌曲天后Loretta Lynn首次夺得影后奖,而在06及07年美国女星Reese Witherspoon及法国女星Marion Cotillard也无独有偶的分别在两部同类电影《Walk the Line》及《La Vie en Rose》扮演闻名女歌手而登上影后宝座。

充满赌博性的电影行业通常在某一种类型电影掀起热潮后,打铁称热而争先恐后一窝蜂抢拍令大众逅病,都因为产品泛滥而让观众反感止步后果。然而站在商业角度上,从业者必须对市场的嗅觉灵敏,故此只要有卖座前列,采取逢山开路,见水搭桥策略,其实并不为过。

左为法国女星Marion Cotillard;右为美国女星Reese Witherspoon。(图片来源:网络)

再说这种趋势也不见得就会稳、胜,特别是有关音乐人的题材,主要吸引的观众群层面比其他类型电影狭窄,也并非轻易的能够拍出引起共鸣反应热烈之作,《波希米亚狂想曲:摇滚传奇》能那么成功,是因为除了王后乐队灌录过不少经典歌曲,资深歌迷固然百听不厌,新世代听众也被深深吸引。

而Freddie Mercury 是个同性恋者,在今天的社会开放的风气下不会令人讨厌,令观众带着猎奇眼光。他最后因患上爱滋病去世,成为悲剧人物而令歌迷人唏嘘不已,都是打动人心的元素。那是二三十年前的乐坛旧事,在今天流行乐不堪的时代,资深歌迷观众特别带来浓郁的怀旧之情。

目前已有好几部已故名音乐人传奇故事为题材的类似电影在筹备拍摄中,其中包括了去年才逝世的灵魂歌后Aretha Franklin、猫王皮礼士利(Elvis Presley)、“雷鬼音乐”鼻祖Bob Marley,还有前披头士的灵魂人物约翰·连侬与妻子大野洋子。

而尚在人间的MadonnaCeline DionBoy George等也在计划之内,抢闸而出的是在不久前落幕的坎城影展中作全球首映而尽收宣传之效,再在美国有限数量戏院上映的《火箭人》(Rocketman),在面对目前美国暑假这电影的黄金档期,此片要硬撼大型商业巨片当然有如螳螂挡车,看来只有靠忠实乐迷才能杀出重围。

对西洋音乐有兴趣及有注意者,都会知道《火箭人》是英国殿堂级创作歌手艾顿·尊(Elton John)的外号,也是他在1972年灌录的一张同名专辑的主打歌曲,当年流行一时,艾顿·尊的这个外号便不胫而走。

顾名思义,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他的生平,这位殿堂歌手的身世背景及在娱乐圈的奋斗挣扎。他从身为录音室乐手兼作曲人,为艺人唱作品试音带,再慢慢地受到重视而崛起并独当一面,最后成为国际闻名歌星,撰写过不少令热百听不厌的出色歌曲。

这其中经历的艰辛其实会很吸引观众,加上也是同性恋者,且因爱啃药而一度沉沦,但却庆幸最后能从毒海超生,风光至今。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能够冒起全靠才艺过人,令人钦佩。

笔者与他有缘,因他乃是当年宝丽金隶属艺人,所以曾与他有不少工作上的接触,所以殷切等着此片的来临而能一睹为快,也想看看影片对他的描绘是否与他真人有太大的出入。

事实上音乐传记电影可谓玲琅满目,概括了各种不同类型音乐的顶尖人物,站在乐迷的角度,可算是多姿多彩,也可以满足喜欢不同音乐者的口味。只是这类电影一向来都被视为非主流之作,难得到片商的兴趣,所以被引进在本地院线上映的并不太多。

幸好今天看电影的管道很多,所以有兴趣者还是可以想办法去接触并找出来观赏一番。本身因为是标准乐迷,加上工作的关系,及常出席多个国家的电影节,所以有机会在大银幕中看到不少这类电影。当然其中优劣并存,但基于对音乐的热忱,影片本身就是如何不济,也因片中的插曲音乐都具一定水准而觉得不会浪费时间。

信手拈来,要向大家推荐的这类电影,在古典乐范围中,首推1982年赢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奖,有关天才莫扎特生平的《Amadeus》传。

莫扎特是十八世纪末的天才音乐家,他四岁作曲、六岁巡回表演,十二岁写歌剧、二十六岁赢得国王约瑟二世的欢心。但在一帆风顺的日子过后,便是一连串厄运,仕途上不得意,经济困厄,身体衰落,导致在35岁时便英年早逝。如此传奇天才,而一生丰富的经历,经导演的高明处理,变成是与宫廷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利艾里的庸才无法成为天才的对立面,而带出了只有人才才会妒忌天才的浑然天成,是部优异之作。

在爵士乐方面,老牌导演Clint Eastwood 在1988年的作品《Bird》,乃是有关萨克斯風演奏高手Charlie Byrd故事,他吸毒、酗酒、反抗传统、反抗社会,最终在35岁的时候结束生命,令人心酸,导演在讲述他的逆今抗古、放荡不羁行为中,也反应了那个年代美国种族歧视状况!

此类型音乐电影前年竟同时出现了Mills Davis与Chet Baker的传记片《Mills Ahead》及《Born To Be Blue》但都因过于冷门,而没获广泛注意,两部电影都拍摄认真,只是神采不足,但奉劝爵士乐迷不要错过,因为能听到两位大师的精彩录音在其中,就是一种收获。

在乡村歌曲范围中05年有关乡村影响力最大的Johnny Cash 传记片《Walk the Line》固然可观,但2015年另外一部在本地没上映过,有关早期乡村歌手前辈Hank Williams生平的《I Saw The Light》也拍的不错,该片由大家熟悉的Tom Hiddleston扮演这位乡村歌曲代表作人物,亦演的唯妙唯俏。

当然喜欢当年风靡全球的Nirvarna乐团,以及对他主唱Kurt Cobain的离奇死亡而难以释怀的歌迷,更不能够错过2005年非主流电影的高手导演Gus Van Sant 的那部《Last Days》,影片环绕着Cobain去世前的那几天发生事件情况,拍出实感,所以令人感动。

如果想了解一下摇滚乐开山前辈历史,不妨看看有关Buddy Holly 的同名影片,及描述Jerry Lee Lewis的《Great Ball Of Fire》,都是二三十年前的制作,成绩一般,但却是摇滚乐入门的知识,可以一看。

本身觉得最别致的音乐传记电影,是2007年那部有关诗人歌手Bob Dylan的《I’m Not There》,其特出之处是找了六位不同演员扮演鲍勃·迪伦,演绎他在不同时代的生活故事和音乐经历,除了少为人知的绯闻,也反映出这位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流行音乐人、的真实面貌和灿烂丰富的人生!

音乐传记电影会像过去前仆后继拍摄,身为乐迷者应该捧场。

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杨剑

杨剑是资深影评与乐评人,曾任跨国唱片公司“宝丽金唱片”新马区总裁。他见证了过去50年来电影与音乐演变,是流行娱乐的活字典。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