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书多输少

是历史无用,还是我们学错了?

发现这本有意思的历史书——《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简体版是《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是因为它的广告文案。

文案说,这本书是中文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秦始皇》的文字版。这门网上公开课名列最受欢迎课程的三甲,连北京年过六旬的计程车司机都知道、都追上这门课。

带着好奇心翻开这本书,从吕世浩教授说他考上台大历史系的人生故事开始,我对历史的理解与视角,从此不同。

(图片来源:网络)

何为帝王之学?

历史一向被视为“帝王之学”,是古代培养帝王精英的一门学问。曾几何时,它成了莘莘学子死记硬背的负担,成为一种无用之学。

作者用了中学初中课本里,大家耳熟能详的《木兰辞》与《张良圯上纳履》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历史不是没用,而是我们将学习的历史的方法给彻底搞错了!

以培养工匠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将背诵年代和事件当成了学习历史,却没有传授我们从中去思考人性是什么、为什么历史人物在那个时刻做了那些决定,而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人生智慧——这才是古代精英学历史的“思辨精神”所在!

为何大家对秦始皇“乐此不疲”?

提起秦始皇,大家肯定并不陌生。文学创作、电视剧、电影每隔几年就会拿出来翻炒一回。你有没有想过,像秦始皇这类题材,一如《西游记》这类文学作品,情节早被“剧透”了,大家怎么还会乐此不疲呢?

答案是——年代久远的历史事件,所留下来的史料极其有限,因此为后世留下了这多的想象空间。

吕教授用了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为本,给读者细说这位改变中国历史轨迹、开创帝王时代传奇人物的一生。

史记》作为司马迁的传世之作,所用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他身为史学家呕心沥血的结晶,而吕教授就是要让我们不只是看到史家笔下的历史人物,还要同时感受到每个文字背后,史家对人物与事件的情感与评价。

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开篇是“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篇名是“秦始皇”,可是内文说的是“秦始皇帝”,怎么差了一个字?这一字之差并非笔误,恰是司马迁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负评”!

作为一位历史与考古学者,吕教授在本书中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读史的真正方法,即每到一个转折,不妨盖起书本,细细地反问自己——换作是我,我会怎么想、怎么做?然后比较历史人物在这个结骨眼上的所作所为。例如:如果你是刚从落魄爬到人生胜利组的鲁蛇李斯,面对因间谍案而震怒,打算驱逐所有外来者的秦王时,你打算做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

读史的三大功用

我介绍过几个朋友读过这本书,得到的反馈几乎都是——怎么一个我们觉得熟悉的人物故事,读来叫人情绪澎湃?我想,这就是作者作为一位历史传播者的魅力所在。

书末,作者告诉了我们读史的三大功用:启发智慧、审时度势,以及感动人心。这本书,正是最好的写照!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燕明

IT企业人,跟随互联网在马来西亚的发展一路走来。享受大量阅读,探索不同的观点与可能。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