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弹无虚发

华人过洋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球华人社会也流行跨年倒数这玩意儿,和西洋人一块儿过阳历年成了风潮。过去一年中美贸易战打得热烈,中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有抵制庆祝平安夜和圣诞节的声音,但刚过去的洋年除夕,北京和上海跨年烟火和灯光秀可一点也没减少。更别说大批港台歌手抢着参加跨年秀,共享“中国梦“。

我在传统华人家庭长大,本来“过年”这个东西一直就等于过农历新年,所以12月31号当时于我并无太大意义,只烦着开学。

直到1983年左右吧!因为新加坡电视台转播日本NHK红白歌合战,我开始意识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原来并不过“旧历年”,而是和西方人一样,将New Year’s Eve当成了大晦日。但我还真喜欢红白那种适度的热闹气氛。

日本电视台NHK每年都会举办“红白歌唱大赛”。(图片来源:朝日新闻)

而且我注意到当时的红白可以接受歌手任何形式的装扮,明明过年还有人全白全黑上场也无所谓,那都是华人的禁忌啊!应该喜庆却有演歌手哭腔泪洒舞台,更有泽田研二浓妆艳抹,“不男不女”的前卫装扮,和小柳留美子极度性感的穿着出场,很别致的过年方式呢!我心想。

后来李光耀强调儒家观念,新加坡电视台剪掉泽田的演出却依旧保留小柳,似乎在传达“可以性感不能妖”的讯息。

1985年,新加坡英语为主的第五波道第一次现场直播所谓的跨年演唱会。当然那时候并无“跨年”的概念,英文主题就是Countdown 85。我其实很少看新加坡的英语节目,所以不太注意。但班上几个英文不错的同学很崇拜新加坡,一直告诉我不能错过,于是那年“大晦日”,我不理老爸老妈只看华语第八波道的感受,霸占了电视机,守在第五波道前听着明明听不太懂的英文和歌曲,还跟着哼We Are The World。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新加坡有个知名马来歌手叫Anita Sarawak。

新加坡知名马来歌手Anita Sarawak。(图片来源:面子书)

咦?Sarawak不是“我们”的咩?无知的我纳闷。

那是个新币兑马币1:1.3左右的年代,去新加坡玩就像西马小镇的人来KL逛街那样,完全负担得起,所以学校还真的有同学人在Countdown 85现场,开学回校以后吹嘘炫耀一番不在话下。

我后来去了英国,渡过了至少十个New Year’s Eve。有时是在教堂参加崇拜,有时和朋友聚餐,但住在伦敦那11年里头还真是从未到Trafalgar Square去人挤人倒数看烟火,连1999年那次都是和几个教会的弟兄姐妹在我住处安静地守候千禧年降临。

我喜欢那时英国的新年,没有太多喧哗,电视台也只是直播各地迎接新年的烟火盛况,现实生活中的英国人一般不是和亲人朋友在家里或酒吧渡过就是出国旅行,街友们就没那么福气,所以我有一年和Jesus Army的朋友除夕到街上派饭。

(图片来源:presstv)

1998年那个阳历除夕,我在Euston车站咖啡馆值班,凌晨三点开始就一群接一群倒数过后喝得半醉的年轻人涌进来买咖啡面包,知道我们几个留学生没休假,居然给了很多小费,员工平分一个人有50镑左右,正好够我一周的房租,名副其实的Happy New Year!

往后的日子,我习惯了每年12月31号不是搞个聚餐看红白或聚餐没得看红白,就是和三几好友在酒吧跨年。间中当然也会随兴去教会的New Year’s Eve崇拜。

生活中确实有人不屑这种“半唐番”的“过年”方式,坚持农历年才是“真正”的新年。我说随便吧!如果你的薪水缴税收账日期甚至生日也以阴历为准,我就服了你。

图片来源:pixabay

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Fabulouseyebrowthreading)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7 / 5. 评分人数: 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唐南发

标准猫奴,自由撰稿人。研究兴趣范围包括难民与移工议题,以及东南亚区域政治,视人道主义为国籍(humanity is my nationality)。热爱阅读,下厨,骑车和了解世界各国茶酒文化。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