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弹无虚发

泰华与“马华”

去过曼谷的马来西亚华人大概都会羡慕泰国华人已经融入泰国社会,得以全面参与政治和经济。随便谷歌泰国华裔总理,就有发自中港台的几十条相关新闻。

年轻一点的时候,我也曾天真以为泰国的政治没有族群和宗教元素,因此比较开放成熟。后来观察久了,红黄对抗的冲击,军方和王室幕后的操纵,再加上前后在曼谷住了四年多,接触不少背景各异的泰国人,我慢慢整理出一些看法。

华人认为泰国的同化政策成功,是因为那里没有我们厌恶的土著政策,华裔经商顺利,还可以出任总理。但同样的问题丢给泰国南部的马来人和东北有寮国和柬埔寨血统的泰国人,就显得很暧昧了,因为这些人大部份依旧贫穷,并非同化政策的受惠者。像我曾经有个泰国的马来同事,就很羡慕我会马来话,偶尔会请我教她说几句。

我也曾经认识一位卖豆浆的路边摊大叔,是来自南部勿洞的客家人。他上过华校,会华语和客家话,后来政府强迫关闭华校和查禁华文报刊,一代人就这样失语,只能偶尔遇到其他国家的华人才说一些中文。

问他怎么看泰国华裔被逼同化的问题,大叔的回答很有趣:“没得选择的。有钱人当然不介意啦!你看那些做大生意的潮州人和海南人,望阁(当地客家人称曼谷为望阁,Mongkok)的大楼很多都是他们的,没得学中文但一样可以赚大钱;我们这些普通人每天忙两餐,除了有个安身的地方,也没得到什么,还失去学中文的机会。 ”

去过曼谷的马来西亚华人,大概都会羡慕泰国华人已经融入泰国社会,得以全面参与政治和经济。(图片来源:Pixabay)

我说有趣,意思是身份认同这个东西恐怕还是和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泰国历届政府的做法是强迫少数族群融入主流泰国社会,包括南部的马来人、华人、东北人和北部的山地民族(hill tr​​ibes)。这些族群当中,以华人的泰民族认同度最高,因为政府的回馈是给予大量的商业和政治利益;相反的,南部马来人和东北人得到的回馈最少,所以历届政府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南部的叛乱和东北的贫穷,后者更是塔辛势力的大本营,也是曼谷精英,军方和王室仇视他的根源。

很多马来西亚华人羡慕泰国同化政策的成功,却未曾想过那是以一代人失语的代价换回来的,一如日本殖民者和中国国民党都曾经迫使说闽南或客家话的台湾人变成以日语或华语为母语的民族,这些过程不但充满帝国/国家暴力,更是血迹斑斑,印尼华人的遭遇就更不用说了。

即使我愿意放弃母语母文,以马来语为第一语文,融入马来人文化,然而在这个日益伊斯兰化的环境中,谁能确保非马来人不会进一步被要求归依伊斯兰教以符合“马来西亚人”的身份认同呢?印尼少数群体所面对的困境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因此我们共同可以思考的是:难道“成功”塑造一个国族身份以后,民主进程就会更顺利吗?除了同化,难道没有其他可参考的民主模式了吗?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7 / 5. 评分人数: 14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唐南发

标准猫奴,自由撰稿人。研究兴趣范围包括难民与移工议题,以及东南亚区域政治,视人道主义为国籍(humanity is my nationality)。热爱阅读,下厨,骑车和了解世界各国茶酒文化。

我有话说
2 条评论
  1. 我想我是认同作者的感官,如果要以失去母语作为国民身份认同的话,我情愿像现在这样坚持保留自身文化,庆幸当年先辈留下了这些文化遗产,让今日的我们与泰国,印尼大大的不同,也希望我们华校长存,而不是变质的存在。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