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我是90后

没有天生的废柴,只有还没找到的舞台

一年前的今天,我还是个兼职家教老师。由于学生都住在不同地方的关系,我们师生之间一直都用 WhatsApp 群组联系。

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成绩放榜当天,学生们纷纷在群组分享自己的成绩。当天,有位学生一直没有作声,傍晚的时候,他私讯成绩给我看,都是C和B-等等,中间夹着一些其他五颜六色的字母。

他略带歉意地跟我说:“嘿老师,我努力了啦。我天生不会读书的啦。”

他放了一个看似轻松且不在乎的表情符号 ,但我知道他其实蛮心酸的。

他放了一个看似轻松且不在乎的表情符号 ,但我知道他其实蛮心酸的。(图片来源:Pixabay)

我可预知,他接下来可能要面对家亲戚一连串的“你考几个A啊”之类的责问、同学之间的比较、申请大学的麻烦等等。这一连串的麻烦事,都会接二连三地发生。

我当下回了一个短信息告诉他说:“知道自己什么做得好,比什么都要做好更重要。”

跟他相处的期间,我知道他很喜欢玩 tik tok,也创建YouTube 帐号。虽然追踪人数只有几十个人,但是他非常勤劳地定时上传他平时拿手机拍下的补习日常,分享一些冷笑话。

我问:“你不是很喜欢拍东西吗?现在成绩出了。你可以尽情去拍了。要拍就给我拍好好来,成绩考不好也就过去了,但喜欢的东西要做好。”

他后来做了些摄影助理的工作,打了点散工,存了点钱,上了艺术学院。他现在还在念书,但也有些自己的小作品,也开始拍拍一些微电影。在我看来,他是正在朝着自己梦想前进的。

在我看来,他是正在朝着自己梦想前进的。(图片来源:Pixabay)

这个剪片能剪到凌晨5点的孩子,也是当初父母都不断地说懒散的孩子。

他当初也许不是真的懒,只是还没有找到努力的方向。

回想当初自己领成绩的时候,我考的虽然都是大家想要的成绩(就是很多A的那种),但谈起梦想和方向,我还不如那位学生。

我还记得自己当时去教育展拿了一大堆的大学科系简介,然后把它们一张一张铺在地上。看着五花八本的奖学金申请与科系,我蹲在地上爆哭。

那时是我真正察觉,自己离开学校体制之后,除了考试和读书,好像什么都不会。我每科都是A,但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当时迷茫的程度,真是到了每天含泪入眠的地步。

那时是我真正察觉,自己离开学校体制之后,除了考试和读书,好像什么都不会。我每科都是A,但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图片来源:Pixabay)

每每领成绩的季节,报章上除了都是一些优秀生的面孔外,也必定有一些因为压力而自杀的孩子。

我心想:“那些因为自杀的孩子,是有多不喜欢,多不适应这样的体制。领了成绩之后,他们终于不用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但他们却这样走了。”

成绩固然显现一个孩子的读书考试能力,却不能代表这个孩子的人生成就。他以后会是怎样的人?除了分数以外还能做多少事情? 这些都没有记录在0到100之中。

新闻总是报道“优秀”的学生,但从来不报道“努力”的孩子。

有时候我们追求分数,追到我们都忘了提醒孩子,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我一直相信,没有天生的废柴,只有还没找到的舞台。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舞台,肯定自己,绽放光芒。但在找到舞台之前,他们需要的,也只不过是家长与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

给所有拿了成绩的孩子,希望你们都能展翅高飞。

延伸阅读:偷偷专栏《我是90后》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3 / 5. 评分人数: 2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偷偷

原名廖诗弦,90后诞生的新闻记者。先是拿药剂系奖学金、再去念了中文系、最后选择当记者。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即兴剧,无需固定脚本,只需勇气和创造力。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