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明志维新

少来了,父母和老师的冲突绝对不是因为“教育理念不同”

继女学生用侮辱性字眼称呼老师的事件之后,这两日又有一位妈妈因为就读华小的女儿被老师鞭了一下而追究校方。老师进而改变惩罚方式,罚女孩儿抄写50遍,妈妈觉得无法接受,愤而到教育局填表投诉老师。

我教学生涯以来,类似的家长也见了不少。貌似反对体罚,尊重孩子,其实如果有人愿意深入了解,内情绝不简单。

访问》另一位作者董百勤老师,在另一篇文章《大家都维护学生,谁来保护老师》中引述一位前老师的话,大意是不要让教育成为彼此伤害的筹码,在亲师冲突中,被遗忘的是主人翁——孩子本身。

教育成为筹码,似乎太高估老师和家长了。我很怀疑多少老师和家长真正关心教育或者对教育议题有所追踪研究。举个例子:“爱的教育”。这个喊了多少年的“口号”,到底是什么定义?“爱的教育”的实际内容,核心价值,论述是什么?不要说家长讲不出来,恐怕老师也讲不出来。

很多人隐隐约约知道有一本书叫《爱的教育》,但跟教育理论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一本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品。我们这一代70,80 后在中学时,曾经阅读过,因为那是学校指定的课外阅读读物。

我倒是真的希望家长和老师的冲突是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那很好处理。采长补短,相辅相成,合则两利,不合则各自努力。可是事实上不是。

我遇过来申诉孩子受罚不当的妈妈,通常是妈妈,然后我要求爸爸一起讨论孩子的问题,往往找不到爸爸。我真的很害怕跟妈妈讨论孩子的问题,没有歧视的成分,纯粹是很少妈妈能够理智讨论问题。讨论问题,目的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妈妈并不是要解决问题。

从最近几件亲师冲突事件来看,想要解决问题的人真的没有。

我遇过一位单亲妈妈,时而维护孩子,时而投诉孩子,其目的是要引起前夫的注意。也遇过一位妈妈,因为爸爸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孤立无援,左右为难,一直为孩子的事情奔波,其实只是想引起爸爸的关注。

是的,我理解到的大部分情况是爸爸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爸爸角色的失能,造成家庭缺失,造成妈妈孤立无援,孩子无所适从,进而在学校表现出种种情况。父母师长是孩子关系密切的人,能发现解决孩子的问题也只能是这群人。当父母无法发现处理孩子的问题,老师就不能袖手旁观。只是当老师一直被当作“外人”的时候,就容易成为“代罪羔羊”。

老师不会是孩子的“外人”,但绝对是父母婚姻关系的“外人”,甚至是“筹码”。在各种亲师问题中,不愿正视问题核心,甚至不知道问题核心的,是因为没有人真正关注孩子了解孩子的情况。或者就算了解了,也觉得情节不重大,容易处理,因此掉以轻心。这种“节外生枝”或“隐议程”,才是真正的问题,才是影响孩子权益的“杀手”。

教育理念的分歧,不是问题,各种“隐议程”,各种“节外生枝”,才是亲师问题的“病原”。孩子的问题变成筹码,因此永远得不到解决。进而老师也成为了筹码,这才是真正可悲的事情。

当老师也成为“筹码”,被排除在关注孩子协助孩子成长的边缘,动则得咎,孩子的处境就不堪设想了。

你也可以看:

辱骂与鞭痕

“女生说老师阿瓜被鞭打事件”落幕后留下几个让大家思考的层面

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林明志

林明志,不像老师的老师。从事教育多年,还是不思长进,对许多新教学观念高度存疑。觉得传统教育理念其实还是很不错,至少老师还是老师,学生还是学生。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