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河足挂齿

马来西亚有没有娱乐圈?

前阵子,某网红在脸书爆出与商家合作后的尾款追讨风波,并间接曝光女友出场费高达1万令吉。身边主播朋友看到新闻后,忍不住自嘲——别说出场费,我一个月的薪资都没有五位数呢!

简单一句话,轻易曝露大马华语歌影视圈长久以来的痛楚。

“歌影视圈?干嘛不直接用娱乐圈来形容?”有人好奇。

当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歌影视圈几乎就等同娱乐圈;但是在大马,若要把娱乐圈直接与中文歌影视圈来挂钩,恐怕有许多人会皱眉。因为大部分人对娱乐圈的刻板印象,除了是歌唱、演戏、主持或舞蹈等表演形式组成的生态外,最重要是要有“话题价值”。

所谓的话题价值,说穿了就是八卦成分。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政经显要,或流连市井的贩夫走卒,都能随意拿这些人的事说嘴。而被讨论的这些人,很多时候与本身累积的成就无关,但言行举止就是莫名能形成一种流行话题,并间接引起社会讨论或效仿。

那为何大马的中文歌影视圈耕耘许久,规模不仅无法追得上中港台演艺圈的十分之一,甚至连华人人口还少过大马的邻国新加坡也不如呢?

原因很多。

(图片来源:Pixabay)

许多人归咎在大马歌影视圈起步相对晚的关系。的确,与上述地区的演艺圈相比,大马歌影视领域至少推迟20年才正式启动。

以最普遍的家庭娱乐产物电视与唱片来说好了。

在电视方面,国营电视台从前对中文节目的制作心态就维持“固打”制,不提也罢。在私人界方面,1980年代末的山水影视出师不利,经营一年倒闭;接棒的 HVD 尽管名噪一时,透过香港二三线艺人的助阵,成功生产大马第一批的中文电视艺人,当时甚至还与杂志合办颁奖礼,试图效仿香港制造明星效应。

HVD第二届演员训练班,包括本地艺人林德荣。(图片来源:XUAN)

但所有剧集用广东话呈现,影响范围有限。随后遭遇1997亚洲金融风暴,刚起步的幼苗随即被摧残,导致大马电视生态无以为继。

原本以为,21世纪后由 Astro 首要媒体出品的电视剧,又能让大马电视产业起死回生。实际上,两家电视业巨头的确制作出不少品质不俗的电视剧,也捧出一些有颜值及表演潜力的艺人。

首要媒体与Astro。(图片来源:网络)

可惜的是,独木不成林。电视台的播映时段有限,相对压缩产业经济规模,加上国内媒体操作守则与中港台不同,报导遵守传统新闻的准则,不恶意炒作绯闻或八卦,内容健康清新,但相对少了茶余饭后塞牙缝的闲趣。

另一个非战之罪,则是资讯科技变得发达,许多观众逐渐透过网络,零距离地追踪日韩剧、美剧与陆剧等,这也导致中文电视圈的发展形格势禁。

同样情况也发生在音乐圈。从巫启贤成功在台湾走红后,1990年代大马陆续涌出许多歌手到港台发展,从光良品冠柯以敏梁静茹阿牛戴佩妮等人,间接让国人以为大马乐坛有望。

1990年代,大马陆续涌出许多歌手到港台发展,左起巫启贤、梁静茹、光良。(图片来源:网络)

但这些人能在国际走红,却不意味着就能合力撑起国内中文音乐产业链。因为在许多国内商家或粉丝心态,仍有一种“外国月亮特别圆”的心态——我先喜欢他们在国外发展成功,再来喜欢他们的作品。

这种喜欢特质带点虚荣,但追捧偶像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因此,这就不难了解为何许多只在国内发片的歌手,大都卡在“口碑好、人气弱”的窘困。许多歌手作品拿出去比拼不丢脸,但举办宣传音乐会时总是只有小猫两三只。

毕竟,许多人还是希望“喜欢的东西至少获得大众认可”;听起来像是盲目追捧,实际上多少是自卑的心理投射。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个特殊原因,让大马歌影视圈始终无法过渡成娱乐圈。

我曾询问一些对本地歌影视业不熟悉的朋友,想了解他们为何总是抗拒本地相关作品,得到的结论是——这些人不接地气

他们认为,许多本地歌手、演员或主播说话太过字正腔圆,少了大马寻常惯用的语气。有些作品也太过依赖中港台的生产模式,一味追求精致优良,遵照彼邦设定的品味标准,却忘了贴近土地生活的味道,才让许多大马人接触后,只想欣赏却不想过度参与。

这份难以言喻的抽离感,近几年却陆续被许多 Youtuber 打碎,这不得不提黄明志。他的视频优劣见仁见智,但谈到行销手法,他懂得将被视为“老土”或“传统”的各种大马社会符号重新包装,再透过毫不掩饰的大马腔,以搞怪手法直白呈现。

这种看似倒米的宣传忌讳,实际上却恰好符合现代网络科技承载的真实感。

黄明志将被视为“老土”或“传统”的各种大马社会符号重新包装,再透过毫不掩饰的大马腔,以搞怪手法直白呈现。(图片来源:Bandwagon Asia)

过去十几年,大马华人逐渐厌倦国内的沟通模式,就算按照处事逻辑与人权标准来评断时事,种族与宗教等议题却总是化为透明天花板阻挡,无法直述心中郁闷。因此,当看到黄明志的作品戳中心声,加上网络管制仍不算严格,导致许多人情愿化身为网民互动取暖。

这慢慢养成了许多人厌弃传统平台权威,转向拥抱网络共鸣话题的习惯,说穿了就是为了得到某种身份认同感。

因此,就算是戏剧作品再好,歌词写得再棒,在电视或电台主持得多头头是道,只要无法呈现大马的生活感,这些歌手、演员或主持人充其量只能是循规蹈矩的“演艺工作人员”。

相对敢于创造话题又接地气的Youtuber,点击量有目共睹,比起传统民调公司的抽象数据来得真实,加上有者甚至还吸引海外粉丝追踪,自然就有底气喊价。当商家与这些网红合作后尝到甜头,形成了新趋势的供需市场后,自然会放弃用传统“演艺工作人员”来代言或曝光的方式。

所以,本地并非没有娱乐圈,只是娱乐圈的神话并非在歌手、演员或主持人发酵,反而是跳过这个步骤,直接在网红身上奏效。所以,当传统演艺人员不屑各种网红的出现时,我能体谅那种心里百感交集的酸楚。

至于娱乐圈是否意味着无限低俗或不专业,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延伸阅读:郭朝河专栏《河足挂齿》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3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郭朝河

热爱生命,喜欢经历。无论是影像或音符,都能欢欣与之共舞。不管复古或流行,能激荡灵魂的,都值得拥抱。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