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爵对好听

为什么要学习爵士乐?

如果你是个爵士乐初学者,怎样才能随性所欲地即兴演奏,和其他人jam呢?

这一点对学习古典音乐出身的朋友,特别为难。亚洲国家的音乐教育遵循英国人设计的古典乐课程大纲,按部就班,再用考试鉴定学习程度。

任何被英国殖民过的国家,都按这个体制从事音乐教学及学习。一方面,教学变得方便了,教师无需大费周章设计课程和备课,市面上有无数针对英国课程大纲编写的书籍,一个系列,循序渐进,皆大欢喜。

方便就舒服,舒服就变懒了。

因此我们不会质疑,这样的学习方针适合吗?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若每个人按照一个版图,不越雷池一步地学习,那么艺术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塑造一个个minion小兵,通过多年的教育,在毫无意识之下,达到听从命令而不质疑权力单位的惯性“不”思考模式?

也许你认为我夸大其词,学校的教育不也这样,从小学到中学,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但深一层想,这样的教育体制是不是也一样的,用同个模版生产一个又一个年轻人?

从一样的制服到一样的追求,制度已经限制孩子的发挥范围。大家着重指定的科目攻出高分数,上大学,接着朝九晚五地工作,供车供楼供保险,一辈子劳碌,没时间质疑:一路走来,只能这样子吗?

我们处于一个世纪的转捩点。始于经济,也终于经济。夹在生存的夹板间,灵性和意识消失了。人类因灵性和意识而存在,如今本末倒置,大家成了数据。当人工智能认识你,比你认识自己更多的时候,警钟响了,但是你听到了吗?

音乐人是敏感的。70年代末,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这么唱道:

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
We don’t need no thought control
No dark sarcasm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 leave them kids alone
Hey, teacher, leave them kids alone
All in all it’s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All in all you’re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这面庞大无边际的墙上,你我只是一块砖。如果至今你还不相信有一小撮“精英”控制全世界,那做为一块砖会是你的宿命。我们已经被灌输,“精英”是最优秀的人才。然而这里的“精英”指的,是一小撮自认拥有与众不同的血统,理所当然有权力掌控全世界的人。他们以各种名堂,如种族、性别、健康、气候等等,来掩饰自私的行动而获取利益。

百年的minions小兵教育之下,你会不假思索支持以上的集体行为。集体主义提倡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有了这一百年的教育体制,建立在集体主义上的教育体制。所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过是修辞学的把戏,就如“精英”等于“优秀的人才”一样,“集体主义”等于“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过是语言上灌输你一个定义,接着利用这个定义作为他们的障眼法,达到他们相对的目的。

如果主义对你而言是摸不着边的东西,试想西方影片里的主角总吃着什么抗郁药,依赖药物成了理所当然。或质疑掌权者的命令只换来含混的“follow the science”(遵循科学),然而不容质疑何来的science?以此类推,自己观察,洗脑活动无处不在。

话说回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设计的音乐教育课程大纲,种下了英国皇族的殖民种子。虽然不再是殖民地,然而殖民思想根深蒂固,简直如吃喝拉撒一样,成了自然反应。虽说后来冒起了其他英国学院的课程大纲,但换汤不换药,以为的选择其实是没有选择,大英帝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事到如今,大英帝国寿终正寝,只待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然,大英帝国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其他自认为有权力扮演上帝取代上帝的人,借改善人类生活,甚至品种为由,达到以“精英”利益为首,即便牺牲羊群性命也在所不惜。

为什么要学Jazz?学习爵士乐没有约定俗成的课程大纲,当全球大部分人类经百年洗脑,处于被催眠状态之下,爵士乐能唤醒受催眠者。爵士乐手在一个框架里即兴演奏,好比在规范标准里寻求空间自由发挥。爵士乐手善于分辨模式,突破模式。

长期处于教育与医疗体制催眠下的小兵们,如果你迷信英国音乐教育课程大纲,信仰百年洗脑计划,我劝你尝试Jazz一下,捣乱规范,开个裂缝给光线照进来,从催眠状态中醒来。你会看到灵性和意识,才是人类存在的理由,不是数据,不是人工智能,不是你以为的那些貌似前卫的玩意。

一堆人聚在一块玩音乐,就是Jamming,让人通过音乐沟通,而不是服从一个指挥命令。Jamming的时候,大家用音乐平等地交换意见,有时创作,有时模仿对方,有时反驳,有时呼应。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交流,才是健康的社交方式。

延伸阅读:杨艾琳专栏《爵对好听》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杨艾琳

爵士乐对我而言,不仅是音乐,它是生活态度,思维模式。 目前从事爵士乐教育工作:1. 线上爵士乐课程 2.爵士乐师训课程。 欢迎询问和交流:ailinyong68@gmail.com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