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电影记事

越南狗血碰护身符,日本子弹隔离香港

越南票房冠军名不虚传,滚烫的狗血撒满浓情小巷;日本缩水侦探碰上运动会开幕事变,查案杠上美国联榜调查局。护身符背后竟然隐藏魔鬼交易,真相迷离未必看得出来;香港电影人合力拍片抗疫,夸张搞笑未必笑得出来。

《Bo Gia》(Dad, I’m Sorry)

没想到越南电影这么厉害,把亲人之间最复杂的感情拍得那么立体,有一种撕破脸皮还能够共患难的可贵。身为父亲的面对斤斤计较的姐姐和烂赌成性的弟弟依然包容,当网红的儿子看不过眼经常起冲突,所有人都住在西贡高楼大厦以外一条淹水的小巷内,生活空间密集到每个人都没有隐私,每个角色都血肉丰满。

片中吵架戏真的火力全开,感情的冲击很大很真实,而且还吵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隐情。电影始终保持一股笑看人生的态度,幽默动人的对白无处不在,让观众看清楚亲情背后的价值。父亲与儿子两人的代沟很明显,再加上小女孩身份的设计,把三代人的关系刻画得无比微妙,成了戏味所在。

电影内关于买楼、社交媒体的现实都是普世价值的体现,让你忘了这是一部越南电影。全片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带出血浓于水的感受,无论亲人多么不堪,最终留在身边的始终是他们,再大的冲突都阻挡不了彼此的联系,狗血式的煽情才能唤回良知,通俗剧的套路才让事情明明白白,知道什么才是真实的人生。

《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

电影里的世界运动会以奥运会为原型,但绑架案件发生在开幕礼前夕,没有任何运动竞赛的情节。格局虽然看起来很大,但案件的核心只是私人恩怨,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柯南查案的手法还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不过这回加入很多角色从旁协助,线索多向发展,叙事还算清晰,至少节奏上让观众可以思考。

故事枝节丰富,可惜幕后主脑的能力和存在感都不足,现身的时候叫人错愕,佈局说不上高明,最后的发展有点反高潮。倒是柯南和小伙伴们的互动精彩,重点介绍的赤井家族四人竟然没有同框,FBI的角色看起来不强,只是出来补充前因后果,没有什么作为。

以推理而论,相隔十五年的两宗案件的关联显得牵强,缺乏戏剧性的转折,只有一厢情愿的安排。子弹列车这么先进,却那么容易出事,而那颗远程子弹也实在描绘得有点夸张,和柯南的高速滑板一样不真实。

《Amulet》

片中回忆和当下的平行剪接十分生硬,叙事变得不明所以,把一个魔鬼找宿主的故事搞得支离破碎,偏慢的节奏直接让人打瞌睡。

电影明显经过删减,导致后面的屠杀画面不连贯,观众因此错过一些关键的线索,结局变得莫名其妙。导演使用护身符作为切入点,立意不俗但真的处理不来,尤其是男主角当兵时因色欲而犯下的愧疚没有好好交代,现实融入回忆的意识流手法失败,一点巧思都看不出,只有无法解释的内心挣扎。

沉闷昏暗的氛围过于刻意,人体产下蝙蝠的特写失焦,各种没有必要的图案看到头昏脑胀,最要命的是剧情推进的方式让人失去耐性。护身符和剧情缺乏联想,对魔鬼宿主也着墨不多,很多画面都拍得不清不楚,想看懂都有一定的难度。

《总是有爱在隔离》

号称十家香港电影公司联合制作,动用数十位明星跑龙套,但是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资格成为救市之作,就一部普通到不行的搞笑喜剧,感觉和大堆头贺岁片差不多。

搞笑本来没问题,但背景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疫情隔离期,看到那些与现实脱节的夸张手法,我就真的笑不出来,拿人命开玩笑,比屎尿屁更不堪。

一群人无端端被隔离在酒店十四天,每一天都是一些和疫情没有多大关系的搞笑处境,看两个老男人出来鬼混,看两个黑帮老大斗气,看快要结婚的情侣耍花枪,看酒店老板不断逃跑,看酒店经理不知所谓的讨好小孩子,到头来都是一些过时的插科打诨,却硬要和爱扯上关系,行为逻辑一律不通,还不如回家看电视处境剧更好笑。

延伸阅读:陈伟光专栏《电影周事》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7 / 5. 评分人数: 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先后创办《剃刀实验剧场》和《戏剧家族》,发起《黄火》和经营槟城地下音乐基地Soundmaker。曾任职槟城光明日报副刊主任,先后在各华文报耕耘艺文专栏。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