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电影记事

芳华绝代遇魔童转世,作家造假孟加拉杀手

梅艳芳歌迷的福音,遗物被丢弃事件终拍成致敬电影;8岁神童背后原来有乾坤,家人还被蒙在鼓里;落魄女作家穷途末路,造假书信柳暗花明又一村;被禁映五年后重见天日,黄明志旧作是祸是福?

《朝花夕拾·芳华绝代》

因为是梅艳芳歌迷出钱出力拍出来致敬偶像,电影内容完全是粉丝角度,是否一厢情愿美化就见仁见智,但感情的真挚骗不了人,片中那五个取材自歌迷的真人真事平行交错娓娓道来,即使非歌迷看了也心有戚戚焉。我欣赏那质朴的叙事,没有着墨风光无限的演唱会,反而通过回收站抢救回来的歌迷物件,在物归原主的过程中带出这位“香港女儿”对歌迷的人生启发。五条叙事各司其职,虽然情节有点俗套,但没有多余的成份,完整剖析了梅艳芳出道前后的辛酸、成名后的落寞、歌迷对她的崇拜和误解都在其中。片中的梅艳芳替身只有身影和江欣燕神似的配音,虽然制作简单,但在还原时代背景方面落足心思,作为经历过那些年代的人,我看到诚意。演员演得称职不浮夸,胡杏儿和郭羡妮都回归平实,饰演小学戏剧导师和艺人助理的两位新面孔都十分投入,演技一点也不生涩。梅艳芳的歌曲没有挑最热门的,只选择符合剧情内容的作配乐,这年头很少有人那么老老实实拍电影了。

《Can You Ever Forgive Me?》

当你的写作才华无法再出书,成了过气作家,找不到生计而穷途末路,你有多憋屈?然后你发现原来你的才华可以用来仿造名人书信敛财,你有多意外?最后上得山多终遇虎,东窗事发后被告上庭,你有多后悔?在憋屈、意外、后悔之间,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全片以优雅的爵士歌曲贯穿一个卑鄙的造假事件,把文学界的现实作为主人翁犯罪的背景。没有太多的内心挣扎,一切顺理成章直到出事为止,在法官面前还承认享受造假过程。有意思的是,她总是能够把自己的心声写进伪造的信件中,让收藏者信以为真。在现实世界里,作者为此事撰写的回忆录反而让她再次被注目,Melissa McCarthy也想借这个角色摆脱喜剧形象来证明演技,而我还是不明白为何GSC总是不愿意为其国际院线的选片配上字幕,尤其是片中书信的内容有多精彩。

《The Prodigy》

一个变态杀手的死亡和一个婴孩的诞生同时出现,然后孩子一路以高智商的神童身份长大,直到8岁那年,父母才看出不对劲,孩子的行为超越了本身的年龄。本片借鉴了很多魔童转世的电影桥段,所以看起来难免会熟口熟脸,除了小孩变脸外,惊吓实在不多。小孩心灵被吞噬的过程其实是不错的卖点,到底在说话的是谁?那种内心的角力比外在的变化更有张力,如果能够把细节描述得更丰富的话,是可以出奇制胜的,可惜电影还是比较喜欢营造追查前世身份的惊悚,不断推进故事的节奏,最后的结局不但草率,也无法大快人心,结果淹没在芸芸失败的同类型作品中。

《Banglasia 2.0》

撇开2013年的各种大选梗后,这部电影空无一物。笑点失去时效性就只有尴尬,偏偏本片就是靠这些来拼凑,手法粗糙得无视观众感受。孟加拉被大量消费,提供人肉布景板和猎奇角度,黄明志的观点完全符合本地华人看不起外劳的心态,后面U转的态度令人作呕。本片厉害的地方就是看完后都说不出一个故事来,所有人物来去自如,讽刺前朝的手法在改朝换代后不值一晒,没有留下任何深刻印象,可以看出编导本身没有任何政治视野,只会拿一些当时的话题插科打诨,企图在当年的贺岁片市场捞一笔。片尾的老马彩蛋相信是马后炮的补拍,这种低俗无聊的品味为什么要解禁献丑呢?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0 / 5. 评分人数: 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先后创办《剃刀实验剧场》和《戏剧家族》,发起《黄火》和经营槟城地下音乐基地Soundmaker。曾任职槟城光明日报副刊主任,先后在各华文报耕耘艺文专栏。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