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马来茜亚

骑楼听雨,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骑楼于我,一见,是乍见之欢,是云胡不喜。又见,是挥之不去的乡愁,是对时光旅行者的馈赠。日日相见,却是海上生明月,撑篙的少年掬水月在手,掌心是层层白霜的月光河。

湿漉漉的天气,摇曳的硕大绿色植物,奶油白或青灰色的骑楼斑斑驳驳。百年已过,历尽沧桑,却还是被这华美建筑迷了眼。穿过狭长的走廊,像循着时光隧道一路而行。期待着迎面撞见一位婷婷袅袅的南洋小姐,笑容里盛满了春风,在这无秋无冬的盛夏。骑楼下,避风避雨,避免不了与你相遇。细致妥帖收藏起这份独属于马来西亚华人的浪漫。

骑楼,起源于南洋马新两地,又称五角基。华商将中国华南沿海地区的街屋形式传播至南洋,又因是曾经的英国海峡殖民地,形成了东西合璧、海峡兼收并蓄的建筑风格,演变开来。骑楼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住宅或店厝,而是一种“上楼下廊式”的临街建筑,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

不同籍贯的方言将这种建筑演变成两种称呼,闽南人称其为“五脚基”,粤人则习惯称之为“骑楼”。

1822年,新加坡总督莱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的新加坡市区规划明确规定: 每间店屋前必须留有一定宽度的有盖走廊,其间不能有阻隔,形成一条通行无阻的人行通道。走廊宽度也规定不得少于5英尺,所以这种走廊被称为 “five-foot-way” ,华人称之为 “五脚基” 。 “五脚基”是福建话(闽南话)借词,福建话发音为gho ka ki。这个词语其实源自于马来语的kaki lima,由lima的意译 “五” ,结合kaki的音译 “脚基” 混合而成。

一说是由于该建筑临街一楼为人行走廊及商铺,上方的二楼楼层犹如“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

怡保老街的骑楼,可见罗马柱。(摄影:王茜)

马来西亚的骑楼,建筑底部多为粗重厚大的古罗马柱子,柱子周身及屋檐皆蜷曲着花纹,浓郁的巴洛克风格,常与中式满洲窗混搭。槟城的骑楼则偏华南折中式,二楼采取中式的墀头、百叶窗,沿袭了趟栊门和高天窗,后堂里吹进阵阵穿堂风,屋顶则为梳子门。有些最上部可看到花墙头,亦是来源于中式建筑的匾额

槟城咸鱼路Lorong Ikan的一幢中式老建筑。(摄影:王茜)

怡保的闲真别墅Han Chin Pet Soo,带着英殖民时期的风情,白色罗马柱镶嵌着玫瑰和孔雀图案的花砖,这种花砖是欧洲老手作工艺,五颜六色交错杂糅在有限的空间里,是只能用表面上彩的方式进行细致的手绘。玫瑰图案的花砖是代表性的英国花砖,而孔雀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动物类图案则为中式风格。

怡保的闲真别墅Han Chin Pet Soo。(摄影:王茜)
孔雀与玫瑰图案的花砖。(摄影:王茜)

印象里最惊为天人的一幢绝美骑楼应是霹雳州太平的和平旅社(Peace Hotel) ,现已改名为和平茶室旅社。它傲立在戏院街和依士干达街(Jalan Iskandar) 的路口,依稀可见旧日的繁华。这间建于1928年的店厝共有两栋,是一位名叫杜启明 Toh Kay Beng 先生的住所,从事米酒酿造进兼口商。1959 年,一楼改建为咖啡店,楼上设有酒店。这座骑楼立面不再是浅乳白的麻石色,看上去像是新粉刷上去的莹白水泥色,应是年份太久得以粉刷。通常来说,骑楼的色彩一般以贝灰的白色和调加的米黄色为主,色调淡雅。 这华美和平旅社直令人赞叹不已,被旧时光摩挲过的粗糙而温暖的质感。眼睛仿佛穿过历史厚重的迷雾,幻想着与那旧时光里的人推心置腹,似林夕的词: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象你幽怨。

霹雳州太平的和平旅社(Peace Hotel) ,现已改名为和平茶室旅社。(摄影:王茜)

这里依旧阳光炙热,熙来攘往。停驻于老街,与这骑楼相对,静听车水马龙,满眼都是繁华落尽。这样的骑楼,不应被时间遗忘;这样的骑楼,许是有过爱恨情仇、冷暖悲欢在此发生。也许会是陈果《大闹广昌隆》中充满怀旧气氛的三角孽缘故事,继承广昌隆饭店的富家小姐,老套的始乱终弃、痴男怨女、爱恨交缠的桥段。又或许会是道出“文章有价”的南海十三郎,亦歌亦哭的人生际遇,衣衫褴褛的孤身漂泊,身如浮萍的跌宕起伏。这些改编自南音经典的说唱曲目,扣人心弦的粤剧唱词,在咿咿呀呀的弹唱中似乎与骑楼这种自带怀旧气息的建筑相契合。骑楼卧在市侩里,甚至连历史都模糊不清,足够让人浮想联翩。原来它果真被时光遗忘。

和平旅社的店厝共有两栋。(摄影:王茜)

骑楼下最是人间烟火。骑楼下都是寻常人家,并非富贵。曾几何时,孩子们在骑楼下弹棋、拍公仔纸,成人叹茶乘凉、开铺做生意。挽面摊、修鞋摊、理发摊、算命摊,各色烟火气随摊铺流水般移动。翻风落雨,或艳阳高照,皆在骑楼下避雨、防日晒。傍晚,骑楼的满洲窗内灯火可亲,可看到隐隐约约忙碌的身影,充满烟火气的温暖属于一座城市的印记。

槟城刣牛后,骑楼下的店铺。(摄影:王茜)

当年的南洋华商发迹后定要实现衣锦还乡盖大厝的夙愿,又将中西合璧的骑楼带回中国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欧式的彩色瓷砖、花瓶状的瓷质栏杆,方形廊柱及半圆拱门,无不彰显出鲜明的南洋风格,一砖一瓦承载着浓浓的乡愁。美国规正教会牧师腓力普·威尔逊·毕( Rev. PHILIP WILSON PITCHER )在1910年成书的《厦门方志》中,描述了他所见的当时厦门士绅的住宅: “这些纯东方的家庭中没有地毯,只盛行花砖铺地” 。这些花砖正是由南洋华人带回家乡。

中国潮汕地区有句俗语 ——“所吸烟仔蒂,所企五脚砌”。许多杰出的潮商当初因家道艰难而远走南洋。刚踏上异国他乡之时,他们一无所有,白手起家,“所企五脚砌,所吸烟仔蒂(在骑楼底下,捡别人丢弃的烟蒂吸)”道出其中的艰辛。蔡澜先生在《蔡澜食单·福建篇》中深情写道厦门五脚基的摊贩,加了油炸红葱头的米糕,绿豆馅饼和生煎小吊桶鱿鱼。

天上月色冷,地上烟火满怀。弓身捉来叶下萤火,再将半湾银河收入囊中。若问时光如何消逝,骑楼下听雨。我的眼里尽是一片汪洋,海上生明月,撑篙拾月,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延伸阅读:王茜专栏《马来茜亚》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1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王茜

《访问》编辑兼记者,撰稿人,留学英伦。想与《午夜巴黎》中的小作家一样,搭上路边的老爷车去往上个世纪的花神咖啡馆。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