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河足挂齿

学习要博而不精,还是精而不博?

博而不精好,还是精而不博较优秀?

相信很多人从小就被灌输这种学习理念——要专心一致,心无旁骛,做事才会成功。

无论是家长或老师,都会先让小孩接触各种事物,惟一旦认定志向后,都会耳提面命说:“给我专心学好这件事,不然每件事都半桶水,以后肯定不会出头!”

的确,能对特定事情摸得熟透,精通所有脉络、技艺与功能,相对能增加某个领域的立足筹码。不过,这样就代表能成功?凡事懂半桶水,就肯定不会出人头地?

若是以前的时代,上述答案肯定都是“对”。因为以前职业类型不多,资讯与交通传播工具单向,所以社会普遍的工作性质与上班心态都要求专一。不过时移世易,在现代网络时代打破了许多工作类型,连没有老板、仅对着镜头说话的网红都可以成为一种职业,我反倒觉得两者都有竞争优势,前提在于领域知识的性质。

拥有较艰涩且复杂知识的领域,例如土木工程、医药学、生物学、精密生技、法律、会计等,修读这些科目的人若精而不博,实属合理。

因为这些领域不仅知识量庞大,经过前人无数的反复验证后所累积,而且知识系统环环相扣,推翻难度高,学习过程必须先死背知识后才能灵活使用,若无法专心学习,最终只懂皮毛的话,其实与上谷歌扒文的路人水平没两样。

(图片来源:Pixabay)

不过,若不断砥志研思成为某个领域的专才,其实又存在另一种风险。一旦此人被众人拥护而产生优越感,坚持盲目发扬传统留下来的知识遗产,却不去追踪时下各种现象的变化的话。这时,绝对权威将会构成绝对权力。而这绝对权力,其实会悄悄地化成前进的阻力。

到最后,这些只在自己领域精进不休的专才,充其量只能是领域的知识库或肉身机器,而无法成为真正人人敬仰的大师。

相对的,在一些弹性比较高的领域,例如新闻传播业、公关、广告、投资分析员、摄影师、行销人员甚至网红等,博而不精反倒是一种优势。这些领域很多时候需要触类旁通,拥有基础知识还不够,还必须开放接触不同人物与趋势,了解时下各种动态,并消化成自己需要的材料。

(图片来源:Pixabay)

换句话说,这类人处理的工作质偏向“个案”,即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成服务对象需要的成品。若这些人精而不博,反倒成了一种创意发挥的限制;反而博而不精,能让他们用一种较抽象灵活的概念,让事物转化成各种形式跨界重组,最终变成一种放诸不同领域都能产生共鸣的知识。

但对我而言,无论是博而不精,或是精而不博,都有成为“大师”的可能。所谓的大师,并非受到特定领域、知识或技艺的捆绑,而是来自一种拥有包容且看透本质的智慧。他们对任何事都有着学习的热诚,对真相能抱持好奇心,对所有角度的看法都能了解动机,并给予成熟且不带偏见的解答。

当往这方面追求时,其实“博而不精”或“精而不博”的讨论就不存在。

因为拥有这种豁达且不排斥任何经历的心态出现后,你会能打破学习形式的束缚,随着不同阶段的心态顺势学习。最终会不会成为专才已不是重点。不设定疆界,不持有偏见,不断让自己的脑袋像个反转漏斗吸取知识,这就是“博大精深”的雏形。

当懂得化有形为无形,你就是大师。

延伸阅读郭朝河专栏《河足挂齿》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1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郭朝河

热爱生命,喜欢经历。无论是影像或音符,都能欢欣与之共舞。不管复古或流行,能激荡灵魂的,都值得拥抱。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