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认识特殊儿童教育】特殊儿童最不需要的,是你的怜悯目光

每当面对特殊人士,我们总习惯以怜悯目光追逐他们,却不曾想过,特殊人士所追求的,从来都不是特别待遇,而是平等的人生。的确,他们在身心、智力、感官面临长期障碍,可这并非不幸,也非缺陷,他们缺的是你的平等目光。尤其当特殊儿童自小活在歧视目光中,又该如何坦然挺胸地成长?这篇文章中,《访问》聆听了三名来自信义特殊儿童园地的特殊教育老师,以及特殊儿童家长的心声,我们该如何看待与对待特殊儿童呢?

信义特殊儿童园地,孩子们正开怀玩乐,我犹豫着是否可以摄下孩子们的模样,老师们就走来千叮万嘱,勿在孩童的照片打上马赛克,因这些孩子与其他孩子无异,无需特别隐藏,“他们不是妖怪,只是需要你们的接纳和理解。”

这三名老师,包括陈祈慧、张坤良、汪瑞香,是信义特殊儿童园地的开荒功臣。他们原先在信义幼儿园任教,后应园长杨永圆之邀约,前来信义特殊儿童园地执教,这一教即是16年。

平等对待每位孩童,是老师们这些年从事特殊教育业以来,一直秉持的信念。

汪瑞香说道,“我们要接受孩子的不一样,这是他们的特点,因为我们是多数的,他们是少数的,所以我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他们,当他们是多数,我们反而会变成特殊。”

张坤良(前排左一)、汪瑞香(后排左二)、陈祈慧(后排左三)从事特殊教育行业16年,他们以平等的目光,对待所有孩子。(摄影:赖咏嘉)

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与其说特殊孩子难教,不如说视乎老师的爱心、耐心与观察力,是否足以应对特殊孩子。汪瑞香说,“特殊孩子很多时候会有特殊的状况,这是很大的挑战,他们有不一样的性情、学习状况,要很细腻、针对性地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

他们说,其实教导特殊儿童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孩子的情绪化,陈祈慧说,“当孩子的情绪一来,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在闹什么。如果是懒惰的孩子,我们老师唯一能做的是坚持,以及很有耐心,情商也要很高,老师不能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

他们强调,勿因孩子的特殊而特别迁就, “如果孩子推人打人,是一定要马上处罚的,并不是特殊孩子就不用管教的,相反地是特殊孩子更要管教,你爱他就要管教他,让他更好。”

陈祈慧也讲解,特殊孩子分为多种类,他们的教学强项在于自闭症孩子,“如果可以教自闭症孩子,其他孩子都可以教,因为自闭症孩子是最难教的,很多外面的特殊教育老师宁愿教唐氏儿,都不教自闭症孩子。因为自闭症孩子是可以学习,但是他们不学,会闹脾气,而唐氏儿是愿意学习但是没有能力学。”

她解说,“一般上孩子可以通过模仿学习,但自闭症孩子是不会自动去模仿,我们要教孩子如何去模仿,像是我们有些学生连搬桌子也不会,因为不懂得怎么使力。”

张坤良亦解释,“他们并不是封闭自己,只是他们的行为、兴趣和常人不一样,我们老师就是介入进去,将他们引导出来。”

老师发挥创意设计课纲   打好学生基础能力

在政府并未为特殊孩子提供既定课纲的情况下,老师得自行设计课程内容。汪瑞香讲解,每名特殊孩子的学习程度与进展差异大,不可能以一套教学模式打天下。

“老师要去想很多不同的课程让他们尝试,这样才会进步,而不是只用一个课纲,就把所有学生教会,这是不可能的,有些得用语言指导,有些则得用动作示范指导。”

信义特殊儿童园地每周上课两次,课程分为一对一教学与团课教导,不一般的是,课程内容还包括了体能运动、家事学习、空间概念、生活技巧课程等,旨在为孩子的日后学习打下基础。

信义特殊儿童园地提供体能运动课程,让孩子通过运动提高体能与专注力。(摄影:赖咏嘉)
老师们为特殊孩子设计烹饪课程,手把手教导孩子认识食物。(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信义特殊儿童园地定期举办户外教学,带领特殊孩子体验外面的世界。(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汪瑞香说道,“无论是自闭症、唐氏儿、全身性发展迟缓症孩子,他们的基础一定要打好,专注力一定要学好。”

信义特殊儿童园地的团课主要采取结构化教学法(TEACCH),旨在利用特殊孩子的学习特质,制定有系统的教学法。譬如,特殊儿童大多缺乏组织顺序的能力,老师们将在每回上课前,先以图表展示当天的课程表,让学生清楚了解当天的课程内容与顺序。

上课当天,老师以图表展示时间表,让特殊学生了解课程顺序。(摄影:赖咏嘉)

访问这天,孩子们上的是抄写课,因特殊孩子的肌肉协调性不佳,老师依据孩子的能力,分为三个等级指导。陈祈慧举例,“我们的初级抄写课先从抓面粉开始,因为当孩子连握笔的能力都没有,要怎么去抄写?”

汪瑞香补充,“当孩子以后到主流学校上课,需要抄写白板上的内容,握笔和注视的专注力也需要锻炼,日后才可以融入主流学校。”

张坤良也举例,老师会将教学分成多项细小步骤,“以穿鞋来说,穿鞋时需要坐下是一个步骤,将手放在鞋上也是一个步骤,将脚穿进鞋子也是一个步骤,不是说直接教穿鞋就可以了,需要逐一步骤来教导,可能一天学一个步骤就好了,之后再将这些步骤连接起来。”

特殊孩子通过填色,逐步掌握空间概念。(摄影:赖咏嘉)

此外,信义特殊儿童园地规定家长得陪同孩子上团课,从中学习教导技巧,以便回家后也可继续指导孩子。对此,张坤良解释道,“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除了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当孩子的‘影子’,协助孩子完成任务,或回答老师的问题。”

除此,团课也借机让父母共聚一堂,互倾心事。陈祈慧说道,“大家都是同路人,可以一起聊天,在孩子大哭大闹时,其他家长都可以理解,不会有异样眼光。”

除了学生来此上课,家长亦在这儿学习,汪瑞香举例,“有家长在刚来时,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去教孩子,现在那个家长学会了如何在旁正确协助孩子。”

团课的课程涵盖基本生活知识,家长必须陪同孩子进行课程。(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此外,老师们也建议,特殊孩子最好选择单一语言专注学习。陈祈慧说,“孩子在家接触最多的语言是什么,就应该学习什么语言,如果孩子在家和学校的环境都是说华语,他们学英文就很困难。因为他们有语言障碍,再学多几种语言是很难的事情,让孩子的学习简化一点。”

特殊儿童父母:治疗黄金期越早越好   家长得尽早接受现况

今年4岁的谢梓熙,患有全身性发展迟缓(Global Development Delay,GDD)与天生失聪,导致学习新事物较同龄儿童缓慢许多,其父母谢振霖与李诗莹于去年将孩子送往信义特殊儿童园地,让孩子学习基础生活技能。

李诗莹说,“其实怀孕6个多月时,我们已经知道孩子的有心脏问题,也暂时无法做什么,医生只是建议把孩子生下来后,才做打算。”

甫出生3个星期,谢梓熙即动了心脏手术,所幸手术成功, “在排期等待手术时,医生其实有建议我们要不要放弃,因为他是动脉错位,氧气去不到肺,会因为缺氧而死,所以需要靠仪器维持生命。”

医生也为梓熙进行全身检查,却遗漏了双耳部分,待出生9个月后才测出他是失聪儿。初闻这项消息,父母的确震惊,可也迅速接受了事实,谢振霖说,“得知一两天后,我们冷静下来,再想清楚后,觉得既然他从小就已经是这样了,为什么我们现在知道了有其他问题,我们就不接受呢?”

谢梓熙的父母接受《访问》采访时表示,照顾特殊孩子需要很多爱心与耐心。(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尔后,梓熙在2岁半时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孩子在如此小的年纪,便接连动手术,令父母心疼不已,所幸手术皆顺利完成。李诗莹皱眉说,“一定是害怕,因为手术是有风险的,对我们来说,他是很坚强的孩子。”

因从小无法听见外界声音,梓熙至今仍未学会说话,学习走路也较同龄儿童缓慢。得知梓熙是特殊儿童,为人父母者当然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时期,从对病症一无所知,至逐步了解,并将孩子送往各处治疗,包括语言治疗与物理治疗。

尔后在朋友介绍下,将孩子送来此处。李诗莹解说,“这类病症的黄金期是在越小开始越好,在3岁至6岁之间,学习也比较快。”

目前,他们每月花上约1000令吉,作为孩子的教育与治疗费用。李诗莹说,“信义特殊儿童园地的收费算是便宜,物理治疗也是在非盈利组织进行,价格便宜很多,一个月约90令吉。我们在外面另外上的语言治疗就很贵,一堂课大约150令吉。”谢振霖则补充,若孩子上更多课程,估计每月将花上2000至3000令吉。

身为特殊儿童的父母,他们认为家长必须得先接受现况,“很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是特殊儿童,他们就一直延迟送孩子去做治疗,错过了黄金时间。”

她强调,爱心与耐心更是不可或缺,她曾在育儿过程中多次崩溃,亦为儿子改变了急躁性格。“儿子做东西很固执,又不听我讲,而且因为他不会表达,会一直闹,父母要包容。”

父母的心声:为何要用怜悯目光看我们?

天下父母无不盼着孩子成材,然而对特殊儿童的父母而言,孩子能平安长大,懂得照顾自己,已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期盼。“我们不是期望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而是希望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自立完成生活起居。”

如今,梓熙到特殊幼儿园上课已达一年,他的微小进步,是对父母的莫大鼓励,谢振霖举例,“他的专注力比较好了,刚开始上课时,他不能长时间坐在椅子上,之后慢慢学习,现在可以坐在椅子上一个小时也没问题。”除了到特殊幼儿园上课,父母在家时也会训练梓熙的专注力。

谢振霖与李诗莹陪同孩子上课,一步步引领孩子前进。(摄影:赖咏嘉)

至于孩子的前程,父母希望梓熙可以进入主流学校的特殊教育班,目前也正物色合适的学校。李诗莹说,“很担心孩子的未来,现在已经想到很远了,毕竟社会上很多人会歧视特殊小孩,或者欺负他们,也担心他心理上的问题,觉得自己和别的小孩不一样。”

她感叹,“很多人都说应该生多一个孩子,以后有个照应,可是我本身觉得,照顾他已经不容易了,如果有其他孩子,他就会被忽略,而且我也不可能因为要有人照顾他,就要生下来的弟弟或妹妹担这个责任,这样是不公平的。”

她说,“很多人觉得特殊孩子是来讨债的,对我来说,他不是来讨债的,可能是我们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他是不幸来受苦的。”

除此,每当带着孩子外出,谢振霖与李诗莹总感受到外人的异样眼光,“刚开始会有点不舒服,但是我们告诉自己,戴着助听器,就像是戴眼镜一般,视力弱得戴眼镜,听力弱就要戴助听器,只是因为不普遍,人家比较好奇。”

谢振霖也感叹,特殊儿童偶尔会出现无法自控的行为,或是发出异样声响,外人不应只一昧责怪家长管教不当,反之应给予包容,“可能你没有这样的孩子,会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可是当你有特殊孩子之后,就可以了解这些父母的感受。”

有者更是唤朋呼友对他们议论纷纷,其实外界的怜悯目光,反而令父母更难受,她反问,“为什么要用怜悯的眼光看待呢?”

她说,“我们看待比较弱或是残缺的小孩,会觉得很可惜,可是也不需要用怜悯的眼神去看着小孩。”

特殊儿童最需要的,是外界的包容,却非特别注目礼,这亦是他们最希望外界了解的事情。

编按:由于疫情关系,信义特殊儿童园将线下活动转为线上,将从2020年7月1日至11月14日举办名为“Harmoni Charity Run 2020”的线上慈善义跑活动,以筹募园方活动经费。有兴趣者,可通过点击此链接报名,与特殊孩子一起用爱跨越障碍,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30日(星期三)。欲知更多详情,可浏览信义特殊儿童园地官方面子书,或联络012-902 3957。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4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赖咏嘉

《访问》编辑兼记者,从纸本杂志、电视台漂流到网络媒体,爱看好文章,盼写好文章。

Leave a Reply to 陈永奇 Cancel reply
1 条评论
  1. 谢谢咏嘉的报导。愿大人都带着”没有坏小孩”的心态看顾孩子。特殊儿需要的是我们的关怀与接纳。他们不是来讨债的,也不是因为我们造了什么孽而来惩罚我们的。特儿也许无法改变世界,却肯定能让爱他们的人变得美好。大家一起用爱,跨越障碍!

    永奇 —
    曾为信义特殊儿童园地(PKIH)义工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