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观点

疫情下“消失”的节日仪式感

节日的仪式感对于现代人来说还重要吗?疫情肆虐的同时,你又舍弃了多少仪式感呢?你又是否为此深表过遗憾?

2020是被疫情偷走的一年,这一年过得比往常特别,所以这是一个会让人非常印象深刻的一年。但这样看起来好像也只是“2020”这个年份比较深刻,我们在2020年里的“所作所为”,其实好像只能用“屈指可数”这个成语来形容。就连一些很重要的节日,我们都“被逼”把它当普通日子来过。

往年旧常态的新年,是游子们兴高采烈地订了机票或火车票,用很愉悦的心情踏入礼品店,精心选购父母和长辈们需要和喜欢的礼品,然后再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而一回到家最美丽的情景就是——一大桌的美食在等着你了。但,人生往往“好景不常”,在你正要动筷夹菜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亲戚们一定会用随口说说的语气(但实则上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来“关心”你的事业、你的感情状况、你对未来的规划等等。曾经被“剿问”的同志们都应该很清楚明白,这种感觉并不好受。但更可恶的是,那些三姑六婆们竟然还要搬出自己儿女的所有“威水史”来跟你进行攀比,本来满心期待的新年回乡之旅,都快被这些三姑六婆给搞砸了啦!

尽管如此,应该没有人是不想回家过年的吧?本来以为新年新希望,2021年我们定能战胜疫情,谁知世事难料,今年的情况似乎比去年更严峻,甚至某些州属还实行了MCO,回家过年好像比登天还难,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想到这里,除了有点怀念远在他乡的父母之外,还挺挂念那些三姑六婆打破沙锅问我八卦问到底的嘴脸的。因为去年的大家都过得挺不如意,相信三姑六婆们也不会对我的不如意踩多几脚,所以我认为呀,如果今年可以过个“太平”年的话,不管在自家,还是亲朋戚友家,年轻人的耳根子今年应该会很清静(去年一年到头大部分的日子都在家里过,估计也没什么好问的),但可惜的是,今年跨州回乡是个大坎啊!

从去年3月18日开始的“封国”,导致很多节日我们都一直在“从简”,甚至连去年的清明节,我们连扫墓都没得去了。往年的端午节,我连续两个星期的三餐都是吃粽子,真的可谓是吃到吐的境界,但去年因为“一料难求”的关系,我整个端午节只吃了两、三颗粽子……再来就是七夕了,去年的七夕好象还真的挺有应景的仪式感的,刚好8月25日的时候正处于RMCO,又是刚好可以跨州的时候,异地情侣们那时候真的名副其实地正在庆祝七夕。反观在中元节的祭祀焚烧,好像是越烧越凶的,甚至是本地艺人叶良才也以身作则出面扫走其他人祭拜好兄弟后留下的那些“残渣”,这一点应该是要弥补清明节不能去扫墓的缺失吧?所以才在这个农历七月烧了双倍的“财产”给祖先?但是祭祀过后确实是应该自己善后,疫情当头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污染环境了,毕竟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中元以后就是中秋了,每一年的中秋,父母的公司加上一些亲朋戚友都至少会送上三、四盒的月饼,加上我们自己还会添购一两盒不同口味的月饼。但去年我们家只有两盒月饼,也就只有那八种口味的月饼能够品尝。以前那种把月饼摆到发霉,最后只好浪费丢掉的行为已经不复存在。

再后来就是九九重阳节了,其实马来西亚也没有登高赏菊的仪式感,但是在靠近这个节日的时候,在马来西亚一些地区的小镇有连续10天的九皇爷庆典,当然这个庆典也为了疫情而“让路”,被逼暂时停办一年,从小到大从未缺席过这个庆典的我,表示很难过,但是有疫情嘛,这一切也是在所难免。

一年里面最后的农历大日子应该就是冬至了,疫情以前的冬至,我们一家人往往就是搓汤圆搓到手酸,但是刚过去的冬至,我们一家人就只是一人一碗汤圆刚刚好,而且颜色选项还只有红色和白色,不像以前还有五颜六色的,看来因为疫情的关系,削减仪式感已经是“新年新常态”了。

身为一个现代人,以前庆祝节日的时候还常常抱怨,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地去墨守成规,简单点不就得了,也不用做到那么辛苦,费时费力。但因为这个疫情,我对这些事情改观了,没有仪式感的生活才是最无聊的生活,看看MCO的情境就懂了,每天只是stay at home,哪里都不能去,在家里那么小的范围,再加上经济不景气的雪上加霜,实在没有那个能耐再营造出什么仪式感。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衷心希望疫情这片“浓云密雾”能够快点烟消云散,等待拨开云日的那一天,我就能用双倍奉还的方式来补偿这些年失去的仪式感了。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5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