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虽然背景音乐是铺天盖地的新年歌,气氛喜气洋洋,但有些平时不必正视也不需要面对的问题会在这时候悄悄地溜出来跟大家“拜年”。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今天的主题:团圆饭到谁家吃? 传统上,女人嫁进了夫家后,就得理所当然地跟着丈夫回乡过年。比如说,来自槟城的新娘嫁给来自柔佛的丈夫,两人在吉隆坡找生活,那么过年,一般上是先回柔佛吃团圆饭,等到大年初二以后才回槟城与娘家过年。 但这样的风俗习惯,在今时今日,还是一个不可被挑战的惯例吗? 过去的女人,也许没有多大的话语权。婚后就得依照习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现今女权主义抬头,社会普遍提倡男女平等,再加上少子化,这固有的文化习俗恐怕要面对一定的冲击。 就说说少子化现象,现今家庭很多只生一胎或两胎,有的只有一个女儿,有的两个都是女儿。像我这样,只有一个女儿,如果我们依然遵照过去的惯例,是不是意味着打从我女儿出嫁那天起,我和太太就注定每一年的团圆饭都只有我们两人撑台脚呢?就算我和太太答应,你说我的女儿会不心疼她的父母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若要求回家和父母共度除夕夜,会很难理解或是不可以被接受吗? 一个刚嫁出去的女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庆祝佳节,压力很大,肯定会很不舒服。男人是不是也应该尝试这个滋味? 倪匡说过,社会之所以会进步是因为年轻一代不听老一代的话。 传统文化当然有它存在背后的智慧和必要性。但一旦时代改变了,继续墨守成规、食古不化,只会造成更多的不公以及被扭曲的价值观。 或许未来关于已婚妇女该不该回娘家过年的课题可以更人性化处理。男女双方可以有弹性地协商。比如说,今年去夫家过年,那么明年可以到娘家过年。更前卫的,甚至可以分开过年。 这听起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难以置信,但只要双方家庭都可以坦然接受,如何过年又怎会是争吵的导火线? 不是说好要喜气洋洋,兔气扬眉的吗? 延伸阅读:杜韩念专栏《我是韩念》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我是韩念 | 杜韩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