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访问有深度·内容有温度
05
DEC
2023
首页
专题
特写
人物
专栏
视频
Open menu
专题
人物
资讯
随便问问你
传召大人物
心心知我心
琪遇记
网红十分红
非常访问
工具人
特别企划
Open menu
一桌饭·一席谈
宗乡情浓
原乡柔情
人生直播
百年中总·共商共赢
电动车时代降临
不同凡飨
倾听马来西亚
作家的作家
后企之秀
好孕程
herstory女性护理日
网热
Open menu
大马
国际
播客
更多
Open menu
资讯
商讯
华团
艺文
娱乐
健康
书香
分享
联络我们
简
|
繁
编辑推荐
【专栏】安华任相一周年的功与过
【宗乡情浓】许金殿领导宗亲不为个人
【人物】巴生海南会馆首位女会长王玉梅
【承创】2009年跨族群行动方略联盟
【网热】解决女性迟婚要靠一夫多妻?
【商讯】多美集团欢庆55周年纪念
【娱乐】吴慷仁将访马宣传《富都青年》
最新
他剪的不是电影,他剪的是人生——电影的造王者廖庆松(上)
剪辑师
台湾电影
廖庆松
大马休闲农业新里程碑 城之农场、婆罗洲开心农场成功通过台湾SAS认证
休闲农场
农业
台湾
“碧昂丝现象”如何火遍全球?
天命真女
女性主义
流行乐
马来西亚和印尼在与欧盟的“绿色指令”风波中寻盟友
印尼
印度尼西亚
棕榈油
车后座的她——猎人烩鸡
意大利菜
美食
食谱
经合组织:明年世界经济恐放缓 中美是关键因素
OECD
中国
发展
安华任相一周年的功与过
司法
团结政府
外交政策
全部
资讯
芭莎公主欣彦大马诚品演唱分享 掀开《神秘之歌》艺文联展序幕
生命线响应全球自杀除罪化 促进相互理解与支持的社会文化
华团圆桌论坛“重建马来西亚”顺利举行
国能水坝已准备就绪应对雨季
12.10相约季风带 畅聊音乐与文学
南洋书话新作发布 萧永龙分享香港、南洋、民国珍品
吉隆坡广东义山大法会筹款44万令吉助力学校与慈善
从南洋到南洋画风——“春风劲草”南洋年画展于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更多
宗乡情浓
支持
Sponsored by
【宗乡情浓】领导许氏宗亲不为个人名誉 许金殿:再苦再累都值得
男儿有泪不轻弹。总会长的责任扛在身上,许金殿不惜牺牲亲子时光,说到自己对妻女的亏欠时,不禁落下泪来……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多重身份金句王 许李南奔走事业社团前线
在镜头前,许李南展现出风趣的一面。华团领导需要有哪三“力”?做人又得有哪三“品”?来听这位“金句王”怎么说。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吴亚烈心系华教 “巴生福建会馆还能做更多”
关于外界对自己的评论,他“笑骂由人”;关于巴生福建会馆的前景,他说,“我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陈氏宗亲满天下 陈进发尽心尽力不求回报
在大马华人当中,“陈”当属第一大姓。虽然我们对“陈”这个姓氏并不陌生,但关于它的历史起源,我们又了解多少?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墓园化身度假村 仙境集团董事经理许国栋:大家笑我是疯子
许国栋坦言:“最初提出这个想法,全世界都笑我是疯子,第一句问我:有谁敢来墓园游泳,那是给在生者还是往生者游的?”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巴生福州会馆会长董仕星:只要有心,经营会馆不怕难
《访问》到巴生福州会馆会长拿督董仕星家里做客,他与夫人一起烹煮拗九粥和红酒面线,传递福州人专属情怀。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大半辈子“卖”给会馆 林家光致力推动潮音文化
今年75岁的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总会长林家光,自嘲自己已将人生三分之二的时光都“卖”给了会馆。听他说话,咬字吐词间漫溢着一种独特而亲切的韵味。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仙境集团创办人许天成——苦过之后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身贫困的许天成,极其重视孝道的实践。“我们下一代的人,要懂得孝顺,孝顺这两个字,看你能做多少是多少。”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领导辛柯蔡宗亲40载 蔡崇伟:以和为贵最重要
84岁的蔡崇伟,每天会开着他的轿车在巴生四处穿梭,流连于公司与会馆之间,丝毫未显龙钟老态……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引领企业发展社团 林福山:用心做事即是成功
丹斯里林福山不仅是成功企业家,也是福联会总会长、马林总署理总会长。身兼多职的他,浪费一分钟都觉奢侈。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八打灵刘氏公会小公主 刘蔚莉:我们是有做事的
女性加入公会,就该理所当然归入妇女组?八打灵刘氏公会创会会长刘蔚莉不讳言,自己向来对“妇女组”感到排斥……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领导百年黄氏登进家族会 黄春祥:使命必达
在112年前创立的马来西亚黄氏登进家族会,有着怎样的历史足迹?家族名称中的“登进”二字又是从何而来?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宗乡情浓】女会长不易当 王玉梅以细腻包容凝聚乡亲
王玉梅在2021年成为巴生海南会馆创馆129年以来首位女会长。在她身上,不见强悍刚硬的领导作风……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 郑爱嘉
【宗乡情浓】六大姓氏六桂堂 洪来喜积极促成健全传承
起源于中国南方闽粤一带的六个姓氏——洪、江、翁、方、龚、汪——其实是同宗一脉。而他们的共同堂号,叫做“六桂堂”。
宗乡情浓
|
陈韵传 · 伍嘉峻
>
专题
为什么我的保险没得赔?
买保险、医疗卡顾名思义,就是以防我们在发生意外、患严重疾病后,无法如常从工作获得收入时,医疗费和生活费上可以......
专题
|
林静秀
金马60会是“马来西亚年”吗? 闻天祥:有企图心的作品会被看到
专题
|
陈伟智
大马文创产业能否发展成事业?文创者必须读懂的事
专题
|
罗咏琦
别小看这个心理病 担心自己生病的虑病症
专题
|
林静秀
更多
一桌饭·一席谈
支持
Sponsored by
【一桌饭·一席谈】第3集|网络世代,孩子怎么带?
小孩在餐厅哭闹,除了拿出平板电脑,时下父母还有更好的安抚方式?身为公众人物,在社媒上曝光孩子是好事吗?
一桌饭·一席谈
|
王钶媃 · 伍嘉峻
【一桌饭·一席谈】第2集|运动员的下半场人生
运动员职涯灿烂而短暂。政府如何接住退役运动员?张俊虹和温可微又如何适应跑道的转换?如今她们在忙些什么?
一桌饭·一席谈
|
王钶媃 · 伍嘉峻
【一桌饭·一席谈】第1集|传统媒体“网红化”:流量与质量能否兼得?
流量与质量,哪个更重要?看看许国伟、“马拉妹”曾智霞,以及黄隽斌如何回应这道困扰媒体界业者的大哉问。
一桌饭·一席谈
|
王钶媃 · 伍嘉峻
>
主题精选
<
>
特写
大马休闲农业新里程碑 城之农场、婆罗洲开心农场成功通过台湾SAS认证
马来西亚城之农场与婆罗洲开心农场通过严谨审核,成功获得由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颁发的2023年“特色农业旅游场域认证”(SAS)。
特写
|
李淑仪
【隆雪华堂百年系列5】世纪末的华团诉求风波
特写
|
李仕强
【隆雪华堂百年系列4】立白病毒重创家畜业 改写养猪业历史
特写
|
李仕强
【隆雪华堂百年系列3】从多事之秋到黑暗时期
特写
|
李仕强
更多
承·创
承·创|第4集:1999年立百病毒事件
《承创》第四集,带你回顾立百事件对我国华社带来的冲击,也重温那多重打击下,还有人雪中送炭的真情。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2集:成立民权委员会 倡议两线制
1986年第7届全国大选,华团民权人士最先倡议“两线制”概念。那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触发的理念呢?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6集:2000年反对搬迁吉隆坡义山群
随我们走入吉隆坡义山群,看当年的搬迁危机如何唤醒华社的醒觉,更联手其他族裔,一同捍卫古迹……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1集:华社民权运动之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马来西亚华社处于低迷氛围里。在那样的大环境中,“华社民权运动之春”如何萌芽形成?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8集:2001年528报殇 马华收购南洋报业事件
2001年5月28日,马华公会通过投资臂膀华仁控股从丰隆集团手中收购南洋报业,引起华社反对声浪……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10集:2009年跨族群行动方略 跳脱种族政治思维
2008年308大选成绩让国人看到国家政治新格局的可能,也预示着跨族群工作的必要性。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9集:2005年三月围村抗争13年 万挠新村高压电缆事件
如今,雪兰莪万挠新村范围内没有任何高压电缆。年轻一辈或许不知,这是近20年前的一场社会运动换来的成果……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7集:2001年白小保校运动抗争八年
白小保校运动留给后世的是一个典范。《承创》第七集,一起回看这重要社运指标留给我们的启发。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5集:1999年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大选诉求》
我们从诉求事件中学到什么?带领社会改革的工作,又该如何继续下去?《承创》第五集一起省思未来的改革之路。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3集:从多事之秋到黑暗时期 1987年天后宫事件与茅草行动
1987年发生的“华小高职事件”,引发华教界和华社的不满。 华团和政党在天后宫联合召开“全国华团政党抗议大会”,却没想到紧接而来的是一宗让全国陷入白色恐怖的事件。 那便是茅草行动。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
专栏
支持
Sponsored by
阿贝厨房
|
邱琲钧
车后座的她——猎人烩鸡
我以为自己听错,因为她来马来西亚的一个心愿,是要跟我学煮这道据说是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传统菜肴?
修辞立诚
|
刘惟诚
安华任相一周年的功与过
在一年前的2022年11月24日,我国国会在经历长达5天的悬峙状态后,公正党主席安华最终被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委任为第10任首相。这位新首相在马来统治者理事会的祝福下,用了数天的时间确立由希盟(P H)、国阵(BN)、砂政盟(GPS)、沙民盟(GRS)、民兴党(WARISAN)、民联阵(MUDA)、全民党(PBM)和无党籍议员所组成的政权,并在隔月成立了跨联盟的内阁。 这个局势演变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因为它促成了两大传统政敌,即希盟与国阵之间的政治合作,这是过去大部分国人,包括众多的评论人、观察家都想象不到的,而在这个全新的政治合作框架下,巫统与公正党、马华与行动党这两组传统宿敌究竟要怎样合作,也同样予人很大的想象空间,让不少国人对这种全新的格局,抱持着一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忐忑心情。 而后续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很清楚。一系列州选、补选,以及随后衍生的各种政治事件,比如国盟(PN)大胜六州选举、民联阵撤除信任、总检察署撤除对副揆阿末扎希的失信案控诉、让中小学举办巴勒斯坦团结周等,都让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陷入争议。当然,首相署辖下的单位似乎觉得争议不足挂齿,所以打算在团结政府成立一周年之际举办周年庆,展示政绩、与民同乐。 其实,要说团结政府在过去一年只留下争议,而没有显著的政绩,这并不公平,因为政府过去在法律、行政、经济、粮食安全和大马协议(MA63)五大方面都做出一定程度的建树,比如废除强制死刑、自杀除罪化、结合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新工业大蓝图(NIMP)及第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的昌明经济框架、允许鸡肉价格浮动、确保白米供应稳定等。 另外,在行政和MA63方面,部长减薪20%、首相暂不领薪、委任来自东马的副首相、设立大马协议行动理事会、增加东马两邦的特别年度拨款等举措,都能为安华与团结政府记上一功。当然,这些努力都需要时间来证明成效,短期内无法评定这些举措能否改变我国在社会、经济领域所面对的瓶颈,但最起码方向与框架是清晰的,在执行时只要能够给出诚意应该会事半功倍。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安华在过去一年有建树的“功”,但同样有争议的“过”。比如总检察署撤控让阿末扎希摆脱了失信官司、巫统京那巴当岸国会议员邦莫达与其妻芝芝伊芝蒂也摆脱了贪腐提控,尽管我们不能因为总检察署的决定和法官的判决,而胡乱地指责安华干预司法,但这两件事的发生,确实与安华上台时的反贪形象存在强烈反差。 此外,安华也违背了早期喊停政治委任、首相不兼任财长的承诺,并且也因为国盟在过去一年举行的州选、补选中狂吸马来选票,导致其在言论与政策上变得更为保守,不管是率领内阁成员出席挺巴勒斯坦大会、要求中小学举办巴勒斯坦团结周、推行“伊玛目纳瓦维四十圣训”(Imam Al-Nawawi’s 40 Hadith)鉴赏单元,以及在伊斯兰事务里分配19亿令吉预算等,都充分展现了安华希望透过这些能够迎合保守势力的举措,来吸引马来选民的支持。 尤有甚者,团结政府在外交、国内政策上的“亲巴勒斯坦”言论与行动,还间接带动了穆斯林社群狂热的抵制浪潮,让国内一些大型的国际品牌与连锁无辜地被接连抵制,严重影响了本地商家的盈利与民间的就业与收入,而政府对此却不闻不问,任由抵制浪潮无限扩展。这种抵制现象和政府在这方面的无所作为,也让拥有积极招商形象的安华展示了当中的强烈反差。 我可以粗略地评价安华与团结政府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属于功过皆半。当然,“功”在成效方面所需时间较长,而且非常侧重其可持续性,但他们的“过”所制造的影响既快也广泛,而且因为他们都有着要跟国盟争取马来话语权的焦虑,所以在很多时候这些过错所起的反应往往是最激烈的,观感也是最差的。这一增一减,就变成过大于功,因此安华与团结政府的一周年,确实没有什么好庆祝的。 延伸阅读:刘惟诚专栏《修辞立诚》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爵对好听
|
杨艾琳
爵士乐手都“活在当下”?
说爵士乐手“活在当下”没错,因为每个当下,都会成为刚吹过的乐句。也因为这样,爵士乐手时时刻刻都醉着清醒……
广告勿语
|
黄子扬
文学与文案汇流成我
不管是要用敲打的方式,历劫的身体,坏噬的意志,都愿故事有其后来的追随者,流向未知而我不一定要存在的地方。
更多
凝聚全马许氏宗亲 许金殿:这是我的使命
“如果没有加入宗亲会,人生就不够精彩。在商场打滚,凡事以利益为先。宗亲会给我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回到原点。”
专访
|
李淑仪 · 伍嘉峻
人物
他剪的不是电影,他剪的是人生——电影的造王者廖庆松(上)
台湾资深剪辑师廖庆松45年以来,已入围金马奖14次,在刚落幕的第60届金马奖上,他凭借《石门》第12次入围最佳剪辑,终于首次获奖,与导演大冢龙治一起获得了最佳剪辑奖。当廖庆松的名字被宣布时,全场嘉宾都起立鼓掌欢呼,期待着历史性的时刻,聆听廖庆松第一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剪辑奖的感言。他的得奖金句是:“导演(侯孝贤),我终于拿到奖了,我每一格都没有放弃过。”《访问》特约记者黄妙仪不久前与这位大师级剪辑师近距离做了一场深入的访问。 从侯孝贤电影,剪到与徐若瑄共同担任监制的《孤味》,这位公认的最佳剪辑师——廖庆松,剪过逾百部电影,口碑良好、获奖无数。 这些年来他为电影人剪辑了无数的人生,每一格都没有放弃过。 得奖之后,廖庆松的剪辑搭档大冢龙治(Ryuji Otsuka)感慨万千,眼眶泛泪地感谢了廖庆松和整个剧组。他说:“跟廖桑一起剪辑,我看他不是剪辑那个故事,好像他是剪辑一个人生。” 导演有才气才能剪出一部好片 廖庆松就像是个造王者,成就了无数的经典,但他始终谦虚地认为,这些导演本来就有才气,相对而言,自己只是一个比较认真对待他们的作品的人。 “我对作品的态度很严肃,虽然会很轻松地说笑话,但是他们都不知道我在这个过程中,投入多了少的专注和努力。” 廖庆松接受《访问 》专访时这么说。 他从菲林时代,剪到数位时代,通过剪辑释放出电影的灵魂。 “最重要的就是任何缺点在剪接时都要被修正,而且至少让这个片子看上去是没有太多缺点。最好当然是完美的,但是事实上有很多因素没有办法那样,至少没有问题存在。” 廖庆松投入剪辑工作时还是“小廖”,在冲印室冲洗底片。他形容那是手工时代,往往得动手抠胶片,长骨刺,就是那个年代的职业伤害。 当他第一次通过电脑剪辑,同时完成两部作品的修剪后,第一反应是心情澎湃地拎起手机,给搭档侯孝贤拨电。 “导演,我找到我们的倚天剑屠龙刀了。” 廖桑笑问记者:“很夸张是吗?” 他说,以前一部片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慢慢改剪,可是他用电脑剪接的初体验,两个礼拜就把片子剪好了,更重要的是这两部片子,一部在柏林影展,得了评审团大奖;另一部则获得最佳新人和导演奖。 在电影圈的高光时刻或重要时刻,廖庆松总在第一时间想到侯孝贤,如他在获得金马奖最佳剪辑时说的:“我们两个相处的时间,比我跟老婆相处的时间更久。” 让廖桑步入数位剪辑时代的两部电影,分别是《17岁的单车》和《爱你爱我》,焦雄屏原先请廖庆松给意见,但他的回应是:“给了意见也很难做到。”因为剪接中的太长和太短之间,有着几万格的差距,很难具体到位。于是焦雄屏请他修片,每部片子,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工作6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完成任务,而且是从头到尾的修剪。 在那个从前慢的年代,像廖庆松这样的剪辑师累积出丰厚的底蕴,步入电脑时代,自然如虎添翼。例如:加快两倍速,在拷贝时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通过电脑剪接,就变得轻而易举。 他还记得,有部片子的死穴是个太慢的长镜头,于是加快功能发挥了作用。 廖庆松与侯孝贤合作了49个年头,他与侯导的合作是开放式的,因此可以服务不同的导演,他与侯孝贤在纪录片《陆军小型康乐》开始合作,就一直走到现在。 这一对最佳搭档,从来没有想过是否要继续合作下去的问题,反而在他们合作到第30个年头时,才开始研究,这一段长久的合作关系,还能继续走多久,也格外珍惜彼此。 “我从《海上花》开始接制片,然后在《千禧漫波》以后就是监制,一直到《刺客聂隐娘》,我也没有让侯导超支。” 能维持不超支的状态,是因为他总能预判导演的花费,甚至比侯导本身预估的数目还要精确。在廖庆松为侯孝贤担任制片或监制的20年里,侯导对他有着全然的信任。 在电影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能开拓视野,但剪辑工作依旧是廖桑的专注点。 当剪辑师时,需要的是时间,从不需过问金钱,而担任监制后,每当侯孝贤导演一有想法,廖庆松第一个关心的就是预算。 身经百战的他,迄今回忆起最具突破的一次,依旧是《悲情城市》的剪辑过程。 从原本的200多场戏,侯孝贤仅拍了100场,最后廖庆松以诗化抒情的情感逻辑,让情感起伏成为场次转换的桥梁,扣住观众情绪。 “你要帮他去完整,稍微要用力,因为那个时间很长很长,所以你就可以慢慢做,因为都是手工,反而有很多反刍的机会。” 他也形容,电脑剪接太无感了,快捷键之间,少了情感的投入。用电脑剪接的年轻人剪得快,但犯错,也犯得快。 一键标记是科技时代的剪辑便利,当点击标记,养成习惯,反而所有的东西都看不见了,思维简单,缺少深刻的反省和反刍。 “像现在 YouTuber 有话就用,没话剪掉,这句话不对就拿掉,就在编话,画面都不对。当然现代的话,若你把它当成一种知识的传达,或是一种新潮是可以,那变成电影,你就会傻眼的。” 在手工时代,累积了超过一万小时的实践,他对菲林时代既怀念,又害怕,怀念是出于浪漫,但剪辑过程的压力是难以形容的,若要贴回去重剪,需耗费太多时间,不及电脑剪接,可轻易剪出多个版本。 做电影工作,没有完美主义 在《悲情城市》后,廖庆松也拍了自己的电影,执导《期待你长大》和《海水正蓝》。 他觉得当导演很耗时,需要非常的投入,而且还有更可怕的事情等在后头,所以后来他都选择不再当导演了。 “剪接比较是我的乐趣,因为我真的可以看到一个影片的成型,然后赋予它本身最棒的心思、内容和情感。” “当你导演完,然后剪自己的片子,压力很大,因为你怎么看,想的都是这个画面,没办法有其他想象,他们第二天就要进去剪片,我还躲了三四天。” 对他而言,当剪接师是个一辈子的修炼过程,他自认是个严格的强迫症,完美主义者。 “做电影工作,没有完美主义,那就最好不要干电影。” 与侯孝贤一起工作的经验,让他可以无上限的做到完美,不惜时间与代价,力臻完美 。 “当你有过这种经验,你就不希望是很随便的做完一件事。” 廖庆松也在金马奖后台的简短访谈中说到:“因为侯导的片子很长,剪接要花上大量时间,但剪完后看起来就像没剪过,我认为,所有的光彩就是留给影片、演员,以及所有在影像当中看到的。” 后台访问最后,廖桑还是说了那句:“我真的很开心,我要跟侯导说:终于拿到奖了!”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专访
|
黄妙仪
人物
专访叶如芬(下):监制是第一位进入,也是最后一位离开工作的人
叶如芬是一位形象鲜明的电影制片人暨监制,拥有30年的制作经验。她擅长电影开发投资、资源整合、预算掌控与制作,并与各世代优秀导演合作,共同创作出许多备受好评的电影作品。然而,对于现实的市场而言,她做的电影虽然得奖无数,但赚不赚钱,始终是资方最为关心的一环。
专访
|
黄妙仪
人物
更多
原乡柔情
支持
Sponsored by
【原乡柔情】第1集|古庙精神 五帮共和
至今已有150年历史的柔佛古庙游神可说是新山华社发展历史的缩影,走一遍古庙游神,就如参与新山人的共同记忆,看见他们再创造的力量。
原乡柔情
|
叶剑锋
【原乡柔情】第4集 | 福建人——爱拼才会赢
相较于其他籍贯原乡的华人先辈,19世纪到20世纪初到马来亚谋生的福建人多数倾向投入商业活动。是精打细算的天性使然?还是历史因素成就?
原乡柔情
|
叶剑锋
【原乡柔情】第3集 | 客家人——以客为家 客居他乡
本集节目带你走一趟客家总坟,追根溯源,了解客家人分布的特殊性;也吃一顿口感丰富,味道咸香的客家擂茶、菜板与酿豆腐,细品客家人的精神传承。
原乡柔情
|
叶剑锋
【原乡柔情】第2集|潮州人——小汕头新山
潮汕原乡水产丰富,因此潮人擅长烹制海鲜菜式。目前,潮菜在世界各地发展如何?在马来西亚,还可以吃到哪些招牌功夫菜呢?
原乡柔情
|
叶剑锋
【原乡柔情】第5集 | 海南人——迟来报到的生活智慧
《原乡柔情》这集将带你认识一道比较少为人知,却是海南人从原乡带过来、一代一代传承的家传菜——海南“笠”。
原乡柔情
|
叶剑锋
【原乡柔情】第6集 | 广肇人——敢为人先 开放兼容
柔佛州广肇人有几个第一,他们是柔佛华人先辈中最早成立会馆和殡仪馆,以及设立柔佛华社第一所新式教育学堂……
原乡柔情
|
叶剑锋
>
播客
【对话】梁国忠 X 钟泳健:旅游
播客
|
罗咏琦
【对话】王翠玲 X 吴家润:人工受孕
播客
|
关家汶
更多
视频
承·创|第10集:2009年跨族群行动方略 跳脱种族政治思维
2008年308大选成绩让国人看到国家政治新格局的可能,也预示着跨族群工作的必要性。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9集:2005年三月围村抗争13年 万挠新村高压电缆事件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承·创|第8集:2001年528报殇 马华收购南洋报业事件
承·创——隆雪华堂百年堂庆系列
|
编辑部
2024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倒计时 恰逢马中建交50周年意义重大
视频 | 资讯
|
伍嘉峻 · 郑爱嘉
Farm In The City庆祝11周年 系列新教育项目推广环保
视频 | 资讯
|
伍嘉峻 · 郑爱嘉 · 姜曾豪
更多
工具人
发型师彭俊威:一把剪刀就能做出不同造型
如果只能从众多工具中留下三样工具,那彭俊威一定会选择梳子、平剪以及发夹,因为这三样工具……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裁缝师石和平:专业是一步一脚印
在裁缝行业有20年经验的裁缝师石和平(Tracy),缝衣针、大头针、剪刀、弯尺、锁边机、缝衣机、划粉片都是她工作时必要的工具。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摄影师林天时:是兴趣就不会疲倦!
摄影师手里的相机,宛如他的第二双眼睛,记录他所看到的一切。
工具人
|
李佳纹 · 陈诗倪 · 封雪莉
舞狮头制作师傅林明国:我是“医”狮头的铁打医生
羊角锤、锯齿型大力钳、手动柳钉枪三样工具,是舞狮头制作师林明国在制作舞狮头时至关重要的工具;有了这三样工具,制作出来的舞狮头才能稳固耐用……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电工师傅李家健:只要肯做谋生不是问题
维修电工总有一个不离身的工具箱,沉重的工具箱里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美工刀、测电笔。每样工具承载了电工师傅的刻苦与汗水,工具越是老旧,手艺越是娴熟。电工师傅虽有双灵巧的手,但再灵巧的手,离开了工具,也无法施展手艺。
工具人
|
李佳纹 · 陈诗倪 · 封雪莉
修车技师许荣耀:双手脏黑可那是拼搏的痕迹
卡簧钳、汽车测电笔、汽车诊断仪器,对于从事修车技师的许荣耀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三样工具,因这三样工具能够让他检查出汽车发生故障的原因……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蛋糕裱花师区凯宁:灵感来自于生活事物
身为蛋糕裱花师的区凯宁(Rubbii),她的工作离不开“裱花嘴”、“裱花剪”、“裱花钉”、“裱花袋”、“裱花台”这几样工具。
工具人
|
封雪莉 · 李佳纹 · 陈诗倪
制琴师王祺伟:调音是我最值钱的技术
音乐家手握琴弓勾动琴弦,拉出了美妙的音乐,而制琴师王祺伟则用手中的两脚规、凿子 、手刀、游标卡尺、小铁锤、锉刀、刮片、音柱钩,造出了音乐家手中的琴弓和小提琴……
工具人
|
李佳纹 · 陈诗倪 · 封雪莉
>
网热
“碧昂丝现象”如何火遍全球?
美国流行歌手碧昂丝的“文艺复兴”纪录片记下这位巨星的完美主义态度,被粉丝称为贝女王(Queen Bay)的她这次依然展露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国际
|
编辑部
马来西亚和印尼在与欧盟的“绿色指令”风波中寻盟友
大马
|
编辑部
经合组织:明年世界经济恐放缓 中美是关键因素
国际
|
编辑部
俄乌战线胶着 人员伤亡惨重 迄今17万栋房屋损毁
国际
|
编辑部
更多
娱乐
《富都青年》12.14全马上映 影帝吴慷仁提早访马宣传
娱乐
|
编辑部
郭富城再次掀舞台风云 世界巡回演唱会2024再度降临云顶世界
娱乐
|
编辑部
哈林睽违9年云顶开唱 慨叹:我觉得我是很幸福的人
娱乐
|
编辑部
更多
分享
我在被抵制的麦当劳打翻了一杯咖啡
作为穆斯林的他最近处在两难的处境。身在麦当劳工作,自己只是养家糊口,何错之有,为什么要被大众针对呢?
分享
|
周兆鸿
羽总真的以大欺小?梓嘉啊,有商有量有双赢
分享
|
邓倩惠
隆雪华堂百年纪念——社运地标:多元的磁场
分享
|
林宏祥
隆雪华堂百年纪念——净选盟集会的隐形基地
分享
|
饶兆颖
更多
本周热门
本月热门
加入会员
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
下次再说
登入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