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个私人界的老师在脸书写了几篇跟特殊教育有关的文章,文章里误导读者的部分不少,让好些相关专业的从业者写了文章回应,我读着两边不同立场的帖文,越发心寒。
当我第一次读到”学习极差的孩子不一定是OKU”这样的句子时,就猜想这位老师对“OKU”这个词语有误解。
接下来再读到不是特殊教育老师,也对特殊儿童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老师,却告诉家长那句轻盈盈的话:”孩子没有特殊,不是OKU”,我可说是惊吓一百,因为这句话,会让信任老师的家长从此放下心来,不再觉得孩子的各种看似异常的行为和难处值得去关注,这孩子可能就失去使用各种资源的机会,来克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的挑战。
后来,这位老师不但删掉了有争议的帖子,还封锁了一些前去留言指出错误的人,这是后话了。
“孩子没有特殊,不是OKU。”——这句话不是你我这些普通人可以说的,就算是学校的老师、辅导员等等,也不能这样说,这样的话只有专业为孩子做诊断的专业人士可以说。
这些专业人士是:小儿发展专科医生、小儿与青少年精神科医生,以及临床心理师。
这些专业人士也不会跟小孩相处两个小时或三天之后跟你说这样的话,他们会经过各种观察,根据家长的描述和孩子的状态,用不同的测试工具做好些个测试之后,才能断定孩子是不是有特别需求,是否需要支援,是否需要申请OKU资格,以便可以帮助孩子接下来的学习和人生路。
大部分家长在被告知孩子可能有发展状况,而带孩子去见各种专业时,都在期待专业人士可以判定孩子不是特殊孩子,所以被告知孩子可能有某些障碍时,第一时间会是否认,他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接纳孩子的真实诊断。
在这个过程,如果有一些他们信任的人,告诉他们孩子没有特殊情况,孩子一切安好时,他们会转向相信这些没有专业素养的”guru”,而忽略真正有专业资格确诊孩子的人的诊断,这后果非常,非常堪忧。
我在很多年前带过一个三年级的男生做活动,当时我就察觉了他在沟通和社交的弱项,也跟家长聊了好几次,每次家长听完我的观察都陷入沉默,在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做诊断时,家长总是说好的好的,我会的。
后来家长就不再送孩子来活动了,我偶尔会想起这个男生,希望他好好的。
一次在某个活动中遇见这位家长,问起孩子,家长说还好,学校老师说他成绩很好,也没什么行为问题,只是不爱说话,在家里他很容易发脾气,拿妹妹当出气筒,劝了也没有什么改进。
我问起后来有带这孩子去做专业诊断吗?家长说没有:”老师们都觉得他没问题,孩子的爸爸也大力反对,除了脾气坏和欺负妹妹以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我想他长大一些懂事一点会更好的。”
我听了有点担忧,但家长看起来信心满满,也就请家长代我问候孩子就好。
去年底,从一个共同朋友的家长那里知道,这孩子在中学两年在学校有很多行为问题,今年初中三就转到私立中学去,我对一向温和的孩子突然动手觉得有点不寻常,当下马上打电话给家长,问起孩子的情况。
家长说:”我也不会了,我就是担心他在国中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可能会适应困难,所以选了独中,结果他上了中学这两年有那么多行为问题,他都说是学校同学惹他所以他才动手,学校处理后都觉得是孩子的错,最后记了几次大过,跟孩子谈过了,就在大过记录达被开除的那条线前转校。”
我问:去找专业人士做了测试吗?
家长说,老师说这个孩子成绩很好,只是容易冲动才有那么多事端,不需要做检测吧?
我建议家长让孩子去找临床心理师做诊断,如果真的没事就当买个安心,家长说她会考虑,就盖了电话。
二月中,我收到家长的信息,说:“谢谢慧珊老师,孩子确诊轻微自闭症,已经进入职能治疗训练中。”
我想说的是,这个孩子那么多年的求学生涯,家长听了那么多次的:”他成绩很好,没什么问题,只是不爱交朋友,不爱说话”之后,忽略了孩子需要大量的各种资源来面对他天生的困难。
成绩好不代表孩子不需要其他社交或沟通、语言的训练和支援,这些能力的缺失会让孩子们在进入中学或上大学时面对很大的挑战,甚至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的可能,所以除了有专业资格做评估的专业人士,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就好好做好自己的那部分:请家长找专业人士做诊断,而不是用好听又有害的言语安慰家长,以赢得”爱心老师”的称号。
你可以不相信专业人士的诊断,那么去找第二个专业人士来做诊断吧,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专业人士般告诉家长:”孩子没事、孩子不是特殊儿、孩子不是OKU”,这就好像你不是医生,却对着肚子痛的人说:”放心,你不是盲肠炎,回家休息喝多一点水就好了” 一样惊悚。
延伸阅读:许慧珊专栏《珊言良语》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