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补习中心,有很多不同的角落,有游戏角落、休息角落、功课角落,而最最最冷清的是阅读角落。
当初我设立这个角落的时候,是有个美好想象的。
我脑海里满是孩子们阅读的模样,希望借此机会让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书籍,甚至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现在的孩子看到书,就像看到鬼一样,不是一副哭丧的脸,就是好像避开不吉利的东西一样,绕道而行。
我忍不住摆着一副大家长的样子,插着腰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这个年代都不喜欢看书?
他们不给面子地反问我:“老师,你有每天读书吗?”
“对咯!我的爸爸妈妈每天叫我读书,但是自己也还不是有时间就滑手机。”
我想了想,自己上次认真沉下心来学习新知识,也好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大学时期,我最喜欢的就是泡图书馆。书本就好像任意门,翻开什么书,就会进入什么样的世界。
我一直以为,大学之后便能实现“书本自由”。出来赚钱之后,就有能买更想要的书,更有自我成长的资本。
但事实并非如此,出来工作之后,我却很少有”沉浸式“读书的体验。
一开始确实是因为忙碌,但后来更多是,即便有了时间,也不想把时间花在阅读之上。
回到家,只想放空自己,刷手机、看短视屏。
二来,年级越长,反而越认为自己什么都够了,很少谦卑自己,更别说觉得自己还有学习的必要。
坦白说,大学时候的我,可以每一天都至少阅读一小时,再忙都好,也会坚持阅读好几页的书。感觉像阅读就是一种习惯、一种精神粮食、一种生活的必要。
后来,我们总忙着赚更多的钱,好让有更自由的时间,能够更自由地学习。可是当我们在获得这些自由时,我们也忘了花时间增进自己。
刚毕业的我一直都不理解,为什么大人总说自己吃盐比你吃米多,可以这么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无论大事小事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且不容许受到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间就三十而立。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口中的大人、经理、领导、前辈……
这些身份”自然而然“地来到,我不禁自问,我还真的是能够教育别人的大人吗?
我们总爱说小孩不学习,成天就只会看手机,可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一边吸烟,一边告诉孩子不要吸烟。我们过着社畜的生活,一边自我催眠,一边教育孩子要有梦想。
长大以后很少会有人直接跟你讲,你犯了什么错。所以我们被自己的自信蒙蔽,总是认为自己做的才是最好。
找不到工作就是老板不懂得珍惜人才,身体肥胖却说自己太忙。我们永远知道别人应该怎样做,却很少检讨做错了什么。
90年的我们,都爱听五月天的“倔强”,因为它唱着的是曾经的我们。
我想,也许我们真的要重拾小孩子的单纯,以纯粹的热诚去做自己的东西。
“其实,老师没有每天都读书,老师甚至很久没有阅读了。”
“那么老师,我们提醒你阅读吧!”
“好的,我们互相提醒吧!”
延伸阅读:偷偷专栏《我是90后》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