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近期的十大书籍畅销榜中,十之八九都是心灵题材?而且这个情形不只发生在大马,连台湾书局也有这种热潮。
“很简单,这就是商业市场的供需真相。证明现代人不是不读书,只是爱看心灵类书籍。”我笑回朋友的疑问。
但这些素人作家大都没有念过心理学,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任何相关证照,文字甚至没有太多营养,市场迴响度却比许多专业心理书籍来得好,我真的不了解买书的人心理在想什麽。朋友继续嘀咕。
答案真的很简单,我说。他们卖的不是苹果,而是三心——开心、贴心、同理心。
首先,我指的开心,并非是快乐,而是打开心。
现代社会的各种人权意识逐渐提高,每个人看似相对懂得互相尊重,但懂得尊重不代表懂得关心。太多人以为,所谓关心,就是要不时向身边人嘘寒问暖,分享彼此的生活近况与状态,孰不知这种关心,只会让更多人关上心,最终慢慢选择疏离。
因为,再怎么善意都好,问题方式不对,对方就只会觉得你在八卦,而非真正想分担解忧;换句话说,越来越多人把心关上,并非不是不想别人了解,而是前来关心的人不懂得用对的方式打开话题。
在这个时代,社交平台太多,不缺表演舞台,反而喧闹声太多,造就社会撕裂,沟通断层,集体失语。
而这类素人作家的最大优势——他们都是陌生人。面对他们,你可以抛下任何身份与束缚,无需被任何熟悉的眼神道德绑架。在他们面前,你可以完全做自己,卸下任何防备,那关上的心自然会重新打开。
心开后,就能找回开心的能力。这时,他们说的话,也能慢慢贴近你的心。
贴心的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在这个时代,所谓贴心话,不只是单纯的关怀、支持和鼓励,更多建立在平易近人的特质。
毕竟整个社会知识水平提高,太多专家冒出,随时都可以找到各种应对情绪不对的正确解答。但这些经过临床实验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不可撼动的权威性,导致不少人无法减压之馀,反倒会因为无法获得对的医疗效果而更焦虑。
这些素人作家虽然没有相关心理专业知识,但这不重要,重点是他们够接地气,能说出时下社恐的郁闷,要大家适时躺平不努力,最重要是别放弃爱,就够了。
社恐的失落族群啊 ,有谁不向往这种嬉皮时代的远古美好信念?所以,话说得越简单,就越能贴心——反过来说也行。彼此的心若贴起来后,说什么话都中听。
“这些话谁不会说?我也可以说啊!”朋友大言不惭地说,挑起的眉毛藏不住满满的不屑。
就是你这种态度,才会间接让这些素人作家的书更畅销,我说。
什么意思?朋友不解。
道理都摆在那,其实每个人都懂。但要如何说,就是学问。
不少人在面对身边亲友的情绪问题时,总会有这种心态——为何你这也不懂?这件事很简单,你怎么没办法解决或看穿?这件事有什么好苦恼,会让你难过那么久?你干嘛要如此庸人自扰,每次重复同样的困惑?
这些问题或许都没错,但错在语气都有种傲慢的高姿态,让低潮期的人听起来格外刺耳。他们不是不想听你说话,只是他们更需要的,是你的同理心,一种不带任何评价的纯聆听。
这些素人作家拥有的,就是无限放送的温柔光波。
纵然,他们的文字含金量不高,反刍空间有限,逻辑偶尔还会矛盾,但谁叫人性是矛盾的,只要有同理,一切就能自圆其说。反正,他们随时能帮你的亲友接住你那无助孤寂的心,进而轻声细语抚慰,让你知道失败与失落都不可耻。
因此,当你发现身边有人买了这些素人作家的心灵书,与其无情嘲笑,倒不如先自省,其实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称职关心的陪伴者。
延伸阅读:郭朝河专栏《河足挂齿》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