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运动猝死接二连三 中西医授招急教你防患未然

打羽毛球猝死的案件接二连三,在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张志杰事件震惊体育界不久后,我国也接连发生男子在日常羽球运动中突然倒地不起的事件。由此可见,打羽球猝死,不单单是专业运动员所面对的风险,业余爱好者在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训练之下,反而更需要提升危机意识,以便防范于未然。

吴沛恒:晚上不适合打羽球

羽毛球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需要大量的爆发力和冲劲。根据吴沛恒医师解释,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强度较低,依靠氧气代谢,适合长时间持续进行,如慢跑和游泳;无氧运动强度高,依靠无氧代谢,指的是短时间高强度的活动,如短跑和打羽毛球。无氧运动需配合有氧运动循序渐进,以便增强心肺功能,从而防止猝死发生。当然,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也是不可或缺的。

吴沛恒中医师毕业于中国南京医药大学,现为拉曼大学中医系讲师,目前在临床上专攻脾胃科、皮肤科、体质调理还有一般筋伤治疗。(图片来源:访问网制图)

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往往习惯在一整天的工作之后抽空前往羽球场,但是吴医师认为,晚上并不是一个恰当的运动时段,晚上人体的阳气(编按:阳气是中医的说法,大自然中太阳被称为阳气,而人的身体被称为阴,为身体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就是阳气,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元气。 也就是说,阳气指的是人体需要的能量,用大白话解释就是细胞里存储的营养物质。)不足,所以晚上进行剧烈运动,会比白天更容易导致休克猝死。

吴医师说,这是因为人体的阳气会跟着太阳升起的时间恢复,并在太阳下山之后休息,若是在晚上人体阳气不足时进行剧烈运动,人体的血液循环会比较差,并容易造成心脏疾病。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生血的可能是胰脏、是骨髓,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生血的是心脏,我们每次针对那种血虚的这种患者,我们给他们吃的补血药,其实都是用来补心脏的。

对中医来说,心脏不单是一个器官,更是一个具有主血脉和主神志功能的系统。血脉就是血液和经脉,经脉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的力量足够了过后,它就能够产生血,推动血液的流动,形成有规律的脉搏跳动;神志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心脏不好的人就会气血不足、精气不足,在面貌上会显得苍白甚至是灰暗,心血亏虚也会容易出现心悸。

很多时候患者单纯在吃西药的这种情况之下,他会有很多一些其他的副作用,比如降低食欲,造成他的那种脾胃功能的不好、消化功能的不好、或者影响到他的睡眠的话,我们这个时候可以配合给他用中药来改善他的这些副作用。(图片来源:Adobe Express)

中医认为,运动员猝死的原因则有哮喘、肺栓塞、脑出血、心肌梗塞、药物过敏、冠心病和心肌急性梗塞等因素。那什么样的人会是猝死的高风险人群呢?吴医师回答:

第一、拥有哮喘病史的人群,他们通常容易多痰、容易咳嗽、容易喘、容易呼吸困难,这类人在呼吸突然加促的情况下,会导致呼吸道强力收缩,难以呼吸;

第二、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的人群,若是三高中只有其二,则会伴随体型肥胖、喜欢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吸烟、喝酒。这类人若是热爱运动,则更容易心脏负荷过度,从而猝死机率也比不运动的三高患者来得高。

心脏的健康有可能因为先天性或遗传性而面临危险,并非努力维持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就能得到百分百的保障。因此,吴沛恒建议,符合以上特征的人群,在35岁之后需每年进行体检。

心脏病他不会说他可以让你发作好几次,可能一次他就足以致命,然后可能猝死了过后,然后我们再来去对他进行解剖,才去发现到原来他有这个栓塞的问题,原来还有心脏不好的问题,但是都已经太迟了。

赖宇杰:急救应比裁判优先,人命比输赢重要。

在运动中或是运动后二十四小时内突然身亡,被称为运动猝死。历史上著名的运动猝死可追溯到马拉松赛跑的起源,相传在公元前490年,希腊与波斯的战争中,一位名为费迪皮迪斯的战士为了把希腊大获全胜的消息告诉雅典市民,从一个叫马拉松的镇上跑回雅典,消息传达完后,便猝死了。为了纪念这一起事件,奥运会在1986年设立了马拉松项目。

赖宇杰医生任职于班台医院,是一名心脏专科医生。(图片来源:访问网制图)

赖医生说,运动员猝死的常见原因有冠心病、心室颤动和主动脉剥离。其中,心室颤动又可细分为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心震荡,以及长QT综合征。

他认为,所有人都有猝死的风险。其中经常超时锻炼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更高的风险,冠心病患者也是如此。

CPR与AED(图片来源:Adobe Express)

发生猝死案件时,急救措施是争分夺秒的。赖医生建议运动员、教练、裁判等等都应该具有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互相帮忙,赛事场地除了配有急救人员之外,也应该配有急救仪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 ,这是唯一有效救治心脏骤停的仪器,可在必要时进行电击(除颤)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且有效的心律。

赖医生说,虽然CPR(心肺复苏法)也可救治心脏骤停,但是成功救治的机会却比AED低。相比之下,使用AED的救治的成功率会比使用CPR高出百分之二十至四十。

吴柳莹:急救应该列入中小学课程

世界羽联(BWF)对羽毛球比赛所定下的规则是任何人在踏入比赛场地之前必须向裁判和总裁判申请,得到批准之后方可进入,而这项规则一直以来都没有产生任何不妥,一直到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场地猝死,引起了广大的关注。

吴柳莹说,专业的球场上发生猝死是首例,希望引起各界的关注之后会有更加专业的做法来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图片来源:访问网制图)

虽然每一次的赛事都有急救团队在一旁待命,但是却需要得到总裁判的允许方可踏入场内,因此急救团队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施救。奥运前银牌得主,我国著名混双羽毛球员吴柳莹希望各大赛事可以从张志杰事件事件吸取经验,调整比赛规则,让急救团队不需要得到总裁判的批准就能直接进入场地救人。这是事关人命的特殊情况,急救团队不应该被比赛规则所束缚。

在场地上是可以马上进行急救的。

吴柳莹说,以前她还在役时,训练场地并没有AED设备,国家队也没有给予运动员们专业的急救训练。她认为,每一个运动设施场地都应该设有AED,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之外,吴柳莹也鼓励运动员本身学习急救知识,以便在发生意外时拥有应对能力。

你可以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至少要懂这个知识。吴柳莹说。(图片来源:Adobe Express)

猝死这件事情并不是注意健康和勤加锻炼就可避免,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或是训练强度太大,又或是心脏先天性不足。因此,吴柳莹认为,大家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吴柳莹说,急救知识不应该是只属于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而是应该被视为普通人群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甚至可以考虑列入小学或中学的课程纲要中。若是只有医生或护士等专业人士才具有急救知识,民众出门在外时遇到突发情况也只能拼运气,祈祷周围有专业人士,但若是大家都具有急救知识,许多意外的人命伤亡都可避免。

与网球或其他运动赛事相比,羽毛球的比赛次数非常多,有时候一个月内甚至有三至四场高强度的比赛。另外,羽毛球对运动员的移动速度以及力量的要求也特别高。

比如讲你在可能你网球里面你打十个球,你用到的力可能是50%,可是你在羽毛球你打十个粒球,可能你需要用到的力是100%。

对此,吴柳莹建议健儿们尽量将比赛时段分散,以确保运动员能在不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之余,保留较好的状态。同时也需定期体检,并且注意饮食。

吴沛恒中医建议大家,拥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我们尽可能的去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脏病和猝死的机率:

  1. 人每天要有适当的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它可以是,快走、慢跑、游泳、或是打太极。相对比较缓慢的这种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这种心肺功能,因为有氧运动才会让我们的心肺做工,还可以让我们的心肺功能增加,心肺功能好的话,才会比较适合从事更加激烈的这种运动。
  2. 最好是不吸烟不喝酒
    香烟里面的尼古丁、焦油,长期吸入会让我们的血管收缩,血管收缩的下一步就是血压会增加,血压增加对心脏就不好。然后它会增加我们的血液的粘稠度,血液粘稠度高的话我们就容易产生血栓,你有血栓的话,就容易栓塞,血栓会降低血液里面血红素携带氧气的能力,就会比较容易缺氧,对心脏也不好。
  3. 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由于天气热,马来西亚人都很喜欢在有冷气的地方吃饭、商场或地铁站内的冷气也非常强劲、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吹冷气。如果我们经常在这种冷热的交替的环境下生活,很容易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然后就会产生血栓,引起心肌梗死。
  4. 天气冷的话就尽量少在户外运动
    当然我们可能一年下来天气会冷的机会也不多,但是好像比如说最近会白天的时候可能会下雨,或者说下班的时间会下雨的话,如果本身我们的运动时间就是在这些时间点,然后又刚好气温骤降,最好就是可能那一天我们就不要运动,又或者我们在室内相对于环境比较适宜的地方做运动,会比较好。有心脏问题的这种患者要注意保暖,不要让自己受寒的机会太多。
  5. 尽量少搬重的东西
    很多老年人的冠心病发作往往都是在搬重物时。对身体施压太重,容易触发心脏病,或者容易触发猝死。很多老年人在晚上、凌晨时排便困难,有便秘的这种情况,他需要很用力的去排便的话,也容易爆发心脏病。
中医建议多吃这些可以降低猝死概率(图片来源:访问网制图)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朱家怡

jyforwork20@gmail.com

影像是一种力量,传播是一种责任。 拉曼大学中文媒体新闻系毕业,现为访问网影像记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