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如何“零顾虑”为孩子选择学前教育? 让教育回归简单与温暖

在孩子0-6岁的阶段,如何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学前教育学校是每个家长都会面临的难题。这个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家长的教育方式、选择以及情绪管理都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性格、价值观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

过去的家长可能会选择离家近的幼儿园,只需解决孩子的日常照顾和基础教育需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如今,家长们有更多的选择,却也面临更多的困惑和焦虑。因此,如何在众多教育模式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选择,成了“零顾虑”育儿的关键。

《幸福亭》创办人Elaine Loo博士、GPEX教育集团总裁Bryan Teow以及育伯乐讲堂创办人Lisa老师,日前为家长们带来了一场关于“零顾虑:父母如何选择学前教育学校”的深入探讨。

左起为主持人黃佩玲、Dr Elaine Loo、Bryan Teow、Lisa老师。

教育模式的选择:从理念到细节

GPEX教育集团总裁Bryan Teow指出,在选择幼儿园时,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教育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大核心要素。

他解释说:“孩子的学习环境不仅影响他的学业表现,更影响他整个人的成长轨迹。”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情绪表达、社交能力、好奇心等都在飞速发展,而这些关键能力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的选择。

GPEX教育集团总裁Bryan Teow分享香港教育模式

Bryan Teow以香港为例,提出家长在选择学校时要关注师资、学校环境、安全性,以及孩子在学校是否能享受快乐的学习氛围。他还强调,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例如香港部分学校要求家长活动的出席率高于70%,以确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陪伴。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教育质量,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反应往往就是他未来生活的投射。”

Bryan Teow指出,父母的角色不只是选择学校,更是与学校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支持孩子的成长。

教育系博士Elaine Loo博士为家长们提供了另一种评估学前教育的方式,她建议家长参照OECD教育体系的4C原则,即“联系(Connection)、创造力(Creativity)、性格(Character)和自信(Confidence)”。

她解释说,这四个维度不仅仅是学术能力的衡量标准,更是孩子在未来社会中所需的核心素质。她强调,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不能仅仅关注学术表现,而应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

Elaine Loo博士建议家长参照OECD教育体系的4C原则。

她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在学校、家长和课外老师之间形成一体的支持体系。此外,她还强调,选择兴趣班时要确保教师具备与孩子沟通的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

“好的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兴趣的激发者。”她指出,家长在挑选学校时,不妨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确保孩子在兴趣班中能获得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她特别提醒家长,“教育不仅是成绩的累积,更是孩子人格和情绪健康的培养。”

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和关注度提高,大马的学前教育市场也在逐步发展壮大。育伯乐讲堂创办人Lisa老师指出,家长可以参考不同的教育理念,比如蒙台梭利(Montessori)、华德福(Waldorf)和瑞吉欧(Reggio)。这些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的核心是尊重孩子的个体需求和发展规律。

Lisa老师:尊重孩子的个体需求和发展规律。

例如,蒙台梭利重视孩子的自我引导和独立性,而华德福注重创意和感官体验。Lisa老师解释道:“不同教育体系会影响孩子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家长在选择时应考虑哪种教育方式最符合孩子的个性。”

她提醒家长关注三语环境、品格塑造以及是否衔接小学课程等。她进一步指出,在华人社区中,对特殊教育的认知依然不足,家长们往往忽略了0-6岁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期。早期发现孩子的特殊需求并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并建立自信心。

Lisa老师提醒家长关注三语环境、品格塑造以及是否衔接小学课程等方面问题。

她建议家长观察学校的日常活动是否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塑造,例如是否鼓励孩子参与家务活动,是否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在众多教育理念中做出选择并不容易,家长们往往会感到焦虑。Lisa老师认为,很多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完全寄托在学校身上,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真正好的教育始于家庭,而不是学校。”Lisa老师提醒家长们,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而这种情感上的支持会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更有安全感。“通过日常的互动和陪伴,父母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她指出,家长可以通过阅读和语言交流,帮助孩子提升表达能力和理解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Lisa老师表示,家长的选择不只是看品牌名气,而是要观察学校的实际做法,例如是否有具体的活动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和人际技能。

家长的角色与参与:从身教到心态

除了选择教育模式,家长的参与在学前教育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Lisa老师表示,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更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她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创造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她认为,“家是讲爱的地方”,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保护孩子的学习力和好奇心,这才是最好的教育礼物。

Lisa老师分享:先学会做人,才不会走错方向

Bryan Teow进一步指出,现代家长在陪伴孩子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他提醒家长们,不仅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还要学习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并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而不是只关注学术成就。他认为,如今知识获取变得方便,家长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平台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Elaine Loo博士则深入探讨了家长的“顾虑”心态。对于如何应对教育选择带来的焦虑,她建议家长可以尝试改变思维模式,缓解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她分析道,家长的焦虑常常来源于对自己童年经历的投射,或是对孩子未来竞争力的过分担心。

“很多家长会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机会,而在孩子身上加倍补偿。”她指出,父母常因未能满足自身的成长需求而对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或因为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而过度安排孩子的学习班。这样的心态其实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同时也让家长忽视了当下的实际需求。

为此,Elaine Loo博士建议家长尝试“GPS”思维模式——设定清晰的教育目标(Goals)、充分了解自身的教育资源(Potential)、从孩子的日常表现中获取反馈(Signals)

首先Goal(目标),家长要清晰定位教育目标,确定希望孩子在学前阶段获得的关键能力,同时明确自身角色;其次Positioning(定位),了解自身的教育优势,和配偶协调一致;最后Signal(信号),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识别他们的兴趣和天赋,从孩子的日常表现中获取反馈,不断调整,让教育过程变得更加贴近孩子的实际需求。

她总结道:“当父母专注于当下,就不会陷于顾虑之中。”

Elaine Loo强调,教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过程。“学前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而是一个不断修正和适应的过程。”她建议家长学会放松心态,关注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独特表现,而不是将未来的焦虑转嫁到当前的选择中。

座谈会的最后,三位嘉宾再次强调了“爱的教育”这一核心。

让教育回归简单与温暖

Bryan Teow建议家长不要盲目追求学术成就,而是注重如何激发孩子的潜力。他指出,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选择适合的教育,而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的传递尤为重要,这些是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传达的。

Bryan Teow:注重如何激发孩子的潜力

Lisa老师补充道,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传递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她认为,现代社会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孩子的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和人际沟通能力,这样即使面对未来的挑战,孩子也会有信心和方向。

Elaine Loo博士则提醒家长:“孩子不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而是会成长为你的样子。”她鼓励家长专注于自身成长,学会接纳和爱自己,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从中汲取成长力量。

为孩子选择学前教育,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以自身为镜,用关爱和榜样带领孩子走向未来。通过多方合作,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路径,便能真正实现“零顾虑”的育儿目标,让孩子在温暖与关爱的氛围中,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3.4 / 5. 评分人数: 5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彭薇均

《访问》编辑兼记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喜欢以语言与文字感染他人,认为话语不是要表达得华丽而是诚恳,不需要天花乱坠而是中肯,说得多不如说得对。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