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看见十八丁10周年(二):再·看见十八丁——艺术与生态的永续对话

在地方创生的过程中,发展与保育的平衡始终是一道复杂的命题。十八丁渔村,正是这场探索中的鲜活注脚——这片满载故事的土地,正在用独特的实践书写属于十八丁的答案。绵延的红树林扎根湿地、百年炭窑积淀着历史的温度、当代的创新,为这个古老的渔村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一幅充满活力的图景正从十八丁的土地上缓缓开展,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

从旁观到守护:社区意识的觉醒

十年前,十八丁因其独特的红树林与炭窑景观首次进入公众视野。然而,这座百年渔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随着“看见十八丁”计划持续探索乡土文化、自然生态与环境教育领域,不仅让更多人认识这片土地的自然之美,更点燃村民对家园的热情与责任。从昔日的旁观者,到今天守护历史与自然遗产的中坚力量,十八丁社区意识的觉醒,正为地方创生带来深远意义。

未来的十八丁,故事将如何展开?这一答案不仅关乎发展的愿景,更取决于每一次扎实的社区行动。“再·看见十八丁”计划承袭初心,通过生态导览、体验工作坊与创意故事传播等多元活动,为十八丁的可持续发展铺就稳固的道路。

跨界合作:传统产业的转型之路

“再·看见十八丁:十周年环境与艺术行动”搭建了跨领域合作的桥梁,汇聚学术、艺术、教育及生态永续发展的多方力量,共同探索红树林、炭窑与Ni Siap技艺的创新可能。这场横跨九大主题的展览,从多个维度展现生态永续理念如何驱动传统产业的转型成果。

生态导览与体验工作坊是活动的重点,不仅培养年轻一代的专业技能,更为传统产业开辟创意发展空间。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十八丁以非凡的再生智慧进行实践。从水衫水裤的复原计划,到Ni Siap红树皮染色的流动工作坊,再到融合跨界艺术的染色体验,每一项行动都彰显出“再生”的精神——重新定义传统价值,活化地方资源,善用自然馈赠(Redefine, Revive, Recycle)。

生态导览与体验工作坊是活动的重点,不仅培养年轻一代的专业技能,更为传统产业开辟创意发展空间。(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炭路计划:生态与文化的创新融合

自日治时期开始,炭业便是十八丁的经济支柱。随着市场需求的萎缩,这一传统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成为“再·看见十八丁”计划的核心议题。吸引年轻一代回流,参与守护红树林生态与炭窑文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

在此背景下,“炭路”概念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它将红树林保育与炭窑文化相结合。通过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和互动体验活动,开辟一条融合知识传播与公众参与的全新生态路径。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举措,“炭路”不仅塑造了社区的认同感,还促进红树林、炭窑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

其中,“故事旅行箱”项目独具匠心,外层拼贴采用了炭窑中拾得的红树树皮,内含由本地师生创作的十二幅木刻作品。每一幅木刻作品都各自独立,拼接在一起后则呈现出完整的炭窑图景,象征着社区记忆的延续与重构。

“故事旅行箱”项目独具匠心,外层拼贴采用了炭窑中拾得的红树树皮,内含由本地师生创作的十二幅木刻作品。(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Ni Siap染布技艺:匠心智慧的传承与创新

红树皮染布技艺是十八丁渔民智慧的结晶,曾在现代化浪潮中濒临失传。如今,这项传统工艺在新一代的手中焕发新生。曾用于制作保暖耐用布料的红树皮染布技艺,随着生态营地的复兴,年轻人重新拾起这项技艺,组建染色小组、举办工作坊,并在市集上展示作品,将其转化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

在这一复兴过程中,年轻一代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能力,使这门古老技艺得以延续,并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艺术与生态的桥梁。通过工作坊与流动展示车,Ni Siap工艺不仅展示红树林的多重价值,也为十八丁带来文化复兴的新契机。

曾用于制作保暖耐用布料的红树皮染布技艺,随着生态营地的复兴,年轻人重新拾起这项技艺,组建染色小组、举办工作坊,并在市集上展示作品,将其转化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深耕在地:永续发展的未来愿景

“再·看见十八丁”环境与艺术行动不仅关注当下,更为未来两至三年制定了清晰的实践蓝图。通过艺术工作坊,深化居民的参与感与认同感,促使他们更深入理解炭窑与地方产业的永续价值。同时,借助“故事旅行箱”创意设计项目,连接不同群体推动资源共享,进一步强化社区凝聚力。此外,项目融合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开辟生态保育与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秉持“社区即课室,大地为课堂”的理念,十八丁不仅立足于当前的成就,更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系统化推动在地经济,创造更多让在地青年留乡或回流的机会。随着这一蜕变的推进,十八丁突破了传统“海脚人”的身份局限,新一代正在重新挖掘家乡的潜力,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正如红树林深深扎根湿地,这片沃土正在孕育新的生命与希望。

“再·看见十八丁-10周年环境与艺术行动”成果展 

日期:21/12/2024–29/12/2024

时间:9:00 AM–4:00 PM

展览包括:

  1. 水衫水裤复原计划/洪菀璐
  2. 炭与马赛克艺术/林佩芬
  3. “看见十八丁”故事旅行箱/摆渡人艺术ArtBaiduren
  4. Ni Siap+蜡染+植物印染的“跨艺术”/看见十八
  5. 碳的一生/Nets EcoVenture+UCSI Cheras低碳创新中心研究联盟
  6. Ni Siap红树皮自然染色体验流动车/Ubiqarts Solutions Sdn Bhd
  7. 下一个展-摇啊摇,摇在十八丁/Artscape Studio 一元工作室
  8. 巴士站改造-砵威火车站/游嵎荏 Yew Souf
  9. 十八丁六大传统产业/Reel Life Archival

下一篇: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赵慈宇

曾为杂志撰稿、在书店打工。一个边动笔边动脑的人。想通过访问和书写,向外和向内探索,持续追问“为什么”。

陈显恩

偶尔理性偶尔感性的天秤座,喜欢写作,但没什么天赋。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为座右铭,努力在字句间探索世界,在生活中温柔而坚定。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