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问题:律师能不能拿枪?这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蠢?若把它放在一部谍战剧里,你又是否认为,这是基本配备?我不熟悉律法,但以我的common sense,律师是不会配置枪的。
九年前报读商业电影编剧课,课堂上老师出题,要同学分组用警察、律师和另一个制服职业(第三个职业我忘了是啥)为主角,写一个有头有尾的剧本。抽中律师的组别,创作了一篇律师的冒险故事。课堂呈现后,老师对这小组点评的其中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律师不该拿枪。”
多年过去,我早把那堂课内容抛诸脑后,直到随手点开Netflix影集《黑函情报战》(The Recruit),瞬间被吸引进去,难以自拔!这名叫欧文的菜鸟律师,卷入中情局及其他各国情报单位的勾心斗角,成为生死未卜的棋子,被迫拿枪自保。
欧文是初入中情局的菜鸟律师,还没摸熟工作环境,即收到一封灰色信函——一名被关在囹圄中的线人要求谈判,免除罪刑,否则曝出威胁整个机构的大秘密。欧文本该是坐在办公室里审查合约、分析法律条文的文职人员,也许急于立下功绩,也许是责任心使然,要求上级允许让自己跟进此案,结果辗转之下却去到战场,面对枪林弹雨、酷刑拷问,还陷入一场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纷争的暴风圈。
影集第一集起,就像一场高速列车的疯狂旅程。欧文每化解一个危机,转眼即掉入另一个更深的泥淖。他的生活彻底搅乱,连带身边人也受池鱼之殃——同事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上司对他既爱且恨——爱他的办事能力;恨他总带麻烦——有者甚至动了杀机,想永久把他除掉。这部剧迷人之处,在于它不单只是谍报动作,还描绘了写实的人性修罗场。
这鳄鱼潭里,没有明确的盟友或敌人,一切利益为先,大局为重,今天的敌人可能是明日的友伴,今天的朋友也随时推你入火坑,借你挡子弹。撤掉手枪及爆破,换成文书、业绩、会议室里的明争暗斗,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职场缩影么?

欧文不是典型的谍战片英雄。他并非那种超级菁英特工,不是什么战略大师、神枪手、情报高手,他只是个年轻的律师,满脑子法规、诉讼和协议。他加入中情局,心想这只不过是稳定的政府工作,没想到迎接他的,会是充满暗杀、黑幕和背叛的“花花”世界。
更糟的是,他还自带倒霉体质,灾星附身,像被不幸缠上的磁石(令我想起伊坂幸太郎笔下的杀手,绰号“瓢虫”的七尾;有改编成电影《子弹列车·Bullet Train》)。正是这种设定,这角色分外有趣。我们见惯无所不能、身手利落、意志坚强、倜傥风流、警恶惩奸的超级特务;欧文则是另一种面貌,他不完美,他会出错,会因自己的无知搞得焦头烂额。他没有经典英雄那样自带光环,只像个普通人,这是《黑函情报战》最吸引我的——它让观众看到一个平凡人,在逆境中挣扎、绝境求存的过程。

欧文之所以能在这龙潭虎穴生存(虽然狼狈异常),关键是他的急智、辩才、随机应变的能力,让他一次次死里逃生。如果你看过HBO影集《企鹅人》(The Penguin),可以发现主角奥兹也有类似的特质——同样聪明机敏、同样能言善辩、同样命大。不同的是,奥兹是彻头彻尾的恶贯满盈,而欧文有道德底线,有良心。
在充满背叛的世界,欧文的“善”几乎成为他的负累。他毕竟只是个律师,不是冷酷无情的杀手,没法跟那些特工一样,把情感抛在一边,取人性命绝不手软。正是这点,让他成为观众最能共情的角色——他代表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为生计被迫进入残酷世界,却仍想保有自我的那份挣扎。

看完这部剧(目前第一季八集、第二季六集,故事告一段落,但未宣布剧终),回想九年前编剧课上老师提出的:“律师不该拿枪。”
现实中,律师的战场是在法庭;《黑函情报战》里,欧文有被迫拿枪之时,但皆非出于自愿主动,而是为了自卫,他必须拿。亦有几幕他在扭打缠斗中“误杀”敌人,凶器也不一定是枪,每次杀人后,他都像日后会患上PTSD,那杀人画面永久存留在脑海,挥之不去的样子。我只能说,他敬业乐业,身处于吃人的世界,他学着用自己的方式,极尽所能地活下去。
所以,律师到底该不该拿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