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拿起麦克风,他们用辩论思考国家

在短视频当道、社会在谴责“娱乐至死”的当下,有一群年轻人,拿起麦克风,认真、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地探讨国家政策与大小事。

他们只是一群热爱辩论的大学生。

辩论风气在马来西亚并不陌生,而且每一年都源源不断有新鲜血液的加入,辩论风气的提升,同时也丰富了国内辩论赛事,尤其大专级别的赛事。无论是北马、中马或是南马,每一年都会有许多大专辩论队聚集,拿起麦克风进行思想的较量。

北辩,全名北马群英华语辩论赛,由国油大学辩论阁承办,自2013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步入第十届,即北辩拾。

刘国伟是北辩的赛事顾问,他解释,北辩最初创办比赛之时,其参赛队伍主要围绕在北马的大学辩论队,但后来不仅限于此,也逐渐开放予中马与南马的大学队伍。

刘国伟是北辩赛事的顾问。(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刘国伟也深知,许多大专在比赛上会更倾向于派出三四年级的经验型选手,但对北辩来说,他们更希望给予新人更多实战的机会,因此将参赛年级限制在二年级或以下的大学生。

北辩拾筹委会主席池德伟解释,相比起往年的国内队伍数量,北辩拾首次集齐了24支队伍,对筹办单位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同时,自疫情之后,本届赛事首次迎来了中国的大专队伍,让海内外的辩论人都有机会一决高下。

池德伟是北辩拾的筹委会主席。(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政策辩与奥瑞冈 政治思维的建立

马来西亚有许多辩论赛,而每一个辩论赛都会用不同的辩题设计方向,北辩主要涵盖的是国家政治面向,并使用了政策辩模式,同时使用奥瑞冈赛制。

在奥瑞冈赛制中,正方以政府视角制定政策细则以及论证政策落实之必要,而反方能选择维持现状、修改现状、相抗政策或纯粹反对,无论是哪一种立场,都非常仰赖于大量的事实资料举证。

北辩玖16强复赛照片。(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政策辩并不是单纯讨论时事课题,而是围绕国家政策,来探讨政治议题。刘国伟解释,若是辩手能够使用政策辩的思维,相较于传统比赛的全面反驳和立论,这更多的是训练辩手对政治思维的建立,

“辩手对政策辩思考辩题,也可以化为日常生活中里做决策的一个判断。”

在生活中做的每一个决定,如同国家执行一个政策一样。政策该如何执行?背后的执行逻辑又是什么?政策背后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是否有对策?对辩手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训练模式。政策辩和奥瑞冈赛制结合,让辩手们真正体会国会议员做决策的过程,也了解一个政策背后需要考量的方方面面。

北辩玖全体决赛赛场大合照。(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再加上,这群年轻人都是18到20岁的大一大二学生,对于这群国家未来的主人公而言,一个严谨的讨论不仅让他们了解社会课题,更是在政策的执行上有更好的理解。刘国伟举例,北辩曾对公务员退休机制、国州分开进行选举事项进行讨论,都获得了不俗的效果,顺应时事的同时,也让这群年轻人,更靠近国家一些。

今年,北辩拾也同样延续政策辩的形式以及奥瑞冈赛制,辩题同样围绕大马的政策进行,包括交通拥堵费、禁止垃圾食品广告、默认器官捐献政策等进行讨论。

北辩拾赛事辩题公布。(图片来源:北辩官方面子书)

打辩论的好处可想而知,更是一次深刻了解国家时事课题的机会,池德伟说道,因为被训练有素的快速思考模式,也造就辩手在日后进行学术研究时,提高阅读文献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快速找出关键论据,高效地整理参考资料。

“这些都是他们在辩论赛中不断操练、不断进步(的能力),让我们看见辩手和非辩手之间的差别。”

多元化的辩论资源 成为滋润新生代的土地

辩论并不陌生,只是还未形成一股风气时,更像是一群精英之间的思想较量。但今天,辩论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让全民都可以接触的思想运动。

马来亚大学是北辩玖的冠军队伍。(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刘国伟解释,在过去,也许掌握最多辩论资源的总限制在一些熟知的名校,但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辩手从不同的大专院校出身,而他们也乐于回到母校传授经验,成为学弟妹的辩论资源,来帮助提升不同学校的辩论水平。

马来西亚的辩论队如今遍地开花,不仅是大学、中学辩论队、甚至小学 都开始有了自己的辩论资源。不仅提升辩手的素质,也丰富了国内的辩论资源,这样一个 百花齐放的环境,自然是大家乐见其成的。

辩论的普及化,让刘国伟观察到,市场也开始出现有关辩论的企业,在过去这个只能当爱好的休闲娱乐,此时也能成为这些人求生活的饭碗。

一个好的辩论赛离不开好的企业的支持,池德伟分享道,在寻找赞助商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许多正面回复,许多商家们尤其是华人公会,都会给予正面的反馈,增加这群大学生办赛的支持和信心。

北辩玖全体筹委大合照。(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第十届北马群英华语辩论赛将于5月17日至21日于国油大学举办,集齐24支国内外队伍,一起讨论国家大小事。欲知更多详情,可浏览北辩官方面子书Instagram,想要观赛的公众都可以到国油大学一睹辩手们出彩的思辨能力。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余坤恬

kuntian.er@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实习生,努力把故事写好,也想要写好故事。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