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全球孤独现象:对健康和民主构成双重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每六人中就有一人感到孤独。孤独不仅危害身心健康,还可能滋生反民主倾向。但已有一些应对孤独的方法正在探索中。

每个人都可能被孤独击中——不分年龄、性别、地域。孤独并非新鲜事,只是过去我们很少公开谈论。新冠疫情改变了这一点——全球范围内的社交隔离经历,让人们普遍意识到了孤独的存在。

那么,面对全球六分之一人口正在承受孤独之苦的事实,我们该怎么办?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称,孤独会带来多种健康问题,包括抑郁、高血压和睡眠障碍等。

也有专家从社会层面警示孤独可能导致的潜在后果。例如哥廷根大学社会学家克劳迪娅·诺伊(Claudia Neu)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孤独与反民主态度之间存在关联

她对德国之声表示:“这不是因果关系,孤独者未必一定会走向激进,也不是所有激进者都感到孤独。但我们确实在统计上发现了这种相关性。”

哥廷根大学社会学家克劳迪娅·诺伊(Claudia Neu)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孤独与反民主态度之间存在关联。(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如何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如果无法满足社交需求,痛苦就会相应得变大。然而,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居家办公、网购盛行,再加上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社交场所正在逐渐消失。

诺伊指出,这种发展趋势已难以逆转。但我们必须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未来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形态里?“当我们不再在公共场所相遇时,我们该如何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来自社会组织“更多共同点”的英加·格特曼(Inga Gertmann)指出,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即使是“非常简短的日常互动”也能产生积极影响。该组织致力于社会凝聚力研究。

格特曼指出,如今的问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缺少了与‘不同的人’之间的偶然相遇与互动。(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她观察到:“如今我们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比以往都更加紧密,在数字空间中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但问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缺少了与‘不同的人’之间的偶然相遇与互动。”

因此,如何以新的方式重建这种日常的、随性的社交空间,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诺伊也表示认同:“缺乏日常接触机会会使人陷入孤独。如果我没有机会,与人面对面地交流,那么孤独的可能性就会上升。”

“我们必须重新学会彼此包容”

一旦日常生活不再提供自然的社交空间,就会在社会整体层面带来后果。诺伊指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接触正在减少,这就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婚姻变得越来越同质化、社区越来越同质化、学校也越来越同质化。”这会导致“人们对社会不平等失去感知,因为身边的人都和自己差不多。”

因此,那些能让不同背景的人仍能聚集在一起的场所就变得尤为重要——比如足球场。“在那里所有人都在,同一个体育场,虽然站的位置不同,但大家看向的是同一个球场。”

格特曼也强调,人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有机会接触、交流、甚至面对彼此的不同与不适,而不是只活在舒适圈或网络同温层中。这样的“摩擦”对于社会的多样性和民主对话是重要的。

“如果我们失去了应对冲突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换位思考和参与社会对话的能力,我们也就无法探讨该如何共处、以及如何走向未来。”正如诺伊所说:“我们必须重新学会彼此包容。”

我们每一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

WHO的报告也指出,某些因素会加剧孤独,比如战争、贫困、暴力以及个人创伤等,这些都是明显的导致孤独的风险因素。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在可能的地方主动建立联系。

诺伊表示,即使只是“开车去另一个城市,去另一个咖啡馆坐坐,或者吃个肉夹馍,都是可以迈出的一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她说道,“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减少孤独、增进彼此联系贡献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乃德国之声特别授权刊登之内容,未经许可请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0 / 5. 评分人数: 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