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M考获4.0成绩的学生黄煜轩被拒于六所大学会计系门外,引起网络热议,也再次暴露马来西亚公立大学录取之偏差,已经多年来令STPM特优生伤心欲绝。
有人说这是公立大学有固打制问题所致,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黄煜轩填选UPU(Unit Pusat Universiti简称,指马来西亚教育部管理的一个在线申请平台,允许学生通过该网站申请就读国立大学、师范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志愿列表时不会填,更有人说这是因为大学现在倾向给予更多学额予直收(direct intake)学生。
那真正的魔鬼在哪里?
过去数年,我一直在国会质询高教部以获得更多的入学数据,并多次在国会辩论要求政府落实更公平的大学录取制度。去年,在大马多元建筑师(Architects of Diversity) 圆桌论坛上,我整合成几个方向,现在再根据一些最新的事态进展,探讨入学不公的解套方法。
1
先厘清当前的问题不是非土著难以入大学,而是在志愿遴选竞争时,大学先修班(STPM)学生面对来自大学预科班(Matriks)学生的压倒性优势,导致STPM生,尤其是理科生就算获得极度优秀成绩,也难以获得热门大学的热门科系。

2.
为什么说“尤其是理科生“?因为大学预科班的主要源流是理科系,其次才是商科系,预科班没有文科系。因此多年来的冤案主要集中在STPM理科特优生无法获得首选志愿(但不代表商科系和法律系没有冤案,只是没有理科系那么多);2018年,一名获得教育部颁发全国Top 10的金马伦STPM理科生,竟然最后只获得第五志愿,上诉不果,你说这不让人心寒吗?
3.
由于预科班是直通大学的捷径,学子们也知道进不到预科班,就很难进入公立大学的热门科系,因此被预科班拒绝的学生,也很多不愿意再读STPM,选择去私立大学或出国,留下来读的都是家境没有那么好的学生,然而两年的STPM寒窗苦读,却依旧在大学录取放榜时痛哭流泪。
4.
今年获得理科4.0的STPM学生只有69名,文商科4.0的STPM学生有大约1200位。我在上个月辩论第十三大马计划时,促请高教部让STPM的4.0满分理科生保送进入第一或第二志愿,若二者皆被拒,则必须给予奖学金。最后在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和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的努力下,促成了首三个志愿的录取,虽然未尽完美,但至少“先解决理科生”的问题。
5.
那文商科STPM 4.0满分者有没有冤案?同样有,未来政府还是要正视,这次黄煜轩案件就是因为他无法获得首选的几个会计系志愿。为什么一个获得4.0满分,课外活动9.9分的高材生,最后连top3的志愿都拿不到?其中一个可能性,就是排在他前面的,还有无数个4.0+课外活动满分(10分)的预科班申请者。
(注:今年因为Matrik 4.0学生暴涨,也有很多4.0+10分的进不到首要的几个志愿科系,这是另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6.
魔鬼在细节,比起Matriks生,为何STPM生会失去竞争优势?自2002年起,政府虽然一直强调进入大学是根据绩效制遴选,但魔鬼就是出现在课外活动分数的计算。先不论要在STPM拿4.0的难度肯定比在Matriks拿4.0的难度高许多,但即使你在STPM拿到4.0,你也可能倒在课外活动分数上,因为大部分的4.0 Matriks生都能轻易获得10分的课外活动满分,而STPM生则很难,通常都是8或9分,黄煜轩的9.9分,已经是超级卓越,可是依然以0.1分只差不如预科班的4.0学生。
7.
一名STPM 4.0的学生与一名Matriks 4.0的学生共同申请马大会计系,在学术成绩上,两者打平,这时系统就会看课外活动分来做排名区分,获得10分课外活动分的Matriks生,自然就可以压下STPM生。以此类推,大部分的华裔Matriks生都能获得4.0满分,获得STPM4.0的学生自然先天性败于Matriks生。
8.
为何Matriks生会轻易获得课外活动的10分满分?其中一个原因是许多Matriks生参加的课外活动。比如篮球,如果与另外一个州的Matriks生比赛,这会计算成“州际”比赛,你是变相的州手级别,因为每个州之有一所预科班学院,加上Matriks本来就是“扶弱”的本质,很多时候有特别的“祝福”获得十分;至于STPM生,由于一个州几乎每个县都有中六班,所以你就算代表学校与别的县中六班比赛,你也只能算“县级”选手,因此在得分自然低,导致了在系统排名时,STPM生吃了大亏,黄煜轩能够获得9.9分,已经是超一般人所为了。
9.
这清楚解释了黄煜轩被拒的主因,是整个制度的偏差淘汰了他,不要再说他不会填入学表格,他在记者会上说得已经很清楚,到底要他们多努力,才能进入大学的首选志愿?一个特优生被制度不公所淘汰,竟然连你一个同情都不值得?还要帮大学找借口,从中挑剔他的“填表格技术”,选择忽视制度之不公。

10.
整个大学录取制度存在很大的结构性问题,这还包括大学无止境地扩大大学直收系统(Direct intake),间接挤压UPU的学额,让国内的著名大学已经无心探讨能否再增加UPU的名额,因为它们发现,就算是收贵十倍学费,依然大把人闻名而来。
11.
大学直收系统最大的吊诡之处,就是你可能凭成绩申请不到UPU的志愿,但是转过头来却被Offer一个付十倍学费的直收名额,黄煜轩就是这样。这无关名额有没有满额与否,也不是先后申请的问题,而是有太多的实例证明,你既然符合了进入这个科系的资格,还是凭着国立考试而来,那为何我前头UPU进不到,你却叫我付全费旁门进入呢?最后我还要付的是跟国际学生一样的收费。所以现在公立大学里,往往会出现都预科班或STPM同样4.0成绩的学生,但有些要付仅仅10%的学费,有些则要付十倍的学费。这是超级荒唐且不能接受的。
12.
团结政府有意愿逐步解决整个大学入学不公的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必须看清问题的本质和全貌,否则将陷入另一个死循环里。短期里,虽然我认同一名学生的健全发展必须涵盖课外活动,可是如果这个评分标准已经被滥用或成为不公平的源头,那就必须废除它,另一个要废除的是面试制度,这个绝对主观的行为已经淘汰了太多的优秀生,公平原则比一切都重要,当然这是一个短期的解决方法,来消除一些不公。
13.
整体来说,STPM和Matrik的比较,依然是橙跟苹果的比较,依然是个不公平的比较。长期解决方案,其实还是应该落实国立中学体系的统一考试,让苹果与苹果比较,让学生就算被淘汰,也心甘情愿(如何落实统一考试,我也有在辩论第十三大马计划时建议过,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帖文)。
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够厘清一些疑虑,以正视听,未来,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同一片天空下,真正看到公平与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