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文升的第五名——比奥运金牌更难的传奇

习惯为金银铜牌欢呼的国人或许永远无法了解这个第五名的意义。

王文升(Vincent Ong)在萧邦国际钢琴大赛斩获的第五名,恐怕远比李宗伟三度杀进奥运男单决赛更为艰难与稀罕——要知道,在此之前马来西亚代表在萧赛最好的成绩仅为第二轮;王文升破天荒闯进第三轮已是创造历史,更别说进一步迈入第四轮大决赛成为最后十一强,并在比赛结束后荣获并列第五名。

以马来西亚相对稀薄的古典乐风气来说,这难度根本堪比国足闯入了世界杯四强啊(而且是在没有heritage player的加持下)!

一个第五名的重量

悲情的叙事总是吸睛,王文升成名后,一堆光怪陆离的故事也风传开来。媒体大肆报导王文升家里连一台钢琴都没有,有者试图把他塑造为不用练琴的神童,有者则试图书写那种类似于“凿壁偷光”的穷苦寒门逆袭神剧。我还多次在繁中圈的古典乐讨论区看到某些外国朋友把马来西亚形容为“连音乐老师都找不到”的不毛之地,彼人言之凿凿,硬是把王文升的成功篡写成一部沙漠里开花的毒鸡汤,这种对东南亚的“东方主义”式想像,我看了也只有掩嘴窃笑。

现实往往是现实得朴实无华的。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不用练琴的音乐天才,更别说古典钢琴所需具备的基本功是如此地繁杂而浩瀚。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台湾那样的“音乐班”制度,许多中学里搞不好连台像样的钢琴都没——就算有,也不可能任你每天下课后留堂爽爽占用啊!

悲情的叙事总是吸睛,王文升成名后,一堆光怪陆离的故事也风传开来。

天才背后,是练习与母亲的坚持

王文升自己也说了,他家里一直都有一台Yamaha GC系列的平台钢琴——这虽然是Yamaha家族里相对平价的一款,但全新的也要价十几万马币一台。而他在萧赛前举办的暖场recital,乃是假拿督斯里林昌吉先生在槟岛的独立式洋房举办——除却令人赏识的超凡琴技加持,恐怕还需要一定程度的人脉和家世在其中运作吧?由此估测,他的家境或许不至于土豪等级(否则也不需要在德国租房教课啦),但应该至少是小康以上。寒门逆袭的剧情虽然令人血脉贲张,但现实始终是现实,要把孩子培养为世界级的古典钢琴家,一定的财力是不可少的——除了购买与维护钢琴、定期上课,还有参加大师班、音乐营、比赛、考试和出国留学等各种费用……长年下来绝对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开销。

当然,更重要的是家长的眼界与勇气。像王文升这种拿到9科全A的资优生,如果生在一般华人家庭,恐怕早就被父母逼着去读热门科系,以其未来当上医生、律师、工程师,走上人生巅峰。而王文升的母亲并没有这么做,在全世界都被疫情侵袭得茫然无助之际,她以满满的耐心陪伴儿子度过三年gap year。如果没有他们母子俩的这等坚毅与决心,马来西亚的未来或许会多了一位不错的医生或律师,但也将永远失去一位世界级的钢琴家。

Youtube上流传着不少王文升自小的演奏和比赛片段,这一路漫长的音乐之旅,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他母亲的身影穿梭其中——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这位母亲对儿子的支持与鼓励,是这一份无私的爱与信赖,让她把王文升送到名师黄仲林门下,送到柏林深造,送到舒曼大赛的冠军宝座,最后送到萧赛总决赛第五名之巅。

即便如此,马来西亚的古典音乐环境虽然不能说太差,但若和新加坡、台湾、日本和中国的一线城市相比,恐怕还是相对匮乏的。在这些国家里,拥有萧赛等级的钢琴家们多少都已拥有一定的名气,也早已获得不少登上国家级音乐厅、和国家级乐团合作的经验;而此时,我们家的王文升却只能在住家办一场亲友专属的recital来为萧赛暖场。赛前,Threads的古典音乐中文圈天天谈论的是Eric LuKevin Chen桑原志织王紫桐、天才少女吕天瑶等夺冠热门,还有来自台湾的张凯敏谢维庭……而王文升彼时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陌生人。

没想到这小子竟然默默地一路晋级,直到第三轮的20强,关于王文升的讨论才忽然井喷般涌出。大家突然发现,这位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小巨人 ,披着盖满整张脸的长浏海与似掉非掉的眼镜,就这样一路chill chill地弹进了决赛。甚至有不少乐评人认为,他是一匹具有冲击三甲资格的超级黑马。

 没想到这小子竟然默默地一路晋级,直到第三轮的20强,关于王文升的讨论才忽然井喷般涌出。

Chill,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他的音色魔幻、多变而细腻,旋律优美且富有歌唱性,演奏风格清新而独特,可说是众多高手中最具个人风格的。他的音乐魅力十足,总是吸引你不断地听下去——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个phrasing要如何处理,他的每一句起伏与缓急,每一个音量、节奏与音色变幻,都充满未知的魔力与磁性;但这一切的幽微与魔幻最后总和在一起时,却又如此地流畅而邃远,丝毫不令人觉得沉重而窒碍。

“Vincent啊,这三年gap year,你究竟都练了些什么?”

或许这些都还不是最令人无法忘怀的。王文升的音乐最令人着魔之处,不在于那些零碎的技巧啦音色啦处理啦,而在于他如何把萧邦的音乐自由且自如地内化成纯粹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任其毫无羁绊地流淌开来,晕染整片宇宙。这些内化过的声音,深邃而不沉闷,优美而不滥情,瑰丽而不浮夸,千变万化而毫不做作。老子说“上善若水”,此之谓也。

大家都说他弹琴很chill,我想这个chill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若无其事,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没有包袱。

大家都说他弹琴很chill,我想这个chill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若无其事,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没有包袱——在其他选手的演绎中,或多或少会感受到传承了近两百年的“萧邦传统 ”,那种深厚的历史传统与工法,仿佛早已深深地烙印的他们的灵魂里(这个形容没有贬义,只是一种相对性的感受);而Vincent的演绎,虽然从技巧的各方面来说不敢称得上无懈可击,但他的视角仿佛来自另一个不受拘束的高维度,常常听者体验到“恍然大悟”般的惊奇。他创造的声音并不stunning,但绝对非常之fresh。

后记:我只是一个学了三年古典钢琴的业余菜鸟,以上只是自己凭藉有限且不入流的审美趣味所炮制的废文。如果你觉得我在乱吹乱写,不要怀疑,恐怕你的觉得都是对的哟。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授权分享之原创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0 / 5. 评分人数: 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林海崴

古典音乐爱好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