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性本善

我家孩子玩Roblox!?

支持 Supported by  

我是70年代的父母。中学时代最火红的是“超级玛丽”了。放学后放下书包,匆匆扒完饭,凉都不冲就安装好游戏机,人一组对着电视就能玩上一下午。闯关、打怪、救公主,旗子升上去的那一刻,就是最骄傲的时刻。

那时候的快乐也很单纯,游戏结束后,我家你家他家的孩子们不用约,大家都会跑去学校礼堂打乒乓、羽球、篮球,全身大汗后买酸梅冰条吃、聊天打屁等晚餐的到来,一天就这样充实的过去了。

那是个“关掉电视,世界就回来了”的年代。

如今轮到我的孩子长大,他们玩着的就是近期据说会伤人的网络游戏Roblox(机器砖块)。

一个被许多孩子称为“最快乐的世界”的地方。

它更像是一座由孩子自己建造的虚拟宇宙。(图片来源:Freepik)

家里孩子热情推荐我玩,我也奉陪加入一起体验一把这游戏活在那里,是有多有趣?

一玩我不由苦笑,手速不行,跟不上他们年轻玩家,也搞不懂他们的游戏规律,最后我只好投降放弃,但也因为真实的参与玩过一回,我也发现Roblox,其实早已不是单纯的“游戏”。

它更像是一座由孩子自己建造的虚拟宇宙。在里头所有人可以自行创建角色、盖房子、交朋友、设计关卡、经营商店、甚至举办派对。在这世界里,还能交流分享、被看见、被赞、被邀请。对玩家来说Roblox 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存在感”的延伸耶。

Roblox真的可以满足玩家绝对掌控权利,能自由选择游戏、能自己设计世界,那是一种“我能决定一切”的满足感。尤其当玩家能解锁新关卡、获得金币或赞许,那是“哇塞,原来我也能变厉害”的满足感。

尤其可以多人线上加入,对现在家庭少子化或独生子女的孩子来说,能与同学一起玩、互加好友、并肩闯关,这种“有人陪我”的感觉,对孤单的他们尤其重要。它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体验到被尊重、被认可、被连结的感受。

所以有玩Roblox 的玩家父母就很明白为什么这游戏那么具有吸引力了,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成人)能玩上好几个小时,甚至哭着求父母“再多十分钟”。

但风险,也藏在“太开放”里。Roblox 虽标榜“7岁以上适合”,但因为平台开放、内容自制,风险也随之而来。首先内容参差不齐,我家五年级小鱼倾向玩LiveTopia游戏,“换衣服、开车、建房子、养宠物,甚至谈恋爱、结婚、生宝宝。”整个游戏几乎复制了现实生活,但又比现实更容易实现, 想要当医生就能当医生,想要开派对就能开派对。还能和朋友一起拍照、出游、换衣服、开豪车。

在幽暗的森林里探索、寻找道具、避开“怪物”,任务是活到最后、逃出困境。

中学的姐姐就被喜欢刺激、喜欢冒险、喜欢被吓一跳的同学邀请加入玩“99 in the Forest”游戏,屏幕里是一片昏暗的森林、奇怪的身影、突如其来的追逐……要在幽暗的森林里探索、寻找道具、避开“怪物”,任务是活到最后、逃出困境。那种感觉就好像我中学时参与生活营,夜晚在校园讲鬼故事,最后还来一把手电筒组团去探险的游戏。

但我知道这类游戏的心理刺激强度太高了。对姐姐来说,那种突如其来的惊吓、怪物的形象、甚至背景音效,都引发她夜晚焦虑和睡眠问题。玩的两天不敢一个人在房间冲凉,也不敢一个人在房间睡觉。而这邀请是开放式社交,里头除了一些熟悉的同学,也有陌生玩家一起玩,里头的语音互动、会让你听到其他玩家的恐惧叫声、粗话、甚至嘲笑。我和姐姐分享说这游戏其实不大适合你玩,最后姐姐自己也拒绝参与。

可以说Roblox官方虽设有过滤,有些小游戏单纯可爱,但里头有些却包含暴力、血腥、恐怖或恋爱暗示、成人暗示(例如“约会模拟”“养娃恋爱”等)……。

Roblox也无法完全避免社交风险,公开多人线上游戏让孩子有机会接触陌生人、进而聊天、加好友。(图片来源:Freepik)

Roblox也无法完全避免社交风险,公开多人线上游戏让孩子有机会接触陌生人、进而聊天、加好友。若父母未设家长监控(要手动去执行运作哦),可能会遇到冒名顶替或诱导私聊的成年人,假借游戏名义接近儿童,网恋、诱导私聊、索照片等事件真实发生。

Roblox游戏的虚拟货币Robux是平台核心。想获取Robux就只能真花钱去买,而许多孩子会为了服装或特殊能力反复花钱,却还不懂金钱的真实价值。

另外最大的一个隐忧就是孩子除了上学时间,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网络游戏上,当现实世界没有让他们看见除了网络游戏,其实和同龄孩子一起玩乐戏耍也很棒,而父母亲都忙于赚钱或活跃于各自的社交圈,让孩子觉得孤单、无力或被忽视,Roblox就成了他们的小避风港,甚至网络成瘾的情况出现。

在那里面,他们能“赢”,能“被喜欢”,能遇到可以“聆听”、能“陪伴”、还会送“钱(Robux)”给他花的人。那么一旦断线、账号丢失,那份“失去世界”的痛,也就格外真实。

所以,父母该怎么办?

其实,比起禁止玩游戏,父母亲你们就是最佳陪伴玩家了,你可以通过陪伴参与,了解孩子怎么玩?玩什么服务器?游戏性质合适他的年纪参与?谁在陪他玩?陪孩子玩几局,你会发现他们在游戏里追求的是什么?是竞争、是合作,还是想被别人喜欢?玩完后,不妨在问他:“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适时的参与孩子网络游戏世界,让孩子觉得你和他们是同一国的,你听得懂我们的世界语,当你发现游戏不合适的时候要求她继续玩时,达到的效果会远比一开始就说,“不准玩”来得有效果多了。

父母亲也要和孩子一起建立安全边界。(图片来源:Freepik)

除了开启Roblox的家长控制,关闭陌生人聊天、设定账号PIN、限制游戏分级之外,父母亲也要和孩子一起建立安全边界,知道孩子在里头交友,要告诉孩子不可以透露自己家庭隐私,包括家庭成员有谁、在那里读书,手机号码、家里地址,不可以放不穿衣服的照片、不可以和陌生人视频聊天,如果遇到网友在对话中的文字或语音,孩子听不懂看不明白,但孩子感到疑惑、不安或害怕时,要勇敢开口找大人帮忙。

玩游戏前说好规矩,什么时间可以玩,玩什么服务器的内容,同时不能用金钱购买Robux,如果有网友表示可以花钱买Robux送你,不要接受,尤其送你Robux货币是附带条件时,更要告知大人。

教会他们分辨现实与虚拟。告诉孩子游戏角色可以重来,但现实中的关系与伤害,不能“重置”。这是教会他们理解“责任与界限”的第一课,就是尊重与爱护。当他们在游戏里输掉分数、被忽略、或生气想摔手机时,陪着他们去感受那份难过,再利用这时机引导他们如何去面对“失去”和如何处理“愤怒”的情绪。

Roblox不是坏游戏。它其实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的创造力,也映照出他们的情绪。网络不会教坏孩子,但缺席的大人,会让孩子学不到如何安放情绪。

所以陪孩子一起玩,不是“监督”,而是父母亲给予孩子最深情的陪伴。是去教他们,在游戏与人生之间,如何找到平衡。是教育孩子,当我们关掉手机、放下平板,还有个选择是在蓝天下奔跑、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是篮球进框时,那一声声笑语,才是真正的“升级打怪”。

Roblox(图片来源:Roblox官方网站)

是告诉孩子真正的成长,不是LiveTopia虚拟世界设计出的的胜利积分,而是真实生活里,一盏昏黄的桌灯亮起,一家人在餐桌上分享今天的喜怒哀乐。孩子说起学校里的小挫折、朋友间的小误会,爸妈聊聊职场上的烦恼与和解……这才是生命的合作关卡,是情感的联机模式。

教育,不止是告诉孩子该怎么,更是在陪伴中,让他们学会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生活的平衡与快乐。

延伸阅读:郑珍珊专栏《性本善》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郑珍珊

chinsan88@gmail.com

游走各中小学推广性教育。深切体悟“性是科学的、性是快乐的、性是自然的、性也是美好的。”任何性议题一点都不需要过于隐秘不谈,尤其对身体的认识与接纳应该是浑然天成。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