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州选烽火连天,然而沙巴州的40%净税收课题仍持续延烧。随着联邦法院近日驳回联邦政府的上诉,意味着沙巴律师协会入禀的司法审查可正式在高庭审理。这项裁决不仅在政治层面掀起震荡,也成为民统党(UPKO)退出希盟的导火线。如今,“40%净税收”似乎已从法律争议,演变为沙巴州选的关键政治议题。
40%净税收(40% net revenue entitlement)源自《联邦宪法》第112C条文及第十附表第四部分2(1)小节,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每年须返还沙巴从各项联邦收入中所得的40%净收益。
这一比例的核心,不在联邦给沙巴多少“拨款”,而在于联邦究竟从沙巴赚取了多少。根据公开资料,联邦每年从沙巴征收的税收、关税、石油税、企业所得税等约为500亿令吉,依照宪法规定,沙巴应获得约200亿令吉的回返。
然而,财政部却主张,当前每年给予沙巴的拨款高达130亿至140亿令吉,已“超过”40%的比例,甚至计划在2026年提高至170亿令吉。
10月17日,由联邦法院法官丹斯里娜丽妮领导的三司一致裁定,驳回联邦政府的上诉,维持上诉庭允许沙巴律师协会提起司法审查的决定。这意味着,亚庇高庭将正式审理沙巴律师协会入禀的案件,要求联邦政府履行支付40%净税收的宪法义务。
裁决中,联邦法院确认沙巴律师协会具备“诉讼资格”,并指出联邦宪法第128(1)(b)条赋予法庭审理联邦与州政府纠纷的管辖权。
这起诉讼可追溯至2022年,沙巴律师协会指联邦政府自1974年起未再进行5年一次的收入审查,违反宪法精神。高庭在同年11月批准审理,但联邦政府接连上诉至上诉庭与联邦法院,皆告失败。
律师协会前主席拿督陈权芳在裁决后表示,这是沙巴法律与宪政地位的重要里程碑,呼吁高庭尽快开审。
总检察署今日指出,内阁已议决不对亚庇高庭有关中央政府未依宪法支付沙巴40%净税收拨款的裁决提出上诉,并将立即与沙巴州政府展开谈判。
总检察署在11月11日发文告说,内阁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沙巴律师公会提起的司法检讨案,中央政府尊重联邦宪法中有关“40%收益特别拨款”的原则,因此决定不就此裁决上诉。
不过,文告指出,总检察长已就判决理由中的缺陷向内阁提出意见,包括法庭指控中央及沙巴政府自1974年以来滥权及违反宪法义务的部分,以及指2021年后的审查程序违法、不合理和不合比例。中央政府将针对这些判决理由中的缺陷提呈上诉。
不满政府提上诉 民统党退出希盟
联邦法院的裁决,也成为民统党与希盟分道扬镳的导火线。
11月10日,民统党(UPKO)宣布即日起退出希盟,理由是无法接受联邦政府及总检察署对40%净税收的立场。
民统党主席兼兵南邦国会议员拿督依温贝尼迪在辞去联邦企业与合作社发展部长职后直言,总检察署声称“不会上诉,但会就判决理由上诉”,是“自相矛盾的政治语言”。
“上诉就是上诉!如果上诉庭推翻高庭的部分裁决,整个40%权利的判决都可能被撤销。”

依温强调,40%净税收是沙巴在1963年建国契约(MA63)下的法定权利,而非“恩赐或协商成果”。他认为,联邦表中的教育、国防等事务属政策责任,但40%是宪法赋予沙巴的专属收入权。
民统党秘书长拿督尼尔森安岗则指出,党内最高理事一致认定,只有“沙巴本土政党”才能真正代表沙巴利益。民统党退出希盟后,将与任何认同“沙巴优先”议程的政党合作。惟民统两名国会议员仍承诺遵循国家元首御令,继续支持团结政府至本届国会任期结束,以维护联邦政治稳定。
另外,民统党也揭露在希盟内部长期遭边缘化的情况。尼尔森透露,尽管民统党曾赢得沙巴希盟主席职位,但因公正党反对,未获希盟理事会正式通过。最终,依温仅被任命为“沙巴希盟协调员”,但所有州选筹备与决策权仍掌握在公正党手中。
这使民统党认定,沙巴希盟未获真正的自主权,与希盟早前承诺的“地方自主”相违背,也进一步加剧双方裂痕。
面对沙巴40%净税收风波,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国会回应时强调,联邦政府“完全承认沙巴在宪法下的权利”,并承诺在沙巴新政府成立后尽快恢复谈判。“我们原则上同意谈判,已经开始。只是要考量整体情况与时机。”

安华指出,目前沙巴处于看守政府阶段,因此暂不宜展开正式磋商。他也表示,政府必须先听取总检察长的法律意见,再由内阁讨论与决定。
“有些拨款是联邦法定责任,例如教育、卫生与国防。但发展拨款方面,可以调整,以便让出相应的40%。”
此番表态显示,安华试图在维护法律程序与政治平衡间取得折衷,但民统党的退盟行动已使此议题升温为州选最具爆发力的政治议题。
从宪法争议到政治分裂,40%净税收似乎已成为沙巴政治版图重塑的关键符号。
一方面,联邦法院的裁决为沙巴争取宪法权益开辟了新篇章;另一方面,民统党的退盟宣言则象征“沙巴优先”情绪的高涨。
随着沙巴州选日益临近,谁能最有效兑现“沙巴优先”的承诺、真正争取40%净税收,或将决定选战的主轴与选民的心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