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艺文荟萃

【中文书店排行榜】廖文辉《马来西亚华人史》登顶诚品十月榜单

十月的光线依旧炽烈,但是空气里带着雨季泥土气息的厚度,仿佛为思绪按下了暂停键。生活依旧匆忙,但在书页间,我们得以停下脚步,整理内心的秩序。本月的书榜像一段内在的旅程:疗愈与自我觉察让人在孤独中找到力量,现实智慧与人生布局为前行提供指引,情感的温度提醒我们珍视自己,也温柔对待他人,历史与文化的厚度让记忆成为理解当下的镜面,而创作与想象则点亮心中的未知。一次静默的对话,让焦虑稍作停留,让彷徨被安放,也让我们在流动的时光里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最后成为我们重新遇见自己的温暖入口。

写华人迁徙与扎根的流动历史

廖文辉的《马来西亚华人史》并非一部单纯的编年史,也不是对政治事件的线性叙述。它更像是一场跨越百年的自我追问——在这片南洋土地上,华人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走向哪里?

作者以严谨的史学方法与深厚的人文关怀,重构了马来西亚华人从殖民时代至当代的历史轨迹。书中既有庙宇、会馆、报馆、学校等文化载体的兴衰,也有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从早期苦力的迁徙,到独立前后的政治分化;从新经济政策下的社会转型,到当代华社在身份认同与公民意识间的摆荡,廖文辉的笔触始终保持清醒——他不为族群辩护,也不为历史下判,而是让事实与声音自行说话。

《马来西亚华人史》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只写“华人史”,更写“人”的历史。作者透过档案、口述与地方研究,让那些被忽略的小人物重新浮现——矿工、妇女、乡村教师、基层政治工作者,他们共同组成了这段多层次的社会肌理。正是这些普通人,让宏大的历史有了温度。

阅读这本书,会感受到一种“身份的流动感”。马来西亚华人的故事,是迁徙与扎根的故事,是被边缘与融入之间的拉扯。正如廖文辉在序言中写道:“华人史从来不止是族群史,它是一部关于如何在他者目光下建构自我、又不失去人性尊严的历史。”这种反思,超越了族群本身,也回应了当代多元社会的共同命题。

在今天,当马来西亚社会仍在讨论多元与融合的边界时,这本书显得格外重要。它提醒我们:历史不是标签的集合,而是关系的延续;理解过去,是为了不让误解继续重演。

《马来西亚华人史》不只是史学著作,更是一部文化自省录。它让我们看见,所谓“马来西亚华人”,不只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这片土地上,持续书写与被书写的主体。

在阅读的终点,或许我们会意识到:了解这段历史,不只是为了知道“他们是谁”,而是为了回答——“我们是谁”?

吉隆坡诚品书店10月畅销榜】

  1. 《马来西亚华人史》/ 廖文辉
  2. 《流俗地》/ 黎紫书
  3. 《你愿意, 人生就会值得: 蔡康永的情商课 3》/ 蔡康永
  4. 《马来西亚: 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 廖文辉
  5.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教导》/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6. 《跨域神明的再造—东南亚的华人信仰与实践》/ 周福堂
  7. 《天塌下来当被盖: 一个横跨马来亚日侵沦陷及紧急状态战争时期的世代描述》/ 列英龙
  8. 《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 五一三事件口述历史小组
  9. 《失控的焦虑世代: 手机喂养的世代, 如何面对心理疾病的瘟疫》/ 强纳森.海德特
  10. 《生命中最大的宝藏就是你自己 Stand by Yourself》/ 曾宝仪

在断裂与再造中前行:多元族群如何共生?

在马来西亚讨论多元、族群与社会变迁时,常被提醒“历史从不遥远”。翻开《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跨域神明的再造—东南亚的华人信仰与实践》《天塌下来当被盖》与《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我们看到的不是四段并行的故事,而是一条由记忆、迁徙、冲突与再造交织而成的河流。它流过制度、宗教、战争与创伤,也正流向今天仍在重塑中的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试图为这个国家建立一种开放而宏观的叙述:多元文化是底色,而共生则是任务。但当我们把书放在今天的现实里——政治极化、族群议题升温、经济焦虑蔓延、身份话语再度被武器化——“共生”更像一种尚未完成的工程。

这本书呈现国家建设的长镜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感受到的往往是短镜头的撕裂:生活成本、教育体系竞争、身份政治的周期性回潮。理想愿景与现实焦虑之间的落差,正是今日社会的主要张力。

若国家叙事是宏观框架,那么《跨域神明的再造》则从民间宗教切入,展示华人社会如何在迁徙、殖民、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巨流中重新塑造自身的精神世界。

跨国迁移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流动,也带来神明的移动。庙宇成为社区凝聚与文化延续的节点,而神明在异地“再造”的过程,反映的不只是宗教,更是族群如何在异乡寻找归属感。

今天的马来西亚,年轻人更世俗、更流动、也更个人化,但在节庆、庙会、抛圣筊与祈福中,他们依然与传统建立断续却坚定的连结。书中所说的“跨域再造”,在现代语境下其实是文化如何不被时代吞没的另一种抵抗。

重生之前先直视伤口

天塌下来当被盖》记录的是马来亚沦陷、日治与紧急状态时期的世代生活。这本书提醒我们,宏大历史事件真正落脚在普通人身上时,生活并不是“历史”,而是饥饿、恐惧、无常与忍耐。

那种“天塌下来当被盖”的心理,不只是过去的策略。它延伸到今日的社会情绪里——许多人面对政治变动、经济压力、族群紧绷时,仍倾向以务实、忍耐或避险的方式应对。历史的心理机制并未消失,只是换了外衣。

相比前三本书的结构性视角,《在伤口上重生》是极端个人的,是关于创伤、惊惧与沉默的。五一三事件的口述叙事呈现的是被压抑的记忆与无法被轻易治愈的伤口。

在今日的马来西亚,虽然官方话语趋向温和,但网络空间的族群对立却以新的形式浮现。五一三的阴影没有远去,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藏在政治竞选、社交媒体辩论、资源分配焦虑与教育争议中。

这本书提醒:没有面对,就没有真正的“重生”。而一个国家是否敢面对自身的伤口,决定了它的未来是否能够稳健前行。

把这四本书放在一起阅读,我们看到马来西亚的多元现实至少有三项未完成的任务:

1. 历史的清算与理解

战争、动乱、殖民、权力重组与族群冲突,始终构成国家底层结构的一部分。创伤、迁徙与沉默正影响今日的政治文化。理解过去,不是为了反刍伤痛,而是为了避免历史以不同形式重复。

2. 社区与文化的再造能力

从跨域神明到族群叙事,文化能否在现代化浪潮中找到再造动力,决定社会能否稳固。年轻世代的文化认同不必与现代生活对立,而应被视为一种可延续的创意力量。

3. 多元共生不是口号,而是持续的谈判过程

族群关系不会因政策或口号而自动和谐,它必须透过生活经验、共享空间、制度设计与跨文化理解不断磨合。共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缝合群体间的差异

这四本书,从国家叙事到宗教实践,从战时记忆到族群伤口,共同呈现出一个现实:马来西亚的多元不是天生和谐的,而是在无数次破碎之后,被不同群体不断重新缝合起来的。

在今日全球化、不平等扩张、政治极化与身份焦虑的背景下,马来西亚仍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两全之道”——如何在不失根的前提下拥抱现代,如何在承认差异的同时建立共同体。

这些书提醒我们:未来不是自动发生,而是必须由我们共同参与、谈判、争取与修补的过程。

城邦阅读花园10月畅销榜】

  1. 《你比自己想的还要强大:灵魂沟通师的疗愈笔记》/ Jessica
  2. 《福报: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 许峰源
  3. 《丰盛之流》/ Asha
  4. 《在黑暗中相遇:一场从终点回溯原点的灵魂告白》/ 谢哲青
  5. 《好好陪伴》/ 赵祥和
  6. 《静心的力量:觉醒,让生命圆满的唯一方法》/ 赖佩霞
  7. 《掰掰演剧社》/ 高桥ゆたか
  8. 《永远记得:男孩、鼹鼠、狐狸、马与风暴》/ 查理.麦克斯
  9. 《有钱到老后:让钱活得比你久,娴人用三桶金计画打造不怕老、不怕穷的退休理财指南》/ 娴人
  10. 《几米年历2026:天天都是灿烂的祝福》/ 几米

自我瓦解与重生之间:现代人寻找内在力量的三种路径

在一个情绪被放大、压力被内化、孤独被默默承受的时代,《在黑暗中相遇》、《你比自己想的还要强大》与《你对谁都好,就是对自己太差》,像是同一幅心理地图上的三条路径:自我凝视、疗愈创伤与重新建立边界。

谢哲青的《在黑暗中相遇》把生命写成一段回溯式的旅程——越向深处走,越能理解那些我们曾以为无法跨越的裂缝,其实是生命结构中的必然部分。他提醒我们,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面对黑暗;而勇气,不是强撑,而是承认脆弱。

《你比自己想的还要强大》则从灵魂疗愈者的角度指出:痛苦不是敌人,而是生命对你发出的信号。那些无法言说的委屈、长期压抑的需求与重复出现的情绪模式,都不是偶然。它们等待被命名、被理解,并最终被释放。书中的疗愈故事与当今社会的心理现状形成强烈呼应——在资讯过载、关系疏离与情绪疲惫成为常态的年代,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内在的“复原力”。

而大将军郭的《你对谁都好,就是对自己太差》则把镜头拉回现实生活:我们总以为善良是美德,却忘了过度的善良是一种自我消耗。在当下职场竞争加剧、人际界线模糊、情绪劳动变成隐性成本的时代,无数人正被“对自己太差”所拖垮。郭的提醒既温柔、又现实——学会保护自己,不是自私,而是生存。

这三本书的共同指向是:现代人的真正危机,不在外部世界,而在内在世界的失衡。而疗愈、觉察与边界,正是把自己从崩溃边缘拉回来的三种力量。

当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隐形化”,孤独被正常化,情绪被压抑得越来越深——这三本书提供的不是鸡汤,而是一种面对自己的勇气:愿意停下来、向内看、承认痛苦、重新爱自己。

它们提醒我们:只有疗愈过的灵魂,才能继续前行;只有看见自己的价值,世界才会为你留出位置。

大众书局10月畅销榜】

  1. 《廿载.繁华梦》/ 护玄、红麟
  2. 《盗墓笔记-云顶天宫》/ 南派三叔
  3. 《夏夜绚烂的烟火》/ 何贵仁
  4. 《孤岛凶案》/ 东野圭吾
  5. 《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 梁爽
  6. 《把话说到心窝里》/ 刘墉
  7. 《你对谁都好,就是对自己太差》/ 大将军郭
  8. 《100个死前必学的省税绝招》/ 周德谦
  9. 《临江仙-2册》/ 仲恒
  10. 《学会给自己提问》/ 刘良钰

本月书榜打卡:跨界媒体人陈奕君

面对自己,安顿自己

三家书店的客群不同,但却各自揭开了同一个现实:这个时代,大家都在努力让自己好过一点。

熟悉的IP一直盘踞在书店排行榜。而小说与轻励志流行读物,能够迅速抚慰情绪,或是暂时逃离现实?或是用灵性、觉醒、陪伴、自我照顾来寻找人生困惑的出口。第一个需求可能是:给我一点快乐吧。第二个需求像是:带我面对自己,让我往内安顿自己。

感觉人际关系始终是大部分烦恼的来源。现在的书名也越来越直白了,直接点出你的痛点,似乎就能击中我们读者心口那块柔软之处。年纪比较大的世代,和年轻世代,都有同样的心理压力:对未来的不安、对自我价值的困惑、对关系界线的学习。

但是,有些社会学和政治学的问题,或许不应该只依靠心理学来解决?

在焦虑的年代里,纸本书的阅读是一种温柔的自救方式。大多数人其实不是在寻找知识,而是在寻求力量。他们不一定需要深度解析,却渴望能够被人理解,也希望自己的情绪困扰能被人肯认。嗯,这似乎也点出了一个现象,真实社会里愈加疏离的人际关系,已经不能成为重要的情感支持来源。所以,大人们也开始重视手机里的焦虑世代了。

而在游客聚集的诚品书店,排行榜上出现了和马来西亚本土历史相关的书。这些书的厚度和深度,就连许多本地人也不一定愿意翻开来读。嗯,谢谢他们愿意花时间了解我们这个国度。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0 / 5. 评分人数: 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刘枍灏

访问网实习生,马大应用语言中文专业在读,走过三大洋五大洲,梦想发财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