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媒体趋势越变越快!Thereads打败Instagram和Facebook,成功成为新一代新宠网媒,让马来西亚和台湾商家纷纷入场,以简单的话题引起热烈讨论,席卷了一波新流量,达到更多品牌曝光率。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作为网络媒体的移民——是的,90年代的我们是网络媒体“移民”,10后们才是网络媒体“原住民”,他们出生时就迎来网络,像现在的小孩不需要适应,而是他们的世界就是充满3C产品和网络的世界——我们要重新适应各种新媒体平台,从早起的面子书,到IG上晒生活,再到现在Threads上面各种奇葩言论却又令人上瘾,我们总会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被夺走“专注力”。
纳瓦尔最新的访谈在网络上掀起关注,其中一段他提及,现在最稀缺的资源不是时间,也不是金钱,而是专注力(your attention is your currency),尤其如今进入“专注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谁能引起注意,谁就赚钱,正如社交媒体平台不断用15秒短视频刺激你大脑的多巴胺机制,让你刷手机刷到挺不下来,熬夜都是小事,那他就成功了,也带来更多商机。

但对大脑来说,人类六种“幸福荷尔蒙”中,多巴胺就如毒品一样,一开始刺激感官,让你觉得很爽,久而久之却会出现过载和疲劳,并在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所以原本你说好只刷15分钟的短视频,一个月后会变成刷150分钟的短视频,再也停不下来。
而专注力,是我们现在最稀缺的资源!不是因为你把时间花在刷短视频上,而是刷完短视频,你再也没有精力应付健康的生活,而是犯困、烦躁、不安,慢慢觉得人生了无生趣。
职业倦怠这个话题,一直是近几年职场压力下的“必修课”。我前几年在电视台工作时,也开始出现职业倦怠,而最近热播的《新闻女王2》里飙出的金句也说,职场嘛,就是一座监狱,转换工作也只是从这个监狱转移到另一个监狱,有什么分别?
一句话道出现代“打工牛马”的无奈。
但问题在于监狱吗?福柯所说的“社会是一座圆形监狱, 我们到哪都被监视和管制”,说的是整体社会在政治权利、经济结构、文化霸权下的必然现象,我们普通人又怎能抵抗庞大的体制?
那改变不了大环境,只好改变自己。在心理咨询里一般我们会说“谁痛苦谁改变”,社会这只“被权力结构夺舍的怪兽”它才懒得理你呢!你不开心?巧了,它能让你更不开心!最后你只好不开心的让它开心,它还让你以为你自己心甘情愿——“薪”甘情愿。
到最后,“职业倦怠”成了必然的结果。我们失去了热情,找不到热爱生活的意义。别说是成年人了,我做心理咨商时经常有父母带着青少年来,他们总说自己“很迷茫、找不到生活热情”。

但归根究底,我们真的是“职业”倦怠吗?不,我们是“倦怠”,职业只是导因,却不是全部。我们面临的压力还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经济与财务压力、政治大环境下的动荡不安与社会犯罪率,还有……找不到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源和压力阀,不管你压力的原意是什么?当你产生负面情绪,包括恐惧、焦虑、抑郁,绝大部分是因为“压力源超过了压力阀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内心力量不足,进而产生强烈而复杂的多方倦怠感”。
如果你也处于这种状态,与你分享我自己过去在快要“Burn Out”时用过最好用的解决方式——把自己当一棵植物。
植物是天地孕育的宝藏,他们无需讨好、不用赚钱讨生活,唯一要做的就是: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好好把自己当一棵植物,好好吃饭(给自己施肥)、好好睡觉(让自己多休息)、好好晒太阳(每天晒20分钟太阳有助于身心健康),其余的……需要你花费更多心力的事,你就告诉自己,我是一颗植物,我需要先好好滋养自己。当然,仍需工作的话,那就把分内事做完即可,其余的暂时先不听不看不顾不管不理,你唯有先滋养好自己,让自己有生命力,才能有更多力量去照顾身边的人事物。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倒下了,什么人事物你都顾及不到。先管好自己,就很了不起!
这招对我来说,百试百灵!作为一个曾经的讨好型与付出型人格,我实在……很累!
把自己当一棵植物后,我舒畅多了。戴着耳机去健身、好好照顾饮食、什么都不想就去晒晒太阳、不逼着自己优秀和完成任务,能及格就不错了……慢慢的,我找回自己的生活节奏、 找回了健康、找回了热枕……
到了这时,我再做进阶版,把自己当作是“动物”,正视自己的动物本能,承认自己有兽性和欲望,因为人无完人,我就是不完美的,我就是会有不满、爱争输赢,有一堆坏毛病,也会为了生活而假笑讨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但我有自己想争取的荣耀,所以我承认自己的欲望,与自己的不完美共处。这没什么!我在“看见”自己内心那个不被接纳的自己后,允许自己脆弱后,你会发现……上善若水, 自己更强大了一些。
再后来,我把自己当小孩,带着孩子般的好奇,重新探索世界……

从植物,到动物,到小孩……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风雨,但你永远可以随时回到这个循环里,去滋养自己。不管怎么样,我永远置顶自己的感受。
当然,自私不等于自爱,只是让你在照顾别人的感受之前,你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所谓的情商高不是一味的让别人舒服,那叫讨好,他舒服了你不舒服, 你情商高个屁!在你也舒服的情况下他也舒服,那才是真正的三高——高情商、高智商、高爱商。
好啦,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欢迎收听我最近开设的Video Podcast《音乐聊愈室》,可以在Spotify或是YouTube/ YT Music 或Apple Podcast里找到,搜索Dr Carol或是音乐聊愈室即可,我们谈忧郁症、升级版忧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职业倦怠、孤独感、迷茫、为何总爱上同一类人并爱而不得(你在重复原生家庭“爱的模式”)、人格面具与MBTI等等。
或是也可以给我“来信”,邮箱地址是ong.kerou@gmail.com。
在这个焦虑时代,你并不是一个人,以上有关于“压力与情绪”话题的分享,也抱持着疗愈、陪伴、帮助更多人的初衷,愿我们都能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光。别怕,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进来的地方。
▌延伸阅读:王钶媃专栏《人间烟火》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