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怕一种东拉西扯的思考方式,这里拿别人一个意见,那里拿别人一个意见,以别人甲的意见质疑别人乙的意见,或以别人丙的意见支持别人甲的意见,扰攘半天,烦恼不已,也不回头想一想自己原本烦恼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
看到文章,孩子长大了庸碌无能,怪罪父母:“你们当初为什么不逼我?”就怀疑自己是不是管教太松散,或是本来就逼到孩子半死不活的人,找到同谋了,高高兴兴要伴侣看,要孩子看,证明自己做得对,还不快感恩我?
过两天又有一则新闻,说某孩子被父母逼到上吊、跳楼了,又焦虑起来,怀疑自己是不是管教太过分,或是本来就松散没有在教育孩子的,有点庆幸了,证明自己也没有很差,至少留孩子一条活路。
够乱七八糟的。
结果有没有真正去研究过自己的小孩呢?
活生生一个孩子在眼前不去看,只看别人都怎么做,跟风,最后出问题了,就都是别人的错,不晓得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
自己的小孩是不是一块可造之才?可造之才不是一厢情愿的期望和幻想造就的。他有没有某方面真正的天份?或是天份不太足但有明显的兴趣?或是兴趣也有点朝三暮四但他有没有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展现出可进一步被操练的耐心和坚持的毅力?抑或,这个孩子是地球人口中,每五个就有一个的高敏感、抗压性天然低的种类?
可怕的是,当一个孩子非常有才华,有惊人的艺术天份,他就更可能高敏感,而且比任何人都更容易沉溺不能自拔,他要练琴,一天练八小时也不累,好啦,身为家长,你不用逼他练琴,但你受得了吗?你受得了真正的天才吗?写作的天才,他一天到晚看杂书,学校功课都用混的。当孩子真正有天份的时候,你就认为他的天份没意义了,读书考试才有意义。
你为什么不逼我和你为什么要逼我,两股不同的抱怨,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我们不是说,一定要顺着孩子天然的兴趣去放任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才好,也不是说,一定要严厉紧盯,只准许他们做父母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才好。父母有父母对未来的现实考量,成绩太差,书读不成,未来的确不好混,如果孩子有特别的兴趣,如何平衡就是父母的考验,一方面让他们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当的给予规范,不要太超过,还是要学习兼顾世俗现实的要求,否则你成为一个完全活在自己小小完美世界里的天才,路走不远,偶尔需要去做自己不喜欢但是对整体有用的事,不用做到完美,有做就好了。
平衡嘛。
未来整个生活都是平衡之道,我们谋生糊口,需要妥协折中的地方很多,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说自己不是很想说的话,这些都是要学的,从小一点一点学起来,那不是叫做假,那叫进退有度。
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两者都不能避免,两者都必定存在,我们要练习的是态度,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喜欢和不喜欢,而不完全受制于个人喜好和情绪。
这也是“带孩子”。
带孩子不只是喂奶喂饭,把屎把尿,孩子会长大,长到半大不小的时候,不用你喂饭了,不用你擦屁股了,接下来就不用带了吗?法定不是要带到十八岁吗?
带什么?带出一个应世的态度来。
我们自己都不会的话,就很难了,就会被各种现象和别人的胡说八道牵着鼻子走了。
延伸阅读:练葵芳专栏《练达人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