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河足挂齿

《寄生上流》扬威奥斯卡:是昙花一现的寄生,还是从此盛放的新生?

几乎没有人想到,第92届奥斯卡颁奖后最大的新闻爆点,并非是怪咖Joaquin Rafael Phoenix凭借《小丑》终于拿下影帝,而是《寄生上流》从北家开始吃糊,连庄之余,还杠上开花。

原本入围6项的《寄生上流》,放在提名名单中根本毫不起眼——《小丑》11项;《从前有个好莱坞》、《1917》及《爱尔兰人》入围10项,就连《兔嘲男孩》、《小妇人》及《婚姻故事》也一样入围6项,加上是外语片身份,除了在最佳国际电影(前称最佳外语片)有赢面之余,其他奖项根本属于陪跑。

这并非意味着《寄生上流》无实力,而是在美国演艺界最有权威性的颁奖典礼,种族与语言像个打不破的透明天花板,就连李安好不容易二度拿到最佳导演的《断背山》与《少年Pi的奇幻漂流》,当届最佳电影却颁给其他更能代表美国社会的电影,可想而知要在奥斯卡拿大奖,很多时候并非凭借电影单纯的艺术性,还有更多难以明喻的潜规则在作怪。

不过,2020年奥斯卡却开始“转死性”,颠覆了传统的游戏规则。当宣布《寄生上流》拿下“最佳原著剧本”,当时奉俊昊已带着一脸懵上台领奖,拿了“最佳国际电影”之后,他笑称可以开始喝酒庆祝;没想到最佳导演喊出“奉俊昊”的名字时,他已有点不可置信(相信大多数观众的心情写照恐怕也与他一样),直到最佳电影由《寄生上流》夺下时,我想这应该就是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最美丽的彩蛋。

而“奉俊昊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也将成了现代版毫无期待下拿奖拿到手软最好的Gif File。

《寄生上流》夺下4个奖的意义,不仅是“4个大奖”而已,而是凭借“提6中4”的超高中奖率,超越了原本入围比它多的美国电影,逆转成了最终的大赢家,尤其最后打败英美许多颁奖典礼的最佳电影得主《1917》,最终成了所谓的首部非英语片得主(其实2011年法国出品的默片《大艺术家》也曾得过最佳电影),这已经非侥幸可言。

“从此亚洲电影出头了,奥斯卡终于一视同仁了!”有人针对这次的得奖名单做出如此结论。严格来说,这句话只对一半。

先说说为何《寄生上流》能拿下那么多大奖。自从2016年奥斯卡被批“太白”,入围名单几乎清一色为白人后,2018的“Metoo”的性骚扰事件也延烧到奥斯卡,让奥斯卡开始改变游戏规则扩大投票权,不仅降低投票人的年龄层与扩大性别比例外,还广邀世界各国的电影人参与,这也逐渐改变了传统评审的“白、老、男”特质。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评审背景多元化,美国本土比例降低,国际元素相对提高,因此对比近20年前《卧虎藏龙》的年代,《寄生上流》的确在时间上拥有相对的投票优势。

同时,当年《卧虎藏龙》的投票机制与现今不同,当年入围最佳电影仅有5部名额,对比本届则有9部作品。而今年是奥斯卡从2009年增加最佳电影名额至最高10部后,平均素质最高的一次,简直是“死亡之组”。

尤其《1917》、《小丑》、《从前有个好莱坞》及《爱尔兰人》都各有忠实拥趸,每部电影的竞争优势都不同,没有谁拥有相对优势,因此《寄生上流》最后能拿到最佳影片,对手的票数遭到分散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

当然,《寄生上流》本身也争气。它虽然在去年获得坎城影展最大奖金棕榈奖,印证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但它又与其他艺术片不同,故事内容深入浅出,叙事技法幽默明快,而且里头呈现的焦虑议题放逐全球都能引起共鸣,奠定了它兼顾商业与艺术的竞争优势。

电影《寄生上流》。(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通俗中不失艺术性,美国影评人开始推荐背书,加上电影公关团队也非常给力,不断透过网络与平面广告制造声势,这也让《寄生上流》从去年尾开始累积威望,就算没有真正看过电影的人,也会知道有这部电影的存在。因此,这对于非经过内部讨论投票,而是透过个人喜好与印象(过往也爆出某些评审没看过所有作品就投票)作为投票标准的奥斯卡来说,声望高意味着间接赢在起跑线。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KPOP文化。

在过去两三年,韩国的防弹少年团BTS突然成了当红炸子鸡,透过整齐划一的刀群舞与强劲节奏的音乐,成功突破亚洲市场,将粉丝群扩大至欧美。很多人原以为他们只是PSY,走红程度只是昙花一现,不同的是PSY靠的是一首神曲走红,但防弹少年团凭借真枪实弹的表演实力,唱歌饶舌跳舞样样都行的整体配套,远远超越了目前欧美流行乐坛的想像,才让他们不仅连续几年拿下欧美音乐奖,甚至还上遍谈话性节目,进一步扩大名气。

韩国防弹少年团BTS与PSY。(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韩国的音乐成功输出,或多或少也提高了美国人对于韩国演艺势力的期望。换句话说,美国对待韩国影音的态度,已经不再仅是“亚洲出产”如此刻板,反而多了平起平坐的对等视角。对韩国的文化符号卸下戒心,这也可能间接转化成《寄生上流》的投票优势。

因此,《寄生上流》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整体亚洲电影的出头。就像我说的,目前对于美国来说,韩国电影有种独特的超然存在,而且在政治与经济上,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对韩国多了好感,因此若未来华语片想重演《寄生上流》的辉煌记录,一来除非中美关系改善,二来内容可能对了美国人最关怀的中国式人权问题,否则单凭故事内容与叙事技法来竞争,恐怕难度超高。

不过,就算《寄生上流》打破了奥斯卡那么多年来的缺口,未来几年也未必会有更多外语片能复制这个记录。只要熟悉奥斯卡的人都知道,它每年的得奖轨迹都不一样,今年颁给科幻片,明年就是音乐片,后来可能是剧情片或古装片。

简单来说,奥斯卡每年的风向求犹如钟摆效应,今年关注了这块区域,明年肯定会换路数,几乎很少同类型的电影会蝉联最佳电影。因此《寄生上流》今年能获得那么多奖项,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一点也不为过。

况且,我相信当今年颁发给一部外语片后,许多美国评审可能还是会反思纠结——到底要不要将我们举办的颁奖典礼成为全球电影竞争的舞台。

(图片来源:网络)

没错,奥斯卡虽然欢迎全球电影来竞技,但比起欧洲三大传统影展而言,美国人对这个奖还是有着某种执着,内心还是希望这个由美国明星撑起的颁奖典礼,依然能以美国电影为主(虽然这几年的确有改善)。所以,这个表面自由开放的华丽颁奖礼,私底下依旧藏着许多大美国主义的潜规则(这个苦李安最懂)。

简单来说,《寄生上流》一方面创造了奥斯卡新高度,但这个意外也可能会让美国评审开始谨慎,在未来外语片有份竞争的各个奖项中,多了“是否真的要给一部外语片”的顾虑。因此,《寄生上流》打破了外语片的魔咒之余,未来却也无形增加了美国评审某种国家主义的考量。

总结而言,《寄生上流》这次在奥斯卡夺魁,绝对并非如电影里贫穷家庭到了上流社会里寄生的虚幻。它有着本身强大高超的电影素养,就算三刷仍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我相信导演奉俊昊未来仍能拍出更好的作品(看过《杀人回忆》的观众应该会心一笑),所以这绝对不是亚洲电影昙花一现的缥缈。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若认为亚洲电影从此能在奥斯卡走着盛开的花路,我又有点保留。目前来说,亚洲电影都各有优势,无论是日本、印度、泰国或台湾,甚至是创作权已经进一步压缩的中国,每年都会有些令人惊艳的好电影,但这些电影并不完全适合美国人的口味,就算是当年日本拿下最佳外语片的《送行者》,里头的礼仪师就是美国观众普遍看不太懂的故事题材,因此也无法同时入围最佳电影。

不过,我一直都在说,奥斯卡颁奖典礼并非是全球电影界权威,获奖自然值得开心庆贺,但没得到也不用难过。这毕竟只是大多数美国人的观影口味,而且里头多少还是得兼顾商业考量,所以华人电影就算还拿不到,只是代表品味不同,而非关乎实际优劣。

只是,当《寄生上流》能成功突破重围夺得多个奖项,印证了韩国人的确在电影制作到后制行销都下足心思。就算是侥幸得奖,这份幸运的机率却从来并非偶然,而是经过许多努力刻苦才能达到的新生。

还记得1998年宣布破产的韩国吗?当初的寄生苟且,对比现在晋升至各个领域的上流胜利,再回想当年我国逃过经济风暴的侵袭,目前却仍纠结于种族与社会议题时,谁的“2020宏愿”更实在,高下立见。

延伸阅读:郭朝河专栏《河足挂齿》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2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郭朝河

热爱生命,喜欢经历。无论是影像或音符,都能欢欣与之共舞。不管复古或流行,能激荡灵魂的,都值得拥抱。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