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90后新兴的交友方式——你今天配对成功了吗?

据英国数据分析公司YouGov于2017年进行的调查显示,每十个大马人中就有三个正在使用或者曾使用交友软体,有52%的受访者认识“至少一对”透过交友软体结识的情侣。然而,交友软体的方便却成了一些人随便的借口,居心不良的人滥用软体去物色目标,让软体与“约炮神器”划上等号。难道交友软体真的无法用于扩大交友圈、寻找真爱?交友软体的用户都只为了约炮?

在没有网络和手机的那个年代,人们在杂志、报章留下自己的联络方式征笔友。那时,最美好的便是等待,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心思化为文字塞进信封,想象对方收到信会是怎样的心情,收到笔友回复时又迫不及待地撕开信件。

如今,科技淡化了等待的乐趣,甚至只要透过手机轻轻一扫,即可配对成功,有些人还因此寻获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尽管交友软体背负着许多恶名,却不能否认它的功用,《访问》访问了四对透过交友软体结识的情侣,由他们来告诉你他们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看法。

Li Wei和Aaron:“缘分很奇妙,这样都可以让我找到另一半”

四年前的某个夜晚,趁着大学假期回到家乡吉打的Li Wei闲着无事便找上朋友,却发现朋友正和人聊天。她一头雾水,想着“这大半夜的,朋友到底在和谁聊天?”朋友并没有多加解释,反而向她推荐了Tinder,告诉她玩了就会知道。

过去曾使用探探交友的她,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接触了Tinder,也因此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邀约她到夜店见面,有的不停围绕于性暗示对话,也有不少有趣的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她表示,遇到奇怪的人就要懂得拒绝,“我通常都会直接声明,我玩这个交友软体只是为了消遣时间罢了。”同一时间,面临期中考的Aaron也下载了Tinder,想要透过聊天疏解学习压力。

就这样,来自不同生活圈子的男女一同向右滑,配对成功。

操作方便的Tinder,让用户透过右滑来认识新朋友。(图片来源:unsplash)

那时候他们断断续续地聊天,谈话相当融洽,后来也转移到脸书继续联系。聊了好一阵子,来自槟城的Aaron打算到吉打和Li Wei见面,他表示愿意先见过Li Wei的父母,让他们放心并了解自己的女儿是和什么样的男生外出。但是,即将回到吉兰丹求学的Li Wei果断地拒绝了Aaron的要求。

诚如所有浪漫的爱情故事都需要一个锲而不舍、勇敢追爱的角色,Aaron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特意从槟城搭飞机去吉兰丹探访Li Wei,他亦再三告诉她可以携带朋友随行。Aaron的话让她放下了部分戒心,后来她在两个朋友的陪同下前往会面。

谈及他们第一次的会面,她坦言,“我很慢热,一直很害怕踏出那一步,所以见面的时候,我也一直强调我们还是做朋友吧。”然而,有了第一次的会面,他们也变得更加亲近,更为频密地联络,到最后决定在一起。

刚了解她透过网络认识了另一半时,父母确实有些惊讶,但他们都认为,女儿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都十分尊重她的选择。她笑说:“当时在校园里是有一点轰动,毕竟大家都没有想过可以透过交友软体找男朋友,所以他们都说缘分很奇妙,这样都可以让我找到另一半。”

会不会有人议论你们透过交友软体认识的真诚?她表示,大家都知道她的为人,自然会相信她只是单纯想要透过Tinder交友。事实上,她一直认为Tinder是像探探、摇一摇的交友软体,直到公开恋情后,经过友人告知,她才知道原来Tinder有“约炮神器”之称。在确定关系后,他们删除了Tinder,两人也在交往将近两年后正式结为夫妻。

Aaron和Li Wei在Tinder相识,进而发展为情侣,如今两人已正式结为夫妻。(图片来源:pixabay)

初识时,Li Wei在吉兰丹就学,而Aaron就读于马大;毕业后,当了老师的Li Wei和任职医生的Aaron也身处完全不同的圈子,因此如果没有该交友软体,他们几乎不会有机会认识彼此。不过,Li Wei仍不认同透过交友软体结识另一半,“认识朋友、打发时间都没问题,但是那种没有见面、纯粹网恋的话,我并不鼓励。”

她解释,“使用交友软体的话,一切只是他的片面之词,但是在现实世界见面的话,你可以观察他如何对待其他人,你就可以大概判断他的个性是怎么样的。”

李纤慧和梁维航:“如果没有它,我们完全不会认识”

李纤慧和梁维航交往约三年,两人透过交友软体goodnight认识,而他们的相遇也算是命运的安排。

毕竟,号称“唯一不以貌取人”的交友软体goodnight以声音交友为主轴,让用户隐藏姓名和长相来认识新朋友。用户只能在晚上10点到凌晨4点之间进行通话,透过随机配对与别的用户进行语音聊天,时间限制为7分钟。7分钟结束后,如果双方都没有按下爱心加为好友,就无法再次联系。

在遇到现在的男朋友之前,纤慧也有尝试和其他人对话,她笑说,“奇怪的人是一定有的,他们都爱聊一些怪怪的、色色的话题,通常这种都直接不理他们没有再联络。”后来,系统随机把他们俩配对在一起,7分钟后他们决定继续联系,聊着聊着便是三年了。

交友软体goodnight以声音交友为主轴,让用户隐藏姓名和长相认识朋友。(图片来源:goodnight脸书专页)

她坦言,从网友发展成情侣的过程需要不停地磨合,“一开始并没有想这样多,只是觉得相处得很愉快就开始了,那时候还没有很了解、很熟悉彼此,所以出现了不少摩擦、争执,但是现在就比较稳定了。”

谈及有些人对交友软体的偏见,她表示,“可能不是很了解才会往那种方向想,里面不一定都是坏人,还是有一些人是真心想要跟你交朋友、要聊天的。他们只是单纯聊天,不是有别的意图。” 正如她当初从来没有想要过用交友软体找男朋友,只是想要单纯聊天、交朋友罢了,“如果我们没有交往的话,我无聊时还是会使用goodnight找个聊天对象。”

正式交往后,他们一起卸载了goodnight,不过李纤慧也透露:“我们两个都很感谢这个交友软体,如果没有它,我们完全不会认识。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完全没有任何共同的好友,完全不会有认识对方的机会。”

Jemp和Huiqi:“我是幸运的那个”

谈及当初下载探探的原因,24岁的眼镜业者Jemp笑说:“它在我的限时动态出现太多次了,我一时无聊,想着要交朋友就下载了。”这是他第一次尝试交友软体,却很幸运地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Huiqi。

两人在探探的对话都围绕着生活琐事,日子久了也慢慢地走进对方的生命里。从网络世界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不害怕对方是坏人吗?Jemp表示,“我是男孩子,我觉得还好,反倒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女朋友,她说聊久了就感觉得出来我不是坏人。”

目前Jemp和Huiqi交往了将近一年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并不会刻意告知别人关于两人交往的经过,但是偶尔有人问起Jemp时,他还是愿意分享他们的故事,“知道我们通过交友软体认识后,大家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

探探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位置、兴趣爱好等信息,帮助用户结识互有好感的新朋友。(图片来源:探探脸书专页)

即使自己成功在探探认识了女朋友,Jemp依然不鼓励使用交友软体结识另一半的心态。他表示,有些人将交友软体当作寻找一夜情的工具,思想不够成熟的用户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他们的猎物,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对的人,“所以我是幸运的那个。”

Celine和Lawrence:“我带着交笔友的心态在使用”

2019年,脸书的约会功能在马来西亚正式开放使用。有别于一般交友软体随机配对的模式,脸书强调该功能是“透过你所喜爱的去寻找真爱”,他们根据用户可能参加的线下活动(event)和所在群组去配对拥有共同兴趣与喜好的用户,交往了约7个月的Celine(化名)和Lawrence(化名)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如果没有脸书的约会功能,他们认识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Celine还在求学中,而Lawrence早已步入社会了。当时,Lawrence因为频繁看见脸书约会功能的广告而开始尝试这项功能;Celine只是看见脸书右上角出现了陌生的心形图标,一时好奇便按下一探究竟。

对于Celine而言,第一次使用交友软体的经历是新奇的,也是忐忑的。她笑说,“我带着交笔友的心态在使用,虽然是交友软体,但从来没有想过和里面认识的陌生人有进一步的发展。”

有别于一般交友软体随机配对的模式,脸书强调该功能是透过你所喜爱的去寻找真爱。(图片来源:vox)

两人配对成功后,男方主动开启了话题,聊了一阵子便决定约出来见面。Celine坦言,自己也有些担心见面后才发现对方是坏人。然而,Lawrence在聊天过程中不时提起自己的家人、生活、工作,在她心里留下正面的评价。甚至后来安排见面时,他也主动提出让Celine安排在她熟悉的地区见面,“这一点让我感觉对方有在照顾我。”

至于会不会鼓励其他单身男女使用交友软体?Celine表示不会,她认为“以交往为前提使用交友软体,还是有遇上危险的可能性,毕竟在不知道屏幕后面的面孔之下,可能会用情过深、失去判断能力。” 对此,Lawrence却抱持了不同的想法,“其实这就是开拓交友圈子,不一定要以恋爱为交友的大前提去认识人。”

交友软件究竟是好是坏?

与陌生人谈天交友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模式,从过去的笔友演变成网友,甚至是如今的交友软体。使用交友软体的理由千百种:有人渴望拓展自己的交友圈,有人试图寻找情绪宣泄的出口,也有很多人仅仅是期待一段轻松而真切的对话。透过这四对情侣的故事,我想:交友软件本身并没有问题,一切只是取決于人心罢了。

与其质疑交友软体存在的必要性,不如学会保护隐私、自行防范,或许你也可以配对成功,成为下一个幸运者。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郑颖

拉曼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出生在吉打一个小城镇日得拉。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