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马来西亚政府,近两年,全球都在呼吁数码化(Digitalization)。然而,数码化和早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期风起云涌的电脑化(Computerization)又有何不同呢?因为两者皆需要用到电脑,两者的数据也是数位(bit)和字节(byte)。
简单来说,电脑化是将原本手动的作业程序转移到以桌面个人电脑(PC)来完成,比如当初报馆记者原本用手写稿,电脑化后变成使用个人电脑打字;这个转变淘汰了报馆的打字部。但更多的手动作业,如会计、绘图的工作,换成用电脑完成,让原本繁琐尤其是运算的工作交给电脑,增加效率,减少人手。但这时期的电脑化并没有真正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门框,数据仍是自囚一室,部门和部门之间大体上还是各自为政。
数码化的到来和其主要宗旨,就是为了打破这个门框,释放数据,让数据自由,从一个部门流窜去另一个部门,或多个去处,让原本闭窒的部门重现前所未有的生机,让原本无关的变成相关,创造更多的可能,生生不息,为各种营生创造更多的可能。
缘起及契机
为何人类现在才遇上数码化的契机?不是早五年或十年?
电脑化的风潮之后,互联网(Internet)科技在1996年开始引入马来西亚及全世界,电脑从独立运作的系统,到电脑之间的串联,以及网页的崛起,一下进入到资讯流通的科技时代; 网站和通讯科技沟通了全球。虽然如此,作为资讯科技载体的硬件,个人电脑从桌面(Desktop)到膝上(Laptop)再到笔记(Notebook),虽然携带越来越方便,实际上还是人机分离,没有多大改变。直到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智能手机(Smartphone),电脑与手机真正结合,人人手不离机,“电脑”逐渐变成了人体衍生的一部分,才带来了另一波天翻地覆的改变。
如果要简单区分1996年之前和1996-2020年的电脑科技转变,会发现1996年之前的资讯或电脑科技,主要是为服务企业Business to Business(B2B)而生,从五十年代的IBM Mainframe大型机服务超大型企业,到六、七十年代的Mini Computer小型机服务中型企业,到八十年代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服务中小型企业,电脑世界的眼中其实没有个人,只有企业。
1996年过后互联网的来临,再到智能手机时代及4G通讯,电脑世界的眼里才逐渐看到个人。这个时期电脑科技的发展,以注重个人Business to Consumer(B2C)为主导,我们可以看到服务个人的资讯科技百花齐放,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则不再受到青睐。科技的巨头也从服务企业为主的公司,如SAP、Oracle,甚至于微软,逐渐转成了以服务个人为主而迅速崛起的公司如脸书、亚马逊、Uber、Netflix、阿里巴巴等等;这些科技公司的特点是不贩卖科技产品给终端用户,而是通过人们使用其科技平台的服务而获利。
那2020年以后的科技发展呢?我的看法是,伴随着5G通讯技术的到来,电脑的世界又会在弯道超车,从个人转向了企业的发展。有一种流行的说法,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就是个人面向Business to Consumer(B2C)到企业面向Business to Business(B2B)的转移。
为何会有如此一说呢?第一,3G到4G、图像到音频、视频及串流服务,其花枝招展的程度几乎已经达到最大满足于个人需求的极致了。往下走不过是更快、更逼真的虚拟技术。而苦闷了25年的企业科技,也因为5G的到来而有了解放的契机。既然未来是企业科技发展的契机,企业也必须适时掌握这个转变,抓住其中精粹,储备能量,才能出奇制胜,为往后二十年改变社会的大未来创造更大的成就。
可以这么说,数字化或数码化这个词是为了企业而设计的;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这个词,也是。虽然云计算对于个人来说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因为只要是为个人服务的技术,基本上都是采用云计算,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要将公司内部的服务器(Server)尽量减少或剥除,将数据上云,却是新的尝试。
会强调云计算,是因为没有云计算,就没有企业的数码化。5G到来,也是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腾飞的时代。所谓物联网IoT,就是在物的身上装载了各种感应器(sensor),收集在地的各种数据,联上网,以在云端进一步分析、处理、转化成有用的成果或启动下一步行动。因为95%的运算工作可以转移到云上处理,物本身反而可以做的简单,因而降低硬件成本。
想想,物联网在B2C时代的发挥有限,因为个人应用,一机在手,已经完成九成以上的个人所需,再下来就只剩下个人穿戴设备而已的物联网。不像工业或企业用途,变化万千,需求各异,物联网及5G的来临将加速推动工业4.0。
社会重组的范例
我们提到,即将来临的5G会让B2B的模式起飞,也是万物联网的爆发期,改变各行各业的营运模式,把以往互不关联的事物或企业变成相关,各种新的生态系统圈Ecosystem(B2C着重建立平台Platform,而B2B着重建立生态系统Ecosystem)跟着崛起,最后造成社会结构性的重组。
我们单单以无人驾驶为例,如果无人驾驶的时代来临,人们就无需再学车拥车,卖不动太多车的汽车制造商就必须减产瘦身,也必须自营网约车。
由于路上的车祸也不再是人为疏忽,所以保险行业的投保对象将转移;而商场、办公楼及住宅区也因为人们无须拥车和停车可以腾出更多及可应用的空间,也造成整个建筑行业的面貌改变,最后是新型城市的形成。当然道路和交通规则也因此必须重新规划定义等,这都是社会结构的改变。
这也只是汽车领域,把驾驶员拿走就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其他行业呢?
工业的未来发展模式
从工业时代,到资讯科技时代,再到未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或AIoT时代, 其中重大的变化是:工业造就了量化生产(Mass Production)的时代,资讯时代讲求个性化(Personalization)的生产需求,而在人工智慧时代,则可以快速有效的满足大量个性化(Mass Personalization)生产的需求。
如此趋势也表示,工厂与客户的最后发展是零距离的一个整体。要缩短这个距离,不只在生产线(从自动化生产转变成智能化生产),在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在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在人力资源管理(Workforce Asset Management),在各个领域,AI的成分也要越来越高,而且需要高度整合,发展到最后,可以预见,到时工厂已经很大可能不再是工厂,而是不折不扣的IT公司了。
企业数码化之路的大方向规划
几项思考重点:
(1)后端必须是云计算为基础,以方便搭建各种企业的生态系统;
(2)当涉及了云, 则需要确保云解决方案及其提供商拥有符合云及数据安全的资格及相关的国际认证如ISO27001;
(3)5G既然可以改变社会结构,企业必然也会顺应社会变迁而改变企业内部结构,因此各个专业系统或者子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并提供可对接的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
(4)新系统的确认不能只是够用就好,必须能跟得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5)数码化必须是从未来的可能性发展出发,从而规划今天,历史只是作为参考;
(6)智慧型企业,需要不断的往AI靠拢。
企业数码化的主要模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根据数码化专家Anup Maheshwari在其《Digital Transformation – Building Intelligent Enterprises》一书提出看法,企业数码化基本上的主要模块如图所示:
Anup开篇说到,云是企业数码最基础的平台,因为云展现的弹性、可扩展性、易获取性,也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没有了云作为基础平台,企业无法进入到数据层去进行大数据分析。
以上企业数码化的模块是根据企业的特性和需求来规划实施。比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不普及,可能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暂时省略,直到有可以融入企业的应用出现,才再考虑。
例如社交媒体的应用,因为社媒本身必须带有一定流量,所以不适合企业自营社媒平台,而只需要借助现有的社媒平台如Facebook、Linkedin发挥企业的对外沟通和影响力等。由于它牵涉了企业的公关文化和发展侧重点,如果企业基本上是B2B,或聚焦在工业产品,而非消费商品,社媒的应用就没那么重要,或者只需要善用一些特定社媒如Linkedin,作为人才库的搜寻和补充。
当然,图中的模块有一些是顺序的,如模块中的云必然是起点,而大数据的考量也应该是先于人工智能。
在企业数码化的过程中,也没有一定必须是从特定的部门先开始。它可以是生产部,也可以是人力资源部,或仓库物流,也必然牵涉以上提及的一些模块,例如手机App的应用,是部门之间、上下属之间、客户之间,甚至于对接供应商之间更好的实时沟通、审批、申报、通知的桥梁。
既然那么多可能性和弹性,那要如何进行数码化呢?我建议任何现在及未来要进行安装的新系统,可以参考以上的科技八大模块作为参照,但并不强调一个系统一定包含所有以上主要模块;但建议必须检视以确定新系统符合5.0所提到的六项思考重点。
结语
面对资讯科技一日千里,许多企业主的苦恼是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觉得它重要,但又一知半解,不知该如何下手。其实,对企业主而言,懂技术并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抓住资讯科技的观念和发展脉络,以及它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对照企业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就比如,以往企业的电脑部门是系统的维护部门,负责确保电脑的软件、硬件、数据库及网络正常运作;但在新时代,如果电脑部门还停留在系统维护的层面就已经是不合时宜。今天的电脑部人员必须能参与公司运营,例如怎样数码化营销公司产品,怎样使公司制造的产品更智能,处处都有资讯科技着墨而变得更灵活高效的痕迹。而当系统上云,硬件、网络、数据库等都不需要内部电脑技术人员维护了。
因为数码化,企业得以减少维护型员工,而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增加智慧型的员工,才能驾驭人工智能的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