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接受的是新式教育,但是教导我和妹妹做人处世非常传统。“长幼有序”是我们家大小都遵守的规则。换句话说,孩子听父母的,弟妹,当然就要听兄姐了。
我小时候,外婆跟我们一起住。根据爸爸立下的另一个家规,就是孩子只要看到老人,不论手上在做什么,都得立刻放下,并且站起身来表示尊敬;如果他们有所吩咐,我们更要马上帮忙完成。爸爸没有读过《弟子规》,可他把“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的这一套规矩发挥的淋漓尽致。我和妹妹从小就依这样恭敬外婆和长辈,发现比起其他孩子,他们也特别疼爱我们。
在我们家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等爸爸一起吃晚饭”。爸爸没有回家,晚餐就不上桌;爸爸没有上桌,任谁也不能开动。妈妈说爸爸为家辛苦,如果我们不愿意忍耐一下就先行吃喝,让爸爸一个人对着残羹剩肴,实在太说不过去。妈妈个性温柔,管教我们一向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我们在她谆谆教导之下从无二心。所以耐心等待爸爸回家,等到他上桌后,才一起快乐进餐,我们从来没有以为苦过,现在回想,也觉温馨 。
有了孩子以后,我在家里也继续这个传统:除非丈夫有电话说晚回,或是不回家吃饭,他们也像我小时候一样,要等爸爸回来才能上桌吃饭;而兄妹间相处,也是小的要听哥哥姐姐的话,哥哥姐姐也必须要爱护照顾弟妹,让弟妹敬服。
我对儿童教育一向有浓厚的兴趣,中外的书籍读了很多,教育机构观摩了不少,甚至后来自己还开了教育中心,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不过我到今天还是觉得为人父母,可以用新式的方法教导孩子知识,可以疼爱孩子,或是像朋友一样分享对周边人事的看法,但是传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长幼有序,在家庭教育中,还是不能或缺,毕竟尊敬、体谅、孝顺、友爱,还是我最欣赏的育儿美德。
我的儿女从小就看到我在父母面前怎么当孩子,在妹妹面前怎么当姐姐,因此我不需要多说,他们也知道他们在家应该怎么去做。等我孙女出世了,由于她跟我特别亲,我想来想去,决定“越俎代庖”希望她也能够从我们充满爱与尊敬的家庭环境下得到启发。
孙女三岁以前跟父母住在国外,几乎没有见过我的爸爸,所以当她第一次看到身材高大面容威严的太公公时,马上吓得躲到我背后,连头都不敢抬起来。怎么办呢?只好利用爸爸看电视时给她机会教育。我对孙女说,“你知道太公公是谁吗?”她张大眼睛看着我。“她是奶奶的爸爸耶。”她看看坐在远处的太公公再看看我。
“你爱你的爸爸吗?”她用力点头。这话其实问的多余,她根本就是爸爸的小棉袄。
然后,我笑着对她说,“你爱爸爸,我也爱爸爸。奶奶真的希望你爱奶奶的爸爸呢。”我充满期待地对她说。
她转过脸去看了看,表情已经轻松多了。
“等一下跟太公公握握手好吗?”她犹疑了一下,
我赶快说,“没关系,你试试看,什么时候都可以。”她笑着点点头。
吃饭的时候,我从厨房里让她帮忙把炸鸡一盘盘端给桌上每一个人。我跟她说,“谁年纪最大就先给谁”,她环顾周围,战战兢兢走到爸爸跟前,轻轻把盘子放在爸爸面前就马上跑回来。我给她比了大拇指,她有点得意的笑笑。从此以后,她知道在我们家,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要先给太公公。
吃完晚饭,爸爸起身要到客厅去看电视。于是我和妹妹站起来搀扶走路越来越缓慢的爸爸。我一边扶爸爸往前走,一边对还坐在餐桌上的孙女说:“拜拜,我们送国王去皇宫了。”她听了哈哈笑,马上跳下椅子跟了过来。爸爸看到她来,把手从妹妹手中抽出来交给她说:“我想让我的小宝贝牵!可以吗?”
小孙女看看我,看看太公公,终于伸出了手,和我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把爸爸送到了电视机前他的宝座上。从那次以后,只要跟爸爸同桌,搀扶这个工作,任何人都不能抢,而她做多了驾轻就熟,最近还收了她堂妹当徒弟,两个人搀着太公公一步一步向前走,啊!那真是美丽的画面。
儿童教育学家认为,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养方式,不但影响他的待人处事,也成就他一辈子的人格特质,教导孩子不难,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希望我们为人父母的都从自己做起,把美好的一切,一代代延续下去。
延伸阅读:永乐多斯专栏《婆婆妈妈》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