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孩子成绩不好,需不需要安排补习,尤其英文和马来文。
我自己小学时代参加过补习班,中学以后就完全没有了。大学回来后在独中教书,也教过补习班。持平而论。补习班对学生还是有所帮助的。
十多年前,吉隆坡甲洞有一位数学老师,专职补习,一个星期开办近20班,除了收入可观,学生也获益良多,口碑极佳。这位老师要求严格,用心监督,很多学生数学几乎起死回生,我很佩服。佩服是因为这位老师真的把教书当作职业,而不是服务业。
后来很多恐龙家长的出现,对这位老师的教学造成很大干扰。很多学生有恃无恐,不愿配合要求,老师也无力回天。后来班级减少,盛况不在。
我自己开办学习中心的前期,是有提供补习,可是很多孩子在上课时没问题,写作业和考试时却忘记所学,我一度非常怀疑补习的效果。在不断改善教材和教学方法之后,情况仍然没有多少改变。
我开始改向学生着手,反复询问他们的读书习惯和方法,尽量更巨细靡遗的了解他们的问题。出乎意料的,学生们的学习成效竟然慢慢提升。必须说明的是,补习班一般2个小时,我正是利用这2小时去探究学生的学习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并没有在补习的2小时中复习到什么课业,可是学习成效却大幅提升了。
孩子学习成效的提升,关键到底是什么呢?
关键在于学习方法和习惯。
很多孩子纵然上了中学,仍然无法建立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这真的是无法想象的。很多孩子学校上课靠看和听,温习时只用眼睛看,连基本读书五道都无法应用到一半。真正原因是懒散!
读书五道:眼耳口手心,一起交替运用,才能达到“专心”的程度。孩子无法达到“专心”的程度,再好的老师也无法传授。
对孩子过度照顾,不敢要求孩子改善,不敢给孩子压力,造成过度依赖,无所用心,四肢不勤。孩子不能自动自发,不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无法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
没有学习方法,更加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这件事,原本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持之以恒,久了就成为了习惯。有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如果孩子要精益求精,补习当然是有帮助,如果没有,补习也只是徒劳。
家长不知道其中原因,花大把钱找补习要帮助孩子,伤财事小,孩子蹉跎时间事大。
就像最近土著议程再起,其实拉近贫富差距是国家重要政策,扶持土著其实不是坏事。可是立国数十载,扶持了数十载的土著经济情况没有改善,是不是该想想有时未必是政策问题,是心态问题?
自助人助,事半功倍。自身不愿自强,多少补助都是枉费。反而造成更多依赖和懒散。
读书也一样,不改变坏习惯,不想靠自己,多少补习也没有,孩子反而更加依赖和懒散。
补习就像拐杖,用对了,能帮助健步如飞。用的不对,拐杖会让年轻人连走路都不会了。
说得很对,只是有一种情况的孩子例外,即是某些有轻微学习障碍的学生,通常考试在及格与不及格边缘,他们本身确实学习能力不强,并非由于依赖心态或学习习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