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仍抱着“病毒将在未来半年内消失”的希望,如今可以打消这个念头了,因为根据《彭博新闻社》日前刊登的报道指出,疫苗与新变异病毒之间的竞赛不会在未来半年内就宣告结束。专家甚至如此建议:“为这些我们都已经经历过的事情,做好准备吧!”
譬如:学校将再一次关闭、已接种疫苗的疗养院老人会再度面临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医院将再次不堪重负、上班族必须再次自行权衡重返办公室的风险。
虽然比起去年,免疫率已有所提升,但随着各经济领域因无法承受更严重的打击而重新开放,学校、公共交通以及工作场所将会再次迎来爆发潮。这是因为,全球仍然有数十亿人尚未接种疫苗,完全消灭病毒的几率也很小,而在下一次爆发潮首当其冲的将是最为脆弱的群体,包括:新生儿、无法和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人以及已接种疫苗但保护力下降的人。
美国总统拜登顾问兼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博士(Michael Osterholm)表示,接下来几个月将会很艰难。
接下来几年会有更多的疫苗被研发出来,这当然对疫情有所帮助,但我们还是会不断看到高峰与低谷,而挑战在于,这些高峰与低谷的距离有多大?我们并不晓得。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这场名为‘新冠病毒’的森林之火将一直延烧,直到它寻找到所有它能够燃烧的‘人体木材’为止。“
换句话说,迈克尔认为,必须等到——所有人不是染疫,就是接种了疫苗,或两者都有,这场疫情才会完全结束。一些不幸运的人,甚至会染疫超过一次。
史上最严重的流行病—新冠肺炎
丹麦罗斯基勒大学流行病学家西门森(Lone Simonsen)表示,过去130年,5次有据可查的流感大流行,皆为这次的新冠疫情会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些蓝图。她指出,全球最长的流感爆发持续了五年,并且每两到三年间就会有新一波感染,一共会有两到四次的感染潮。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被视为历史上最严重的大流行病之一,如今才进入第二年,世界就已经“迎来”了第三波感染潮,而且第三波感染潮仍未结束。
她强调,新冠病毒是一种前所未有、新颖且传播度高的病毒,如今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已超过460万,比起上一次最严重的大流行——发生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已是西班牙流感的两倍以上。
尽管英国、美国、俄罗斯以及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已相对算高,这些国家却仍然在跟新冠病毒持续“抗战”。西门森表示,这是因为接种疫苗虽然能够减缓严重病例与死亡率,但是病毒如今已“找上”了青少年与那些仍未接种疫苗的群体,导致这些脆弱群体开始出现严重病例,甚至死亡。
而那些接种率低的国家,大多数是在跟Delta变异病毒“作战”,才会出现病例大幅度攀升的现象。
西门森表示,根据过去的流行病历史,科学家一直相信病毒会随着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温和”,毕竟病毒必须倚赖宿主(Host)才能存活,然而,新冠病毒完全推翻了这个理论。事实证明,大流行可以变得越来越致命,因为病毒会不断适应新宿主,不断地变异。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9月2日的公告表示,目前仍然存在的变种病毒共有9种,其中包括强度层级最高且必须关注的4种变种病毒,如起源于英国的Alpha、起源于南非的Beta、起源于巴西和日本的Gamma、起源于印度的Delta以及强度中层的5种变种病毒,如起源于巴西的Zeta、起源于印度的Kappa、起源于秘鲁的Lambda、起源于美国的Lota、起源于哥伦比的Mu变种(又称B.1.621)和不确定起源地的Eta,此前还有Epsilon、Theta等。
疫情何时会结束?
据《BBC》报导,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很可能将与人类长期共存,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新冠肺炎基本上没有可能被完全消灭或是根除。而利物浦大学传染病临床医学讲师汤姆·温菲尔德(Tom Wingfield)认为,“零新冠”的目标基本上不可能实现,但局部地区消灭新冠病毒是可以做到的。
牛津大学医学史副教授查德斯(Erica Charters)则认为,就像之前的大流行一样,新冠疫情在不同的地点,将有不同的结束时间,这是因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的抗疫政策。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Michael J. Ryan)于7月19日就曾经表示,“我很想说它会在2021年结束,但我真的不这么认为,如果我们真的很幸运,2022年我们就会控制住它。”瑞安强调,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可能会更早结束大流行,如果各国确保将疫苗公平地分配给较贫穷的国家,实行社交距离并为医院提供足够的资金,那么新冠疫情可能会更快结束。
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大流行并不会在半年内结束。专家普遍认为,必须要等到全球人口的90%至95%已接种了疫苗,或因染疫而产生抗体,这场疫情才会受到控制。
然而,根据Our World in Data数据网站,截至2021年9月12日,全球人口仅有30%已接种完整疫苗,距离全球人口90%至95%的目标还远远不够。
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新冠疫情仍然是一场“持久战”。面对诸多困难与分歧,世界仍在寻找“解药”的路上。与此同时,我们能够做好的是——接种疫苗,保持社交距离,不能看到病例下降就掉以轻心,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对待疫情,还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同时加强防护,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