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始终是打开话题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开放平台连接人与人跨界的对话,刺激思考接触人与人细腻的内心。
过去十几年一直都在讨论、琢磨、实验、尝试观众开发与观众连接这回事。经营原创孵化室艺文空间的一段日子,实践了各类不同的冒险,透过不同形式和对话串联观众。记得好几年前澳洲一位艺文管理同仁曾经跟我说过他并不支持使用“观众开发”一词,倒是比较倾向于“观众连接”。自此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其中的细微差异,在用词上务求精准到位。
观众开发和连接是艺术文化管理之中非常重要而且极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在艺术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化,我们目前处于高产出高消耗量的时代。这种现象一方面对于艺术工作者特别友善;另一方面同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挑战。着重于现场性和群聚的表演艺术类别,在疫情来袭期间更是蒙受巨大威胁。艺术家努力把创意超前布置,想透过互联网破除隔阂需要的不只是创意思维, 肯定还有科技的辅助。表演艺术进行网上观众连接的努力和尝试,正面对着其他行业的冲击,包括电影、电视、动漫等;这些活动在网上就可以轻松愉悦享受其过程,最主要还有其商业操作支撑,消费价位相对负担偏低,显得表演艺术更加遥不可及。
理想上表演艺术附属政府补助之下运作,做为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标之一;在教育及医疗之外,提供人们身心灵满足的其中一个输入选择。这样的情况下,表演艺术内容应需尽可能多元化,为观众不同的偏爱和口味提供更多选项。当然我们也无法忽视商业运作之下艺术文化的存在价值,尽管商业操作往往多以量为获利的优先考量。如果对比商业运作,我们也许可以用“市场开拓”一词来对比“观众连接”了。
无论是”市场开拓“或者”观众连接“,艺术文化相关推广跟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共通性就是策略,必须有规划性的针对特定的群体找到该艺文项目的受众。目前马来西亚的观众连接情况大多处于艺术家本身独立运作,或者由艺文团队单独运营,规模扩充是一大挑战,资源运用也是另一项挑战。
营销大师Simon Sinek透过他的许多激励讲座与课程非常清晰地解说营销黄金圈与销售的核心价值,这一点在观众开发和连接的努力中也是大同小异。一味本末倒置的迎合大众口味和受众市场的品味未必可以做到”量“的提高;只有回归”质“为核心的追求,艺术文化发展生涯和其作品才能历久弥新。
在观众开发与观众连接的各种尝试中,我们也必须理解作品受簇拥或受批评都是观众的自由,也是艺文环境健康发展的现象。毕竟艺术作品除了装饰性和娱乐性的作用,其本质存在还是为了提问,并非单一的给予答案。套一句表演艺术界已故前辈 Frie Leysen 的名言名句:低估是一种侮辱,苛求是一种尊重。
艺术作品如是,流行商品也如是。
延伸阅读:陈鱼简专栏《无终点站》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