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河足挂齿

单身者比已婚者更不懂得爱? 

“听我说,人生要结婚生小孩,你才懂得真正的爱,这种爱才叫圆满。”遇到某些已婚朋友,言谈间总是会有如此的温馨提醒。

语气听起来是关心,深层意义却像是惋惜。

说穿了,在他们眼中,单身者的社会认同地位彷彿“低人一等”。无论是因眼角高、缘分未满、外表或经济条件差等而找不到对象,只要一天不结婚生小孩,人生永远就是缺一角,离开人世绝对会带着遗憾。

哪怕墓志铭上镶着再多丰功伟业,生前努力回馈社会都好,只要单身,后人的耳语间总会有一声叹息,然后不经意带一句——要是有后代多好。

看似为世界失传一种优良基因而遗憾,骨子里却带着世俗偏见,觉得没有家庭或后裔的人,人生旅程就是缺少了一些爱,理解世界的方式就不能算完整。

没有经历过结婚生子,就不能体会情侣间的感受,并懂得疼惜小孩吗? (图片来源:unsplash)

慢着。亲爱的,你真的确定单身者经历的爱就肯定会输给家庭人士吗?以此类推,一生奉献给社会的特丽莎修女,她的大爱是不是就是虚伪?佛陀与耶稣的慈悲为怀,难道就是透过结婚生子后才顿悟的?

没有经历过婚姻生子,就不能体会情侣间的感受,并懂得疼惜小孩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

对我来说,爱就是爱;差别在于大爱还是小爱,对象是自己、家人、朋友、伴侣,或全人类而已。

没错,按照表面逻辑来说,步入婚姻后,像是能拥有一份更有深度的爱。尤其是有了亲骨肉后,看着小孩身上流着你的基因,大多数人会转变心态,从本位主义升华至利他主义,所有事开始以小孩的利益为导航,人生看似走向完全奉献的大爱格局。

但别忘记,三人行必有我撕焉。只要有人的地方,绝对会有意见相异之处。

撇开夫妻间针对小孩的抚养与教育问题是否有共识,单是小孩从懵懂到长大成人期间,无论是无意识或有主见的阶段,必定会伴随着许多立场不同的冲突。而这些冲突,往往就是让原本“原生的爱”分分钟转为“后天的恨”的关键。

“放心,最后父母的爱还是会战胜一切的。”我听过不少父母都会如此乐天地说。毕竟关起门来就是一家人,血浓于水,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

告诉你,道理往往是越亲近的人越难说得清楚。越清楚的道理碰上亲情,就越有情绪勒索产生的可能。到最后,总会有这种结论——我是你父母,我是爱你的,听我的准没错!

很多看似奉献包容的爱,实际上却不懂尊重孩子的想法。(图片来源:pexels)

看似奉献包容的爱,实际上却只是一厢情愿,根本不懂尊重孩子的想法,没有耐心好好与家庭成员沟通。

最后,每个人困在家庭的假想世界,为了嘴里的圆满而扮演着各种非自己的角色。这种透过婚姻探索的“强势之爱”,稀罕吗?

相比起来,单身者若懂得自爱,把自己圆满起来后,再随心向外付出,最后呈现的大爱格局,往往不输给已婚者的爱。

至少,懂得爱自己的单身者,必然也懂得互相尊重——尊重每个人的自我养成个性,认同个体的兴趣喜好偏向,在彼此毫无情绪绑架的压力下,对于任何关系都抱着顺势随喜的态度。

这种爱,不就是各种宗教最后追求的慈悲为怀吗?

再说白一点。每次同学会叙旧时,谁是最有能量与耐心陪伴小孩玩的人?与另一半吵架时想要出来喝酒解闷,谁又可以随传随到?甚至在面对一些紧急状况时,谁是你觉得拨电打扰后,心里负担相对较轻的人?

是的,某程度上,单身者是最好的“工具人”。而这些工具人就算没有踏入婚姻,也还是拥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爱。

到最后,你会发现,爱并不局限在婚姻或单身形式;爱就是爱,单身者可以有大爱,已婚者的爱也可能很自私。

单身者若懂得爱自己,也会看见浩瀚美丽的风景。(图片来源:pexels)

前提是,不同形式的生活方式,都不要忘了爱。若走进婚姻后发现没了爱,就勇敢调整方式,先找回自己,爱自己。自己的能量饱满了,才有爱他人的可能性。否则在群体关系里,你若爱得不开心,相信我,其他人也绝对不会快乐。

相对地,单身者若懂得爱自己,也有可能会吸引相同磁场的人。就算遇不到对的人,好好自爱,你还是会看见浩瀚美丽的风景。

延伸阅读:郭朝河专栏《河足挂齿》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3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郭朝河

热爱生命,喜欢经历。无论是影像或音符,都能欢欣与之共舞。不管复古或流行,能激荡灵魂的,都值得拥抱。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