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如雷轰鸣,于是惊天动地——大马著名鼓团“手集团”举办的万花鼓宴国际鼓艺节“雷动”,周四(10月6日)晚正式在吉隆坡国家剧院敲响鼓锣,首场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落幕。
这是一众鼓艺表演者走过疫情的困顿后,睽违三年重启的现场演出。6组国内外的表演者接连为现场观众带来性质各异的打击乐演出,或刚毅或悠柔,或传统或现代,或灵动或诙谐;着实就像鼓艺节名称“万花鼓宴(Kaleidoscope)”,仿佛透过万花筒看世界,看到了鼓乐或打击乐折射出来的百般面向。
演出以手集团一团的〈花之击〉作为开场,鼓手们打赤膊上阵,以柔韧的藤作为鼓槌,展现刚柔并济的英武风采。
鼓,可说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出现得比弦乐、管乐都早。也许是因为鼓声的频率近似人类心跳,每一次鼓手的敲击所传递出来的力量,都能轻易撼动人的内心深处。而你可知道,打击乐也可以是结合诗意与数学的一种语言?
第二组表演者为Tyffin Box,四名乐手各自演奏南印度桶鼓(Mridangam)、北印度手鼓(Tabla)、小提琴和电子钢琴,呈现一部根据数学结构的音韵发想的作品。演出中,乐手们通过拍掌,以及“唱”出印度打击乐发展了数个世纪独有的一种音节语言,让自己的手与口也成了乐器之一。鼓的干脆、小提琴的悠扬,以及人声的纯粹,在灵巧的数学结构中互相押韵,谱出一段风格独特的旋律。
除了手与口,整个身体也可以是演奏的一部分。
手集团二团试图拓展敲击乐的极限,让表演从听觉延伸到视觉和动觉层面,探索声音与肢体动作的共通性,展现一个“听得见动作、看得见声音的虚幻世界”。表演者以浮夸诙谐的造型与动作,呈现一场带有黑色幽默的另类默剧——正身与影子时而和谐、时而冲突,那是对人们表里不一的暗讽,或是理想不符现实的荒谬感?
当代甘美兰独立乐团Gangsapura Gamelan Group成员接着以素白衣着上场,坐在木琴、古喇鼓等传统乐器后面,演奏三首旋律优美平和的乐曲。整个舞台又换了截然不同的氛围。
常驻加拿大的Ziya Tabassian是一名专研伊朗筒覇鼓(Tombak)的打击乐手,演出踪迹遍布全球逾40个国家。当晚,Ziya也分别以筒覇鼓和达夫鼓演绎了三首曲目,是唯一一个单枪匹马表演的乐手,纵使舞台画面显得单调,但仅仅用一面鼓和一双手,已足以展现鼓乐的丰富多变、自由奔放。
最后,人人人鼓剧场压轴上场,带来一静一动的两首曲目——〈焚〉与〈大红花开〉,引导观众驱赶心中的兽,再迎来花的绽放。鼓手们也将损坏的“锯鼓”(被锯剩表面和小部分身体的狮鼓)搬上舞台,这与他们在疫情中创作的〈焚〉这部作品的精神相呼应——当你拥有越少,能做的反而更多。鼓手们一面击鼓,一面大幅舞动身体,澎湃激昂,极具感染力。
“雷动”鼓艺节将继续举办至10月9日(星期日),除了以上六组表演者,观众也有机会欣赏灵魂震动、Dhol Ambassadors Malaysia,以及Baizam Generation的现场演出。这九组表演者将会在四天内轮番演出。国家剧场演奏厅内有售票演出,场外也有敲击乐工作坊、文创市集和研讨会等活动,让大众免费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