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河足挂齿

机智的抗疫生活

“为什么一直盯着我看?”一名乳癌中年妇女,毫不客气地质问隔壁床的老太太。

她刚满40,上天就毫不客气地送上新挑战。老公远在外国工作,她只能独立面对。手术后,自尊也被切割,纵然有人工物掩饰,却藏不住满腹的心虚与自卑。

复原期间,房里的老太太不时往这里看,盯得她心烦气躁。某个夜晚,当隔壁床的老太太再度把视线揪在她身上时,她终于受不了,冰冷地责问老太太。

纵然她已有心理准备,答案绝对是自取屈辱。

面对她的不太友善,老太太先是错愕,像是从未想过会有这种回应。

“我觉得你很漂亮,所以才会一直看啊。”老太太缓缓说着。

她不可置信眼前的这个答案。 “我也觉得你很漂亮,年轻就是漂亮的象征。要是我可以像你年轻20年,早就跟丈夫环游世界了。”斜对面的另一位老太太也笑着附和。

乳房被切除后,她仿佛觉得一无所有。心狭隘了,自然也断定外界的眼光充满恶意。孰不知,她自以为是丑陋的狭隘投射,落在老太太们的豁达人生里,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草原。

她哭了,我也擦了眼角;生命影响生命,不就是这么一回事。

重看韩剧《机智医生生活》,感动依旧。这部剧跟其他医疗剧不一样,没有勾心斗角,毫无利益纠纷。所谓的“机智”,就是在真实忙碌的医院日常下,还有一群怀抱梦想与温暖的医生,想方设法集结力量与资源,拯救每个在生死关头徘徊的生命。

《机智医生生活》跟其他医疗剧不一样,没有勾心斗角,毫无利益纠纷。(图片来源:搜狐)

但更可贵的是每个平凡百姓的互相勉励与扶持。有时医护人员忙不过来,医院资源僧多粥少,多少都会加重许多病人的心理负担。这时候,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或转念的,可能就只是来自隔壁床陌生的善意。

一句简单鼓励的话,或是彼此分享生命的故事,有时就是个关键心药,不止减轻病人动手术前的焦虑不安,甚至还能间接重建患者术后的自信与希望。

别以为这只是韩剧里才会发生的日常。近期大马疫情加重,确诊数字日日攀升,导致各大医院病床爆满。最惨的是,确诊疫情后并非要在家隔离,而是没有地方隔离。

近期接到某个朋友求救讯息,有个在吉隆坡工作的游子确诊后,合租屋友不仅立即不让他回家,连进门拿盥洗物品也不准外,家乡亲人也因成员庞大,担心会传染长辈,也禁止他回家。

打去各家医院与一些基金会,都说已爆满不收留,除非出现严重症状才能入院。基于良知,他也不敢去酒店留宿,担心会进一步爆发感染群。结果那个晚上,他只能在车子爆哭过夜。

幸好,这时代科技资讯发达,众人透过手机集结资讯互助,最终成功让这位游子躲在一处安全地隔离。

另外,有个游子确诊后,由于无法入院隔离,只能每天叫外卖解决三餐。虽然膳食无忧,但独居的他担心,万一某天症状发作无法求救,到时可能会孤零零死在他乡。

没想到,他确诊的消息传到邻居耳里。邻居不仅定时关心,偶尔把家里的食物递过去,有时甚至还传送讯息加油打气,让每天早出晚归工作的他,在疫情下感受到大城市里的小温暖。

你以为确诊后要隔离休养最痛苦?其实对许多确诊病患来说,被全世界遗弃嫌弃的感觉,才是无法想像的难过与孤单。

在目前医疗资源超载,医护人员分身乏术的时候,许多隔离病患难免胡思乱想。这时,一个善意的鼓舞打气,或许就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加速康复情况,这也不失为减轻整个医疗体系负担。

一个善意的鼓舞打气,或许就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加速康复情况,这也不失为减轻整个医疗体系负担。(图片来源:Pixabay)

《机智医生生活》里还有段对话特别有意思。

某个住院医生问见习医生,知道医生为何要说“不能保证”、“现在情况不清楚”或“还要继续观察”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吗?见习医生答不上来。

“因为医生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住院医生说。

他的意思是,有时病情太严重,与其把话说得太白,倒不如说这些模棱两可的话,并加上一句“我们会尽力而为”,这样至少病患与家人虽不懂真正情况,但可能会因为一句话就改变心态。

心态改变,病情可能就有不同结果。

面对着失控的疫情,医护人员身心俱疲,社交媒体却依旧闹翻天。我常在想,若更多人懂得机智同理,与其专注在各种口水战,不如发挥爱的纯粹力量,关心身边亲友与弱势人士。

虽然咱们都不是专业医生,但这段时间若能不分肤色善心互助,当个后门的医护人员扶住心灵,搞不好这场抗疫战结束后,也顺势可帮助这个国家排毒呢。

延伸阅读:郭朝河专栏《河足挂齿》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9 / 5. 评分人数: 1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郭朝河

热爱生命,喜欢经历。无论是影像或音符,都能欢欣与之共舞。不管复古或流行,能激荡灵魂的,都值得拥抱。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