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历史的记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文化传统相继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其全球价值。
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成功申遗,展现了全球华人团圆精神;东盟五国联合申遗的可巴雅(Kebaya)成为东南亚多族群文化和谐的象征;马来西亚的多元早餐文化则让世界看到了我国丰富的饮食传统,同时为乐龄社会的幸福生活带来了启发。
春节作为华人新年的核心价值,体现了“团圆”的重要意义。这个节日不仅是家庭聚会的高光时刻,更是长辈与晚辈之间传递文化的纽带。长辈通过烹制年夜饭、讲述家族故事,将传统融入家庭生活。对乐龄人士而言,春节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庆祝,更是连接亲情与自我价值的重要桥梁。
每一道年夜饭菜肴都承载着岁月的味道,每句新年祝福都寄托着美好的期望。这种尊重与呵护长者的文化理念,不应仅限于节日,更应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东盟五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和文莱)联合申遗的可巴雅,是东南亚文化交融的最佳例证。这种传统服饰不仅展现了多样化的设计美学,更体现了区域内族群间的和谐。例如,可巴雅结合了马来传统刺绣工艺与华人布料创新,使其既具地方特色又不失时代感。
对马来西亚的乐龄女性而言,可巴雅不仅象征优雅,还代表文化身份。它往往通过家族代代相传,承载了历史与价值观。可巴雅的申遗成功提醒我们,长者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值得更多关注,他们不仅是传统的守护者,更是文化记忆的活态载体。
相比春节和可巴雅,马来西亚的多元早餐文化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却同样意义深远。马来西亚的早餐文化正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文化涵盖了多族群的饮食传统,从椰浆饭到点心,从印度煎饼到东马糕点,无不彰显马来西亚社会的包容与和谐。
早餐不仅是饮食文化的体现,也是家庭与社区联结的重要纽带。对乐龄人士而言,早餐是一天的开始,也是健康生活的核心环节。虽然传统早餐美味,但为了符合长者的健康需求,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椰浆饭可减少椰奶比例,选用低脂配料;拉茶则可用无糖或低糖版本替代。这样的改良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助于长者保持健康。
此外,早餐还具有独特的社交功能。许多乐龄人士习惯清晨到咖啡店与朋友共享早餐,通过交流获得心理支持与情感慰藉。这种社区互动对预防老年孤独、提升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长者不仅是多元早餐文化的受益者,更是其传承者。他们掌握着许多经典技艺与动人故事,例如炭火蒸制糕点、调制拉茶的秘方等。这些技艺承载了文化的记忆,也是代际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鼓励长者参与社区活动或家庭互动,不仅可以传承技艺,还能增强他们的价值感与社会归属感。
社区可举办早餐文化展览,邀请长者分享记忆与手艺;家庭中也可通过共同烹饪,传递文化传统。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代际交流,也让年轻一代更深刻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从春节到可巴雅,再到马来西亚的多元早餐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提醒我们,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意义,更在于它如何融入并影响当下生活。对乐龄社会而言,传统文化不仅是记忆的源泉,更是人与社会联结的纽带。
通过对早餐文化的保护与推广,马来西亚不仅能为长者提供更多关怀与支持,也能让他们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感受到温暖与尊重。文化是社会的灵魂,而长者是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从生活的点滴中保护传统,也守护那些默默守护传统的人。
▌延伸阅读:张炳祺专栏《乐活系述》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