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 “台湾电影教父”的资深导演李行,日前因心肺衰竭在台北病逝,享年91岁,让电影爱好者惋惜不已。
我在六十年代少年时期已开始看李行的戏。当时大马戏院放映的中文片以香港摄制的电影占大多数,台湾片似乎难以分得一杯羹,直至柯俊雄和艾黎主演的《意难忘》上映,因主题曲大受欢迎,连映一两个月,台湾片才在本地杀出一条血路,陆续有来,打开了大马市场。
记得我第一次看的李行作品是葛香亭和唐宝云主演的《英雄烈女》(在台湾原名《还我河山》),由李嘉、李行、白景瑞三大导演联合执导,描写战国时期齐国大将军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有香港粤语片少见的彩色战争场面,我们这些“未见过大蛇屙尿”的毛头小子不禁看到哗哗声。
李行六十年代的著名电影还有王莫愁主演的《蚵女》和《哑女情深》,以及唐宝云主演的《婉君表妹》和《养鸭人家》。后者以养鸭农村为背景,另一部《路》则刻划修路工人与工程师儿子的关系,富有人文关怀。李行这时期还未走情情爱爱的流行潮流,而创出一条健康写实路线,传达传统亲情伦理道德,却不流于刻板说教,也兼顾到娱乐性,寓教于乐。他没有用青靓白净的英俊小生挂头牌,这两部代表作分别由“阿叔阿伯级”的葛香亭与崔福生担任首席男主角,让这两名“老坑”先后荣膺金马奖影帝。就连稍后以《秋决》赢得金马影帝那个获新婚妻子进入牢狱来与他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死囚欧威,也属其貌不扬之辈,绝非靓仔!
李行这时期的电影题材较为独特,同样描写寡妇,《贞节牌坊》的艾黎难耐寂寞难以入眠,凄惨到半夜爬起床来数豆子数到天亮,饱受煎熬,反映出“姣婆守唔到寡”本性。而《日出日落》里形象清新的朱丽华,却忠贞坚守与亡夫的深刻爱情,甘于“叠埋心水”持家教子。
那部别出心裁,由四位名气响当当之大导演白景瑞、胡金铨、李行、李翰祥各别执导一段故事的《喜怒哀乐》,当年也非常轰动。李行负责第三段《哀》的部分,拍出张美瑶这白衣女鬼感化仇家复仇者的淡淡哀愁。
后来李行也难免迎合潮流,拍摄商业爱情片,如《群星会》、《爱情一二三》等。七十年代中期,琼瑶的文艺爱情小说风靡东南亚,李行执导了多部改编自琼瑶作品的电影,全都叫好叫座,如《彩云飞》、《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等,把“淘气影后”甄珍捧得红上加红!接著再拍琼瑶的《碧云天》,换了林凤娇和张艾嘉上阵,也一样受落,张艾嘉还凭本片赢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七十年代下半期可说是李行最光辉的黄金岁月,连续几部作品不但票房大捷,还广受好评。《吾土吾民》描写抗日时期一所私立中学的校长和教师,在日军压制下忍辱维持学校运作,反映出深厚的爱国情怀。《汪洋中的一条船》本是小腿萎缩之台湾本土作家郑丰喜的自传,李行把它搬上大银幕,细腻刻划主角艰辛奋斗自学的血泪历程,赚人热泪之余,还带出一股不屈不挠的励志动力。文艺片俊俏小生秦汉脱胎换骨,以此角色荣登金马奖影帝宝座。
钟镇涛和林凤娇合演的《小城故事》,把一个雕刻学徒与弱质哑女在朴实小城的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惯演琼瑶式文艺片的林凤娇更脱颖而出当选金马奖影后。这两位偶像派接下来合作《早安台北》时已是默契十足,李行在此片忠实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台北影像,后来侯孝贤屡获国际大奖的台湾电影风格,似乎就是依循这种类似的路线。
李行大半生都贡献了给台湾电影,五十年代中期即开始摄制台语片,最后一部拍的华语片是1986年的《唐山过台湾》。他总共执导过四十多部戏,当中获奖无数,共有七部作品赢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包括《养鸭人家》、《路》、《秋决》、《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及《早安台北》。他个人则以《养鸭人家》、《秋决》及《汪洋中的一条船》三度荣膺金马奖最佳导演。此外,在1995年的金马奖颁奖礼也获颁终身成就奖。其荣誉之多,全台湾除了侯孝贤和蔡明亮,恐怕没有其他电影人能及!
他人虽去矣,但一生敬业乐业的不朽精神永在。不禁要套用一句拾人牙慧的话来夸赞他一句:李行,你是行的!
延伸阅读:李系德专栏《你係得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