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沸沸扬扬的穆斯林指南风波,在首相安华的表态以及雪州苏丹沙拉夫丁殿下的反对下已告一段落,而这件议题的核心人物,即掌管宗教事务的首相署部长纳因,虽然在这之后仍遭遇不少人批评,认为他已经不适合留在内阁,不过更多人在这个时候,其实开始将目标转向一个部门,甚至有学者还建议政府直接把这个部门撤掉算了。
这个部门,就是存在感极低的国家团结部。

当然,你说它存在感低,掌管这个部门的部长亚伦阿戈并不同意,因为根据他提供的数据,该部在过去总共办了730场跟国家认同、族群融合有关的活动,而且都取得成功。另外,这个部门辖下还有团结问题委员会(JPIP),甚至也主导了跨宗教和谐委员会(HARMONI),这些机关都会在近期开会探讨非常迫切的国民团结问题。
这个部门其实也有很多想法。他们目前已经建立了电子共识系统(e-sepakat),也拥有团结分析仪表板,特别是e-sepakat,这是团结部目前最引以为傲的系统,因为它可以供民众举报仇恨言论。
这个系统自去年中旬启用之后,全年共记录了231宗与团结相关的案件,其中103宗案件与宗教问题相关、89宗涉及仇恨言论、以及39宗案件涉及种族问题。
所以,说团结部没有存在感,甚至没有作为的,都是偏见。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数据和内容,对我而言,其实真的暴露出团结部的无为,因为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发现,这个部门的职能极为单调,策划活动是其一,搞协调是其二,然后其三,就是开会和记录问题。
与同是主导和谐委员会的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纳因相比,这个团结部的权限和职能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纳因所属不管部(without portfolio),这是连个独立部门都没有的部长职务,下辖没有部门秘书、没有总监,但每一次决策都是快、狠、准。我们以这次穆斯林指南为例,要不是纳因自己在国会说出来,谁能及时知晓它的存在?我们又怎能来得及阻挡这份影响深远的指南?
之前那个清真认证也是一样。要不是他自己在一场活动中突然提起伊斯兰发展局考虑强制推动清真认证,你觉得这个政策会不会在没有人阻止之下会一步到位?

确实,团结部是有很努力地提高存在感,但无奈,这些努力主要都是无关痛痒的。我就举例e-sepakat。记录了一大堆仇恨言论后,亚伦阿戈的说法是,会去跟资讯部探讨探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这已经是它的第三个以及终极职能:开会。
我是很希望,团结部能够开拓第四个更具体的职能,即具体解决问题。记录问题和找出根源谁都会,而且,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大家都了然于胸。

更何况,保守的种族主义分子,才不会理会团结部搞了多少活动,开了多少和谐会议,对他们而言,时机适合就出手,因为政权和选票才是最重要的,然后追随者就会跟着叫嚣,这种情况周而复始,屡试不爽,族群关系又会变得紧张,然后团结部就会在此刻消失。
真主袜和三明治风波,就是这样的,而且真主袜事件团结部谴责的,还是袭击商店的肇事者。当然,不是要团结部出面谴责阿克玛之流,最起码,可以主动出面喝止政治人物无限上纲。
所以,老实说,这个部门,确实没有啥具体而且有用的职能,最起码,它的职能是跟不上时代的,面对一个宗教保守主义崛起、网络资讯发达的时代,团结部仍遵循1969年建立时建立平台(策划)、找出问题(协调)、谈论问题(开会)的三件套,已经不合时宜。
要嘛整顿部门,增加在内阁里监督涉及全民团结政策的职能,要嘛,就把它打回2018年之前的原型,重回首相署降格为局吧。
▌延伸阅读:刘惟诚专栏《修辞立诚》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