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跟艺文圈的朋友提起文创这一门“谈论度很高但却还没看见有人闯出半边天”的行业,深入探讨下去,就会发现每个人对文创的定义不大相同。
有一些喜欢美术设计的朋友,做了一些木雕、画作、包包、陶器、布织品等作品,就在自己的网页或脸书上售卖,偶尔也会在创意市集开挡摆卖,赚一点点或亏一点点,也没有很在意,就抱着有人欣赏就是一种小确幸的心态——其实,这一类文创人为数不少,你说他们是孤芳自赏都好,但这也是一种文创方式。他们喜欢创作,欣赏艺术,享受美好事物,但却不大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文创作品,当卖得不好时,他们就会说一句:“马来西亚没有文创的市场。”
另一些喜欢美术设计的朋友,他们纯粹懂得欣赏,却不会亲手设计,但是他们拥有独到眼光,擅长营运、策划和做生意。所以,他们可能是策展人、文创店店主、书店老板、文化人、媒体人或生意人,这些朋友着手推广文创事业,当市场反应欠佳时,他们就会说一句:“马来西亚的文创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简单地说,很多懂设计的人却不擅于经营,他们只注重设计的美,却忽略如何经营自己的文创品牌。所以,直到现在,从事文创的人不少,但能够持续发展的文创品牌却不多。
无可否认,马来西亚文创市场仍需要努力开发,如果你问我有人懂得欣赏文创吗?我会回答:“人会不停追求更美好的事物和生活方式,文创就可以满足我们这一方面的欲望。”
台湾《小日子》杂志在短短几年间从亏转盈,社长刘冠吟功不可没,因为她秉持着一个经营理念:“想传达美好生活的理念,不在既定的主流价值上,但却在生活的细节和片段上,都有让人过得更好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她也想想证明文化和文创都可以赚钱。现在,《小日子》销路长踞畅销榜榜首,也在各地创立实体店,售卖周边产品,将《小日子》的精神传得更广更远。
日本“无印良品”生活品牌,同样是宣扬生活哲学简约设计理念,有人说每一位文青的衣柜里至少都有一件“无印良品”衣服。可能你会说这跟文创有啥关系,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无印良品”跟主流品牌相比的话,无论在设计美学或品牌经营上,在消费者的印象中,它像一股清流,提供了另一个不同的生活选择。
举出《小日子》和“无印良品”这两个未必贴切的实例,只想说明经营文创事业先要以一个品牌理念出发,不管你做的是一件陶器还是老字号饼家都好,不妨先从品牌创生做起,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做这一个文创品牌?”
那一天我问“天空音乐节”创办人李多吉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要做‘天空’?”
我觉得“天空音乐节”一连举办两届,在许多爱好独立音乐和喜欢创新的年轻人来说,“天空”已经是一个品牌了,如果要将这品牌持续发展的话,就必须为它设定一个品牌定位,你要带你的受众往哪一个方向前进呢?
“是要推广独立音乐?还是要鼓励更多年轻人站起来发声或发挥所长?追求梦想?”这是我给李多吉的一道问题,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
其实,对于任何品牌都好,最后的决定都是由领头羊为首是瞻,很多时候的成功或失败都取决于每一个决定或举动,即使出发点是多么的伟大,但执行时稍有差池或走偏,一样会将整个品牌带去满盘皆落索的结果。
有人问:“怎样将文创品牌经营起来?”我用接地气的说法,就是为你的文创作品说故事,说得愈简单就愈动人,愈容易让人记住,但重点是让人听了你的故事之后,他们会认同你的价值,对你的理念有所共鸣,持续下去,你的品牌就会深植在他们的脑海中。
我不大清楚马来西亚政府有没有资助本地文创事业的发展,如果有的话,那就别放弃申请的机会。可能你会说,政府的辅助金只会让特定种族申请,我只想说你申请后再来说这一番话也不迟,没有行动,等于空洞,说了都是白说。
当脑海中产品这问题时,我好奇再问:“文创一定只是做给华人市场吗?”
我再拿“天空音乐节”作为例子,如果申请辅助金时,说明举办目的是为了推广独立音乐,参演歌手或团队包括各大种族,这是否容易成事呢?音乐本来就是大同,任何形式的艺术都不应被限制或规范,当我们做文创时,脑袋所思所想也应如此,不然绑起自己手脚的人竟然是你自己,别说是文创,做什么都会停滞不前,如陷泥沼。
很多人在做文创的草创阶段时,都需要资金开启每一步,比如地方创生,更需要资金推广。我觉得这一点可以先从地方政府下手,再找私人企业合作,关于如何说动私人企业,那一份计划书就非常重要,如果遇上对地方创生有认知的企业公司就容易办,但却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那是什么一回事。可是,在商言商,他们最关注的是赞助之后,他们会得到什么利益?所以,只要在这点上让他们清楚看见那百利而无一害的好处,接着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容易谈成。
我看过很多建议书却花了太多篇幅去介绍自己的文创有多么的好有多么的伟大,但是大部份私人企业较想看见我们如何互惠互利,如何让我们从中得利,达到双赢。毕竟做生意的人不是白痴,他们也不想成为任劏任宰的水鱼。
另一方面,我发现很多做文创的人都喜欢单打独斗,意思是不想靠别人的帮忙,只想一个人一手一脚搞起来。但是,我倒觉得在这一个水深火热的时势,搞文创最好以联盟方式出发,一可以让整条文创链串连起来,相关行业都有机会发展,二可以节省资源和时间,集合多几个人的脑袋和手脚,加快目标完成的速度。
举例来说,每一年本地出版社的黄金卖书期就是在开斋节时举办的海外华文书市,如果这些出版社联合起来,不用等到开斋节才来办书展,以打游击方式进入人群中呢?与其被动,何不主动出击?先从读者的角度设想,他们喜欢逛书展是不是可以同时找到不同类型的书籍呢?读者的买气是否可以因此制造出来呢?
像红蜻蜓、大将、有人、魔豆等大小出版社,一旦联盟,几乎包办一大半的本地出版书籍,在大城小镇办一些小型书展,或跟教育局和学校联办,以一辆变成小书店的小啰哩走入校园,或跟媒体联合,在报馆、咖啡店或文创市场,举办小型书展和文化活动。
在文创这一条大船上,其实很多文化行业都是息息相关,老土的说法,就是众志成城,其利断金,团结就是力量。其实文创是死是活,就看做文创的人是一池死水还是一道活水,在我对文创的认知中,只有持续发展下去的文化产业才叫做文创事业,至于那些只是昙花一现的文创作品,很抱歉地说一声,那只不过是美术工作者永在怀念中的最美丽回忆。
延伸阅读:曾子曰专栏《发噏疯》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