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大师之雾

雪地上的叙述者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的一生充满传奇,也紧贴他经历不同时代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文学选择和对时局产生一种特殊的疏离感。他为世界文学留下丰富的文学遗产,特别是小说的创作、实验和不断追求突破的成果,以《雪国》这部长篇小说尊定了他在国际文坛的地位,这部经典作品更让他贯穿新感觉派到意识流风格的精华,以雪的意象,展现小说的美学、情爱,和生死观的探索。

他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他一生投入创作的选择得到莫大肯定,当时他是以《雪国》还有两外两本小说《千羽鹤》和《古都》成功荣膺桂冠,当时,在亚洲,只有两名文学家得到该奖,在他之前的是印度诗豪泰戈尔,在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个作家得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是第二位,相隔了55年后才与这个奖续缘。

左为川端康成经典小说《雪国》,文笔细腻,写尽宿命爱情主题。右为由台湾柏谷翻译的《川端康成极短篇》,1982年出版以来多次再重刷,成为经典。(图片来源:大块出版社、作者)

川端康成在青年时期,日本即开始展开军国主义势力,在1931年暴发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长达14年战争。不过,很微妙的,川端康成在这段烽火漫烧的战乱期间,他的立场没有像其他日本左翼作家,抨击战争,也没有刻意赞颂日本军国主义,而是把小说创作做为精神核心,如果以《雪国》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就可看出明显的立场,这部小说在1934年开始创作,直到1947年定稿,历经的13年期间,正是战争最惨剧的时期,小说家却一心一意书写一个东京知识识份子(岛村)在日本中西部新潟县与艺妓(驹子)和萍水相逢的女子(叶子)的纠缠故事,注定一场失败爱情的情节。

在战火连天之际,他选择以雪国(雪乡、雪境),用其成熟的小说技巧打造了属于大师心目中的雪的场景,可以说是雪地上的永恒的叙述者,不受恶劣的战事影响,而且,实际上,在这段时期(1941年),当时参与日本文学会受关东军邀请访问中国东北区,在行程结束后选择自费留下,也把妻子从日本接到中国,然后前往北京,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迁到日本。

左为由台湾野人文化出版的《一本读懂川端康成:诺贝尔奖得主竟如此情色!》详尽编录大师小说精彩段落、典故和背景,成为川端迷必备工具书。右为日本新潮出版的原文《川端康成掌上小说》,印刷精致。(图片来源:作者)

川端康成也用他的一生成就自己的文学宿命,他和日本另一名小说家三岛由纪夫是属于师徒关系,他是三岛由纪夫崇敬的文学前辈,三岛由纪夫在1970年11月25日因起义废除日本国宪法,推翻“禁止拥有军队”,倡导使自卫队成为真的军队,结果失败切腹自杀,当时很多日本作家赶到现场,但只有川端康成获得进入,这事件对川端康成产生很大的冲击,公开感叹:“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三岛由纪夫的自杀情况惨烈,起义失败后,按照日本传统武士道仪式切腹自杀,用短刀往自己腹部刺下,割出巨大伤口,肠子从伤口流出来,再由偕行起义的成员斩下头颅。在三岛由纪夫自杀后的17个月,即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其写作室公寓以煤气自杀,现场没有留下任何遗书,这两名亦师亦友的小说巨臂相继寻求短见,给后世留下许多疑问和感叹。

越来越多读者喜欢川端康成的微型小说,这是联合文学2022年出版的两本选集。(图片来源:作者)

无论如何,川端康成以一生传奇告别世界,但同样以小说保留给世界更传奇的故事。他的小说丰富多产,创作手法出奇制胜,敢以实验,可说是结合欧洲前卫的文学风格开启的新感觉文学派,除了长篇和中篇小说外,他也留下大量微型小说(日本称“掌上小说”) ,这些作品逐渐成为经典,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重视,从小说题材中可找到许多关于传统美学、神秘、忧郁底色、死亡和轮回的主题,展现明显的生死观和美学主张,因此,他一直是受读者推崇的唯美冷调的小说大师,像长居在雪地上的叙述者。

延伸阅读:方路专栏《大师之雾》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方路

原名李成友,六字辈,身兼记者、作家、诗人、摄影人、投身文学创作、教学与出版。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