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神级诗人痖弦(1932-2024)在诗坛创造了罕见的现象,以严格算计,他从事新诗创作和活跃发表的时间只有12年,即从1953年至1965年,随后就全神投入诗刊、文学杂志和副刊的经营,长达45年,在这段时间他见证了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和茁壮,参与了台湾诗界领引创作风潮的角色,一波一波协助带动文坛创作新的生力军。
虽然只有12年的创作生涯,但他的作品力求千锤百炼,形成经典,即使经历时代的变迁,他的诗篇仍让人传颂,成为许多研究生立论的主题。
他在进入编辑生涯后,单单在联合报就担任了21年的副刊编辑、主任,甚至升任副总编辑,具有实权地规划许多令人眼睛一亮的副刊生态,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把文学副刊推向高峰,可以这么说,他和当时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任高信疆,是副刊的造神者,以制作主题、引进创作和开拓新姿见称,为副刊建立了无法超越的水平。
痖弦出生在中国河南南阳,1949年17岁时在湖南参军,随后抵达台湾,进入当时复兴岗学院影剧系,毕业后分配到左营军队负责广播电台工作,对痖弦来说,这是重要的分水岭,在左营与另外崭露才华的诗人张默和洛夫相结识,并创立创世纪诗社,发刊现代诗刊《创世纪》,这3人组合更赢得“铁三角”美誉。
他在漫长的编辑生涯,人缘极佳,充满温情,在规划文学主题常为文坛带来惊艳,其中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力推极短篇创作, 形成风潮,而每年制作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专辑,更展现出他的文学魅力。痖弦在70年代,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创作中心,后进入威斯康辛大学学习,在2007年再应香港浸会大学邀请,参与“国际作家工作坊”,担任驻校作家长达3个月,在2012年获第二届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贡献奖,并刚在今年8月初获颁台北市文化局第27届台北文化奖得主。
他在12年的诗创作不算多产,除了早期的《苦苓林的一夜》《痖弦诗抄》《深渊》外,在1981年由洪范书店出版的《痖弦诗集》是最重要的著作,经历多年,成为台湾诗研究必读的经典之作,多次再版,后来在2016年由中国出版,风行一时。
他以一册诗集闯荡诗坛,几乎每一首诗都是极优秀的作品,以实验精神,带着对古典文学的影响,写出了对生命、命运的认知和许多社会课题的观察,其诗艺成熟,用词优美前卫,在当时甚至和洛夫一样,被纳入超实现诗人的队伍,打造了中国诗坛的超亮丽现象。
在多次接受访问时,痖弦常笑称自己是创作的“死火山”,不过,其诗长期影响后辈的创作风向,而在21年的文学副刊主编中,投入发掘更多优秀的作家和诗人。
从他收录在诗集中的作品,许多篇都带出成长的缩影,特别是出生在戏曲之乡的河南,从小喜欢看大戏,对音乐熟悉,喜欢民谣,加上长大后迷上古典音乐,使他的诗作充满音乐美感,除了诗作,他的散文诗同样取得很高的成就,包括1958年写的〈盐〉。其他成为经典的诗篇包括〈无谱之歌〉〈C教授〉〈如歌的行板〉〈深渊〉等,他虽然以痖弦为名,但为整个时代的诗坛和文学拨动众声喧哗。
延伸阅读:方路专栏《大师之雾》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