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明:这真实故事发生在疫情之前。当时候,我在新加坡从事临终关怀工作。)
70多岁末癌的男病人喜欢坐在他家门前的走廊。沉默的他,每天一大早就把拐杖放在一旁,坐在他钟爱的藤椅上,眺望对面组屋的风景。
“沉默”与“沉思”,是他度过晚年的生命哲学。
已经拜访他四次的我,今天早上,我从他家的洗澡间拿出他媳妇平常洗衣时惯用的红色小椅子,坐在他身旁;我决定和他一同看他所看到的风景。
我们话不多。
我们同坐,好久,我始终不开话题,他也安静得乐在其中。我知道他讨厌聒噪的人。所以,我保持安静,就让阳光打在组屋的光线、大风穿过树叶的声音,成为我们沟通的语言。
“以量叔叔,你看!”他孙女一把稚嫩的声线,划破了我们两个男人之间的寂静。
他的孙女和我很有缘。第一次家访和她见面时,8岁的她就很热情地教我编制纸星星。离开时,她送我一颗纸星星。我收下,回她一个灿烂的笑容。
第二次家访,她教我如何用纸张做成一个灯笼,还告诉我如何用玉蜀黍粉煮成浆糊。这一次,当她看到我和爷爷坐在大门外的走廊时,她前来,蹲在大门口的阶梯,右手伸出她做的另一个艺术品:“以量叔叔,你看!你看一看这个灯笼。”
这是一个用乐高砌成的灯笼。我摸摸她一头黝黑的短发:“你好棒哦!”
我转身看着爷爷随口对小女孩说:“你有没有和爷爷分享啊?”
我看着爷爷的嘴角开始上扬。我以为她和爷爷的关系很融洽,因此自以为是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她稍微皱眉:“爷爷是不和我们说话的。”
这样的答案让美好的氛围顿时变调。
她没有打算停下来:“爷爷常常坐在这里,都不和我们说话。嬷嬷就不一样了。”
我不想打断她,我同时也在意爷爷如何看待孙女在我面前的童言无忌。
坐在他们两人中间,我看一看爷爷:“可以让她在我面前说这些话吗?”
爷爷看着孙女,笑笑点头。没有脾气的他选择允许。我感谢他。
回头,我问小女孩:“这样哦,爷爷和嬷嬷,你比较喜欢谁呀?”
“当然是嬷嬷咯!”
“为什么呀?”
“我的嬷嬷很厉害的。她很会煮饭。她煮的饭很好吃。她很厉害,她看到什么,就会弄什么。她很厉害。不过她走了。她走了之后,爷爷就不再说话了。”
“哦,嬷嬷走了之后,你是不是也很伤心?”
她玩着她的Lego灯笼点头:“嗯。我不开心。”
“那时候,你几岁?”
“我很小。”
爷爷也加入我们的对话:“那一年,她4岁。”
小孙女说:“对啊。”
“那时候,你才4岁。你就记得这么清楚,你好厉害哦!”
她低头说:“我很miss我嬷嬷。”
氛围多了一份小女孩思念祖母的哀伤,我选择不接话。把玩着乐高灯笼,小女孩鼓起了勇气问爷爷:“爷爷,你是不是也很miss嬷嬷?”坐在藤椅上的爷爷看着她,点点头。
我问爷爷:“所以,你的太太去世之后,你就不说话了?”
他看着我:“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你和她是一对很好的夫妻。没有了她,你好像没有了整个世界。没有了太太,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爷爷轻轻地点了一下头,不想被我识穿,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内心的事实。
小孙女继续打小报告给我听:“爷爷不和我们说话的。妈妈和他说话,他骂妈妈。爸爸和他说话,他不睬爸爸。爸爸现在都不和他说话了,妈妈常常叫我照顾爷爷,可是他还是不说话。”
小孩把家里的互动说得清清楚楚。小女孩想付出、照顾爷爷的心情,想填补父母无法照顾爷爷的责任;而爷爷失去嬷嬷的孤单心境也是可以被了解的。这些双方都说不出的难言之隐,今天才说开。倘若嬷嬷在天之灵听到这段话,一定会很难过。
我选择沉默,不接话。两祖孙思念嬷嬷去世的哀伤逐渐浮现,我不想无礼地追问。
爷爷忍不住看着小女孩:“爷爷不需要你照顾,你还小,还需要爸爸妈妈照顾你。爷爷不需要你照顾的。”
我觉得爷爷说这一句话是很重要的。毕竟,当大人不再是大人的时候,小孩没有办法做回小孩。我希望小女孩可以听得明白这一句话背后的含意。
我问爷爷:“所以这四年,你都不太说话?”
“和谁说?没有人是可以相信的。”
我很想追问。可是基于小孩在旁,我很担心爷爷会说出他和他儿子及媳妇的一些代沟状况。我只好说:“所以,你必须要先相信一个人,你才愿意多说话。”这一次,他的点头稍微用力。
小孩说:“可是,你不开心时要告诉我们啊!”
对于小女孩的回答,我欣赏多于惊讶。在我的临床经验里,我早就不再低估小孩看待事情的能力。我很欣赏眼前小孩的真诚及勇气。
爷爷对着小孩笑笑。
我问小孩:“你喜不喜欢这样和爷爷说话?”
小孩笑笑点头。
“爷爷有没有和你这样说过话?”
小孩摇摇头,脸上带着微笑:“没有。我很喜欢这样的爷爷。爷爷这样和我们说话,我很喜欢。”
我看着她说:“如果你想对爷爷说一句心里话,你会说什么?”
看着她那炯炯有神的眼珠上下左右转了几下,我仿佛感觉到身旁的爷爷也和我一样;很期待她到底会说些什么。
她说:“爷爷,我们都很爱你,我们都会照顾你。”
我转头望一望爷爷。爷爷听到这一句话,很感动。我看到他的眼眶里开始堆积泪水。
小女孩说了之后,蹲在阶梯上的她玩弄自己的脚趾头,不小心差点跌倒。爷爷伸出双手抓住她,喊了一句:“小心啊你!”
差点扑倒的她咯咯大笑。然后爷爷抱住孙女,让她坐在他的大腿上。
我把刚才的对话停在这里。我知道再继续多说什么,都是画蛇添足了。我已经感觉到两祖孙的关怀开始流动。
稍微再聊十五分钟后,我站起来,和他们道别。准备离开之际,小女孩再送我一颗纸星星。我收下她送给我的第二颗纸星星,再一次,回她一个灿烂的笑容。
一个星期后,我和护士再次拜访这位男病人。
这一次家访,爷爷对媳妇做出特别的要求:“我想请阿量和Missy去吃新加坡最好吃的海南鸡饭。我很久没有吃了。”
我和爷爷、媳妇、孙女以及护士,五个人一同在餐馆吃了一顿美味的午餐。我们有说有笑,我发现爷爷的胃口特别好、言语特别多、笑容也多一些了。
准备离开前,我和护士站在餐馆门口等德士,同时也目送他们三人走在回老家的道路。孙女走在中间,妈妈以及爷爷在她左右并行。虽然他们都没有牵手,可是就是往同一个方向,一同走回家。
我的护士笑著问我:“你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的病人好像变成另一个人了。”
我从我的钱包里拿出其中一颗纸星星送给护士,我笑着回答:“这是他的孙女给我的,我转送给你。其实这完全不关我的事,那是他的孙女带给他的力量。”
看着他们三个一同走的背影,我想起了这一首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倘若天空能用来形容家庭,那么这一家里每一个成员都是天空里的每一颗星星。当每一颗星星都愿意闪烁,这个天空,不管有多黑暗,都会让人感到安心及宁静。
这个家的Little Star是这位仅有八岁的小女孩,她犹如一颗钻石高挂天空,愿意主动闪烁,让这个家其中一颗早在四年前放弃发亮的星星,再一次愿意展现光亮。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延伸阅读:冯以量专栏《就是生死》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