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平凡人生

每一个老年人都曾经年轻

有一些事,不是我们忘了自己曾经年轻,而是你忘了,我们也曾年轻,也曾有过年轻人的喜爱及不喜爱,如同今天的你。

岁月及人生,有如掷出去的回力标,转了一个圈,飞回来砸向自己。你在圆圈的一端,我们在圆圈的另一端,彼此相望。老年人看年轻人,常常想到过去的自己;年轻人看老年人,应该很少有想到年老后的自己。

这种看似不对等的关系,造化却有它的一双手轻轻抚平:每一个年轻人都会老,每一个老年人都曾年轻,年轻或老,只是一体两面,主体则是事物的变化,与我们最关切的,就是这一具肉身,以及塞满脑袋里的各种想法。

我们常说,年轻人比较开放,能够接受新鲜的事物,而老年人则较为保守,只一味守旧。你要相信,这只不过是刻板印象。且把“新旧”放到一旁,对于接受不同的事物,老年人相对的来说更有包容力、更有经验。否则,这数十年的岁月变化,是怎么走过来的?

他们可以安于年轻人领导的潮流之中,仍保有昔日的爱好及品味;他们有穿透事物的眼力,只需轻轻的一瞥,目光所及,就能在今昔的变化之间酿出感情。年轻人,当你已经习惯全世界在宠着你,你要知道,老年人有一种成熟的豁达,如同陈年的佳酿,时间越久了,那酒的层次越是上来。

你需要的,只是时间。而且,你相不相信,你所抱怨、担心的那些事儿,对于老年人而言,可能都算不上什么事。你终将会明白,如果,你在这个世上活得够久的话。

甚至是,你会在变老的过程之中,发现到老年人并没有急于把自己的那些条条框框,通通加到你的身上,很多是你在不断变老的过程之中,为自己一圈圈地加上。

看看前人走过的路,有些事,实在不必要一再重复。

比如说,你讨厌过年这一档事,在你的想像之中,有无数个无聊八卦的亲戚长辈等着上门,等着追问你赚多少钱、驾什么车、有对象了吗、生孩子了吗,用着一种陌生的好意一层层将你凌辱。

如果可以,等这些人转身回家,多疑敏感的你,一边收拾满桌子的瓜子壳、蕉柑皮,一边要在桌子、沙发底下探查仔细,免得被人装了监视、监听。

网络上一批与你共鸣的年轻人,他们创造许多爆笑的梗图、文案、文创,与你组一个同声共气的抵抗联盟。他们靠着年复一年的老梗赚了赞,可却和你一样没有办法,只能稍稍发泄。

我都说了,这是一个老梗了。你面对的问题,不只是你,20年前的年轻人、30年前的年轻,也都同样遇过。

你感概:为什么当年的受害者,会变成加害者呢?

答案很简单,设想再过一个20年、或30年,又是一个春节,你挺着一个大肚腩,去拜访昔日的死党。你们一起打过球、一起追过女孩、一起奋斗及失败、一起哭过及笑过。

如今,昔日的友谊,随着时日的转移,有着一道浅浅的隔阂。你看着他膝下几名不熟悉的儿女,想找一些话题熟络熟络,于是张口便问:多大年龄了?在那一所学校念书?做什么工作?有对象了吗?结婚了有小孩了吗?

(图片来源:pixabay)

这一些,不就是你年轻时被长辈问过的问题吗?不问这一些,难道初来乍到,你要评论他的脸蛋是丑是美、身材是胖是瘦、身上的衣裳好不好看?

所以,不要把新年访客抛出的简单问题,当成一个过不了坎。不是所有提问的背后,旨在比较谁的子女比较本事、赚多少钱,又或是热心帮忙介绍对象。这个世界,永远有人比你好、比你优秀,这种抗压能力,你在上幼稚园时便应该开始培养了,不是等到这一天。

也许,你对自己所走的路,缺乏一些信心;也许,你对家中的长辈有一份亏欠,觉得自己没有让他们安心。你需要做的,是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当你能够打开心门,大方地和每个人谈自己,你不一定要有钱,不一定要有妻儿圆满,你可以在阳光下展现真实的自我,那一种成熟和自信。

延伸阅读:沈明信专栏《平凡人生》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4 / 5. 评分人数: 14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沈明信

文字工作者,历任新闻记者、杂志主编,行文于世的最大企图,是从人生的日常,发掘、书写人世的平凡之美。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