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平凡人生

“动态清零”之下,繁华落尽的上海

2008年,我在奥运前夕到访上海。华灯初上,在黄浦江畔的南京路,熙熙攘攘的人潮,每一个拖男带女的人,脸上都带着喜悦、兴奋的笑容,无一例外。这个城市看似没有一丁点的晦涩及哀伤,举目望去,我搜索不到一个落寞的孤影,或是繁忙城市惯有的焦虑及彷徨,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是如此生气勃勃。

气势不凡的夜上海,一个普通不过的周日晚上,不必举办组织性的大型活动,整个城市的人都在过着嘉年华。

作为一个新闻从业员,我惯从细微处观察一座城市,纵然只是一趟匆匆的旅程。上海路人的自信、朝气、散发的喜悦光芒,折服了我。这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支撑着这座城市的国家了不起。那种豪气与自信,足以撑起世界。

在那短短的旅程之中,我却也见识到上海人不接地气的骄傲。到书局买书,掏出人民币,让收银的服务员找钱。表情平静的大妈拿出一张票子,皱得如同一颗四川榨菜,毫不成形。我不禁好奇:收银柜怎么会有皱成一团的钞票,一般的做法不是会把它揉平、叠好、再藏起来吗?

我正要伸手去接,只见大妈把票子举起,纤手一松,让它如同自由落体,掉落在我眼前的柜面上,再似笑非笑地看着我。上海的文化再如何独特不凡,这都不能被解读是一种友善的举动。当时的我不明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理论。毕竟人在异邦,不明白的事还很多。

14年过去了,我相信与时俱进的上海,如今应该更有一番风貌。尤其中国以其雄厚的国力,如一班高速列车,牵动着全世界的经济,不断地向前奔驰。

2022年的上海新闻让我吃惊,一场动态清零,让我以不同的角度省视这个城市,以及支撑这个城市的国家。中央一声令下,近30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按下暂停键,街上空荡荡的。上海人不是困锁在屋里,就是被隔离在方舱医院,面对交通阻绝、物流中断的窘境,健康的人得不到足够的物资,生病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医疗,于是就有不断让人扼腕的讯息传出来。

匆促兴建的方舱医院,污水四溢;被强行隔离的老人、稚童、病患,成为次生灾害的最高风险群。物资的分配不均,使得中国首善之区的百姓不只是行动受困,还得忍受腹饥之苦。大批的武警入驻,上海人在警民冲突之中有者被拳脚相加,有者下跪磕头,围观者或是发出凄厉的尖叫,或是高呼“警察打人了!”一身雪白的警察、防疫志愿者暴力维稳,也被民众形容为21世纪“白卫兵”。

(图片来源:Pixabay)

不是上海人太傲娇,吃不了封城的苦。实际上中国各个小区的“动态清零”不断,所以有些地区的居民,已经被封锁长达一个月以上。从经济收入中断,到日常三餐食不果腹,上海人已经在微博自嘲要吃树皮、吃观音土了──那是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灾厉四起的惨况。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中国如此严厉的防疫措施有着什么样的深意?可以相信的是,平日惯于处优的上海人,经历了这一番尊严的践踏、生命的磨难,必定会在内心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尤其是那些在次生灾害之中痛失至亲者,如何能够忘却这样的噩梦,而纵有天大的委屈、不满,也没有一个可以渲泄的管道。

上海是一个指标,连上海皆不惜如此,其他地区可想一斑。近日的新闻,接着深圳、吉林、上海之后,封城之举扩大至昆山、广州、太原、西安,这当中引发的民怨、经济耗损,其代价不可计数,也让人臆测,此举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防疫措施。

上海街头一名不断向警察磕头、哭喊手下留情的女郎,带给全世界一个思考,有关于人权、尊严,社会及国家前进的轨迹,乃至于权力的制衡──无论这个制衡是针对执政集团,或是针对统治者个人。

当所有的繁华亮丽犹如朝露,可以毁于一瞬之间,世人对于集权、独裁,不应该再抱有任何幻想。在“东升西降”的论调之中,我们确实看到美国在称霸世界近百年之后的开始衰微,不受控制的自由主义使得社会出现失序、治安败坏等问题。然而,美国两党、从统治阶层到贩夫走卒,皆可以对国政提出批评、反省、讨论,在好与坏之中,国家及人民皆有选择的空间。

回看今日的中国,谁能公然讨论国政?中国的问题,中国人都不能够自由讨论,一切唯有甩锅给伟大的领袖,领袖一声令下,众志成城。这是契机,还是危机?只能够说,契机在这里,危机也在这里了。

延伸阅读:沈明信专栏《平凡人生》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4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沈明信

文字工作者,历任新闻记者、杂志主编,行文于世的最大企图,是从人生的日常,发掘、书写人世的平凡之美。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